溫 昊 常志鋮
1鄭州大學管理工程學院(450000)2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450000)
在我國大力倡導生態(tài)文明建設、構建美麗新中國的時代背景下,裝配式建筑建造技術作為綠色建筑實現方式之一,正在全國得到積極推廣應用。2020年10月頒布的《綠色建筑創(chuàng)建行動方案》對裝配式建筑項目的建造、管理及操作過程做出了詳細規(guī)定,即:應規(guī)范建筑的占比方式,依據綠色施工的理念開展外墻板工程,減少傳統(tǒng)工程中的污染排放量,促使工程符合預期管控需求。預計2年后,本市的綠色建筑占比將超過70.5%,且建筑的評價星級也會逐步提升。通過落實節(jié)能要求,提高建筑的能效價值,完善健康建筑的性能指標,提升裝配式建筑的應用效益,實踐綠色建材市場的應用要求。不出筋式預制外墻板施工工藝作為一種裝配化建造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具有模板加工通用化、現場施工標準化等優(yōu)勢,解決了邊模安裝繁瑣、出筋孔漏漿、脫模時卡模等問題;生產、施工效率高,有效降低了構件加工成本。安裝施工時接縫處采用螺栓連接、現場后擰施工方式,避免了鋼筋安裝繁瑣問題,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
“錦藝映月春風”項目位于靖江市城南板塊,東至火炬路、西至空地、南至公所橋路、北至空地,項目建筑面積為75765.88m2,共計6棟裝配式建筑樓體,每層地底構架均為車庫、管理用房。其中3#樓(7~15層)和7#樓(8~17層)有部分外墻為預制非承重外填充墻。
本工程采用的預制構件屬于非承重式混凝土結構,主體生產模式符合相關控制標準。其中,利用BIM技術對構件進行建模并模擬安裝,根據BIM模擬結果,標注出預制外墻預埋螺栓套筒位置,確保構件生產與安裝的統(tǒng)一協(xié)調。通過預埋螺栓套筒實現預制外墻側邊不出筋,從而實現預制外墻加工通用化、安裝標準化。安裝時在預埋的螺栓套筒內擰入接駁螺栓,作為預制構件與現澆結構的連接錨固,實現預制外墻生產和施工的高效率、低成本。
項目開工前應依據相關檢測工藝、項目圖紙內容,對構件進行分析、設計與統(tǒng)計,測試出施工圖紙的平面設計要求,測試出節(jié)點大樣及支座構造詳圖、預埋件布置圖等。另外,應對預制構件進行設計計算,精準測試出螺栓孔的位置,再分析出孔位的數量與位置之間的關系,并側重對各項施工工藝的承載指標、形變指標及細節(jié)測算,提高吊裝工藝及翻轉工藝的質量。
1)根據圖紙下料、綁扎、安裝外墻鋼筋。運用相關機械元件分析鋼筋的材料特性、型號參數、配置位置等要求是否符合連接及應用要求。
2)在螺栓套筒等裝置的安裝過程中,應依據深化圖紙的細則要求測試出各埋件元件的功能性,再運用信息化技術統(tǒng)計所使用埋件元件的性能、功能指標、基本參數及埋件位置的特征,促使主體埋件的技術性偏差在額定要求內。若部分埋件不符合相關應用標準時,技術人員應對其進行修改,重新測試裝置的位置及功能要求,待符合操作要求后方可將其投入實際應用。
3)固定好臺模裝置后,技術人員應依據構件的連框架將指定的元件運輸至工程區(qū)域,同時按照既定計劃開展?jié)仓鳂I(yè),給予澆筑部位高頻次振搗,并控制振搗區(qū)域的溫度系數,待框架結構實現終凝后,可對墻體的外表面噴灑水分,避免混凝土框架結構出現開裂現象。當構件強度達到設計要求時方可對構件進行吊運,防止因提前吊裝造成構件破壞。
預制墻體首次吊裝就位前,須在下層現澆結構中預埋φ16mm連接鋼筋,連接鋼筋長度不小于480mm,埋入混凝土部分的長度不小于240mm,露出現澆混凝土部分的高度為240mm(如圖1所示)。
圖1 現澆層轉預制層剪力墻縱向鋼筋連接大樣圖
1)轉換層鋼筋安裝按照普通現澆結構鋼筋安裝,但轉換層連接鋼筋要做到加工精確、無彎折、長度滿足設計要求,保證轉換層預制構件安裝時順利就位。綁扎前根據圖紙初步劃線確定連接鋼筋位置,綁扎中及時修正連接鋼筋垂直度。
2)在骨架的固定配置過程中,應運用BIM技術分析出不同構件的位置關系,再結合施工圖紙進行劃線測試,鞏固并修正構件的垂直效果。
3)鋼筋綁扎結束后,對鋼筋骨架進行驗收,檢查連接鋼筋的級別、直徑、位置與甩出長度。
4)墻板模板支設過程中,需要測試出模板的位置、綁扎功能以及支承效果,根據不同樓層的特點選定針對性的綁扎工藝。
