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懷
金陵中學岱山分校開辦以后,教師們發(fā)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這里的許多家長不跟人打招呼,臉上沒有笑容。
帶著疑問,我專門做了做調研。我們學校位于南京城區(qū)邊緣,地處最大的保障房片區(qū)。學生家長大部分都是小學、初中文化,家長職業(yè)大多是保安、保潔、收銀員、送貨員等。由于受教育程度、生活環(huán)境、長期形成的習慣等因素,家長臉上總是難以露出微笑。
這怎么行?愛是教育的本源,微笑是愛的表達。我覺得應該做點什么。
每逢學校開家長會,我都專門發(fā)言,跟家長談仁愛、友善、微笑和禮貌的意義,啟發(fā)家長。元旦迎新時,我請學校所有的家長吃飯,真真切切走近大家。在校園里遇到家長,我就主動上前打招呼。我在工作之余,還主動找家長一對一交流,開展個別談話、特色家長會、小型家長沙龍等。目的正是為了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請家長與學校攜手推進愛的教育。
我們學校有一位殘疾學生,上初中前很自卑。入校后,我和他的班主任、任課教師一起,帶領班上的學生展開“愛心大接力”,幫助他樹立自信心,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元旦聯歡會那天,這位學生的媽媽也來了。音樂響起,小同學自告奮勇為大家唱了兩首歌,自信滿滿、朝氣蓬勃。媽媽看著孩子的變化,眼睛里閃爍著淚光。為了感謝每位教師、同學的關心和幫助,這位媽媽親手制作了蛋撻和糕點,請大家享用。她激動地說:“沒有老師和同學的幫助,我的孩子就沒有今天!”大家一起鼓掌喝彩,整個班級氛圍其樂融融,充滿了愛的暖意。
2014年12月,學校開始實施“社會家長”行動計劃,將公益助學“請進來”。學校精心選擇并聯系社會上一批事業(yè)有成又熱心公益的人士,邀請他們做學生的“社會家長”。“社會家長”與學校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結對,從經濟和精神文化兩個方面公益助學。除了為學生提供午餐費和校服費,“社會家長”還切實走進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幫助家庭教育不完善的學生確定奮斗目標、規(guī)劃生涯發(fā)展,引導學生學習,幫助他們健康成長?!吧鐣议L”真正做到了“成為學生家庭的一分子”。
“社會家長”不僅讓學生學業(yè)成績逐步提高,也讓他們變得陽光、向上。學生小李在暑假跟著“社會家長”張永慧參加了一個“特殊”的夏令營。參加這個夏令營的,大部分是身體有缺陷的學生。小李發(fā)現,營友們身殘志堅,各懷夢想?!拔覜]想到竟有這么多身體不好,但仍然積極生活的人,我要向他們學習!”
學生變得積極向上,他們的父母家人也跟著樂觀了。學校上下,把無形的愛化為看得見的行動。家長們對學校工作越來越滿意,在教育局組織的第三方評估中,家長對學校的滿意率達到100%。教師們漸漸地發(fā)現,家長們臉上的微笑越來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