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 支娟 陳建龍
下段和上段的青銅浮雕,一個多取自神話傳說、歷史傳說以及疑難字,一個是對未來的自由暢想
北京大學圖書館的大廳,矗立著一幅高達6米多的單面大型壁畫。壁畫尚未命名,反映的主題為“人與信息的關(guān)系”。壁畫自下而上分為三段,分別展示人與信息的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下段和上段為青銅浮雕,中段為電子屏。
下段的青銅浮雕的內(nèi)容為歷史上人與信息的關(guān)系,左上角的《尚書》,為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典籍之一,被稱為“政書之祖,史書之源”。秦國博士伏生為護、傳《尚書》而歷盡艱辛。以《尚書》起首,表明了北大圖書館以伏生為榜樣弘揚愛書、護書、傳書的精神。
上段青銅浮雕的設(shè)計是基于我們對未來圖書館形態(tài)的想象,未來的圖書館是人文互美、人信共濟、人機融合的圖書館,這段浮雕就是基于這樣的認識而暢想的人與信息的未來。左邊的兩位貌似宇航員,似乎是在外星上作業(yè)。他們右邊的站立者似為展示肌肉組織的人體模型。占據(jù)浮雕中心位置的人類面孔披掛了復雜的穿戴設(shè)備,左邊機械眼,右邊生物眼,似乎是可以收取四面八方信息的超級智者,算無遺策,無往不勝。右上角的人類裝扮得像機器人,讀書于太空,而位于他前方的機器人,卻形似人類,在地球上讀書。右邊的人類和機器人,正密切配合,演奏著小提琴協(xié)奏曲。這一段浮雕大膽描繪了在未來的智慧時代,人和機器共處、互信、友愛,信息在人機之間乃至萬物之間無障礙交流,人和機器高度配合、協(xié)同工作的場面。
下段和上段的青銅浮雕,一個多取自神話傳說、歷史傳說以及疑難字,一個是對未來的自由暢想,二者皆既釋放出一些相對確切的信息,又沒有特別精確的答案,充滿不確定性和神秘感,呈現(xiàn)出預設(shè)的“畫無達詁”的效果。既適合忙碌的讀者經(jīng)過時“匆匆一瞥”、“不求甚解”,產(chǎn)生點滴感悟,又適合愛鉆研的讀者,面對壁畫,陷入無盡的沉思和求解。
壁畫的中段是一塊電子屏幕,以流動的信息形式展示人與信息的關(guān)系。有時播放視頻,有時顯示文字,還可實時直播遠端的會議、演出等信息交流活動。
古今中外的圖書館都強調(diào)“靜”,在圖書館里,大家經(jīng)??梢钥匆姷教庂N著一個大大的“靜”字,國外關(guān)于圖書館員的漫畫,多是一個手指擋在嘴唇上,發(fā)出噓聲的女士。但是用戶對于圖書館的需求,顯然超出了靜的范疇,例如同學們希望在圖書館里誦讀、演奏、歌唱、舞蹈、交流、影視觀賞等。為了彰顯圖書館的存在價值,國內(nèi)外圖書館開展的閱讀推廣、藝術(shù)教育等突破“靜”的活動也越來越多,而且已經(jīng)逐漸納入圖書館的服務統(tǒng)計指標體系。
然而較長時期以來,關(guān)于圖書館為什么應該開展活動,缺乏有力的論據(jù)。其實,北大的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很早就從人的基本需要的角度精辟地論證了活動和感受對人生的重要性,朱先生認為:“人生樂趣一半得之于活動,也還有一半得之于感受?!薄奥劼曇舳浜?,也是感受?!薄笆澜缟献羁旎畹娜瞬粌H是最活動的人,也是最能領(lǐng)略的人?!惫识鴸|樓南配殿的地下空間被開辟為“和聲廳”,配備大屏幕和播放、音響、視頻剪輯設(shè)備,以及可移動的座椅,提供給同學們開展各種有聲活動使用,加上樓上的科學報告廳、藝術(shù)欣賞廳,這樣就在較大區(qū)域上拆除了圖書館長期自我設(shè)定的“唯靜是遵”的藩籬,讓圖書館變得靜動相宜。
北大圖書館擁有規(guī)模較大、種類齊全的古籍與特藏。其中古籍總量為150余萬冊,含善本20余萬冊,包括宋、元刻本300余種,明刻本逾萬種,抄、稿、寫本9千余種,活字本3千余種,館藏金石拓片4萬余種、8萬余件,還有敦煌卷子246號,總量列全國高校之首。
一些珍品長期以來深藏庫中,讀者無緣相見。借東館重啟的機會,圖書館果斷決定讓鎮(zhèn)館之寶一露真容,于是遴選部分精品,在2020年12月舉辦了館藏珍稀文獻展,展品分10個大類:敦煌吐魯番文獻,宋元刻本,明清珍本,內(nèi)府舊藏,明清稿抄本,名家信札,革命文獻,名家珍藏,晚清民國報刊,西文善本。
北大圖書館擁有規(guī)模較大、種類齊全的古籍與特藏
展出的珍稀古籍當中,不乏名聲在外、素享美譽的。例如宋刻本《攻媿先生文集》,作者是南宋的樓鑰,字大防,此人的名和字都頗有圖書館員的情懷。而且巧的是,樓鑰家的藏書樓也叫東樓。樓鑰號攻媿主人,所以其文集命名為《攻媿先生文集》,“攻媿”的含義是糾正、消滅令自己羞愧之事,這是一種極高的做人境界。
人們對古籍的最高評價通常包括“字大如錢,墨亮如漆”,《攻媿先生文集》恰好具備這兩點。將該書和展出的其他珍稀善本對照來看,其字形修長優(yōu)美的特點相當突出。1963年文物出版社遍檢宋刻本,選用《攻媿先生文集》的字體,以集字的方法出版了《毛主席詩詞三十七首》,并在1964年、1965年連續(xù)再版,累積印數(shù)達13000多冊。這件事讓《攻媿先生文集》名動神州,也從一個側(cè)面回答了該書為什么是北大圖書館的鎮(zhèn)館之寶之一。
再如《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本),因第五至八冊封面書名下注“庚辰秋月定本”或“庚辰秋定本”,故俗稱庚辰本《紅樓夢》。庚辰年即乾隆二十五年(公元 1760年)。庚辰本成書年代較早,面貌最為完整,保存曹雪芹《紅樓夢》原文及脂硯齋批語最多。
庚辰本原為晚清狀元、協(xié)辦大學士徐郙的藏品,1933年胡適從徐郙之子徐星曙處見此抄本,激動地撰寫長文《跋乾隆庚辰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鈔本》。1948年夏,燕京大學從徐家購得,1952年隨院系調(diào)整,匯入北京大學圖書館。
責任編輯:周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