5)待鋼筋綁扎完成后,應使用定位器對配筋的位置進行測試。測試項目主要包括各鋼筋的性能、連接情況以及位置邏輯,若局部區(qū)域沒有做好綁扎處理時,可能會誘發(fā)元件偏轉,故應在相應的要求下進行更正處理。
吊運過程中應采用BIM技術全過程分析構件的連接狀況,測試出不同元件之間的夾角參數,若墻體與鋼絲繩的平面夾角指標在45°以內時,應在相應的控制配置后,讓元件具備固定鋼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應分析出施工區(qū)域的數量,在指定位置裝置放置架,引導鋼筋、吊具等元件順著放置架升高。
1)使用塔吊將構件吊運至安裝部位,當構件離地高度約50cm時,應立即停止機組中的構件發(fā)生位置,同時采用起固定作用的掛鉤連接纜風繩,促使構件能夠在外力的作用下運送至裝置的上端,待檢驗完成后應引導裝置勻速、緩慢地進行下落。此時應注意將PC墻固定在前期所預留的布孔點位(如圖2所示)。。
圖2 預制外圍護墻與主體結構豎向連接大樣
2)待墻板吊裝完成后,應使用一定數量斜撐元件進行固定,固定位置位于結墻板上端。需要注意的是,斜撐連接固定中技術人員應采用專業(yè)的元件進行連接,并對元件和預位置的夾角進行控制(約為45°),同時給予必要的錨固處理(如圖3所示)。。
圖3 預制墻施工用斜撐詳圖
1)當完成墻板吊裝、固定后,應立即對不同元件的高程值進行測試,分析出施工縫的位置指標,確保橫、縱雙縫相互垂直,若豎向的縫隙寬度過大時,技術人員應根據墻板位置及高度指標進行調整。
2)應盡量滿足預制構件的性能,根據所配置的墻板材料進行測試,調整拼接位置和縫隙位置,提高豎縫位置的合理性,確保橫、豎兩種施工縫均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待墻板完成調整和控制后,應根據模板的陽角參數進行測試。
3)調整并復核合金掛尺的位置參數,對掛尺位置參數進行測試,調控其旋轉角度,待其配置角度符合要求后完成固定分析。
4)各構件位置的調整過程中,應當秉承“同方向”的旋轉方式,促使構件順著一個方向進行旋轉,旋轉中應注意構件的功能性和質量;若基礎構件無法旋轉時,切不可運用外力對元件進行生掰處理,以防止構件出現破損現象。需要注意的是,絲桿外部所露出材料的長度參數應控制在50cm左右,且過程中所旋轉的指標應<30cm,以避免出現轉桿脫落問題。
1)安裝預制外墻側邊接駁螺栓,預制外墻凹槽處填充柔性材料隔斷。
2)綁扎現澆部位構造柱鋼筋,支設現澆部位墻柱模板。
3)向主體現澆部位模板及構造柱內澆筑混凝土,并使用小型振動棒振搗密實(如圖4所示)。
圖4 預墻與預制墻后澆帶連接詳圖
配置出符合工程需求的灌漿料,測試漿液中水分、灰度的參數比,再將漿液混入水體中,應用總漿液體積的70%進行作業(yè),將剩余的30%的漿液材料用于其他作業(yè)。例如前期所使用的漿體完成混合攪拌后,應采用靜置的形式將漿液中的小氣泡導出,然后將剩余漿液均勻注入。
首先,在灌漿施工前應分析出不同構件的出漿位置、測試出漿液的流動狀況并及時清理材料內部的雜質,待對灌漿孔進行濕潤、清潔處理后方可進行后續(xù)施工。其次,應使用開漿儀器將管件灌漿口分別插入機器中,在勻速、緩慢的操作模式下開展注漿操作,使用由快至慢的方式進行灌漿,可避免因速度過快而誘發(fā)的漿液溢出過量現象。當出漿口的漿液凝固后,應對材料進行清潔作業(yè),并測試灌漿口上、下表面的間距(>0.5mm),及時填寫記錄表單并給予測試。最后,應注意相同倉位灌漿孔的性能指標,不可在同一區(qū)間內進行多向灌漿作業(yè),并且灌漿中不可停止作業(yè);若中途出現不可抗力的因素,需要對灌漿作業(yè)進行有效調整時,應先分析出漿液的流動性能,然后打開封堵的出漿口區(qū)域,再對其進行清理作業(yè)。
不出筋式預制外墻板施工技術與同類預制外墻裝配體系施工方法相比,由于采用預埋螺栓錨固連接,構件生產免去了側邊預留鋼筋,有利于外墻板構件生產的標準化和通用化,解決了邊模安裝繁瑣、出筋孔漏漿、脫模時卡模等問題;生產工效相對出筋式預制構件提高2d,同時外圍護墻構造柱與主體一同澆筑,避免后期二次施工?!板\藝映月春風”項目共2棟樓24層,采用該施工技術每層可省去構造柱二次施工25根,為項目節(jié)約成本8275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