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明
寵辱不驚是一種心靈的自由自在
《資治通鑒》記載:唐高宗時,雍州長史盧承慶對內外官吏進行考核。當時,考察官員有級別標準,先大體分成上中下,然后每一級再分成上中下,比如最好的是上上,差一點的是上中,以及中中、中下、下下之類。
有一個官員負責督運糧食,但遭遇大風而翻船失米,盧承慶的考核結論是:“監(jiān)運損糧,考中下。”那位運糧官聽后沒有流露出半點不高興的神情,也沒有解釋,一言不發(fā)退下了。盧承慶欣賞他對待得失的淡然和雅量,就改了結論:“非力所及,考中中?!比欢侨巳匀粵]有激動的神色,也沒有一句客套的感謝話。后來,盧承慶調查發(fā)現(xiàn),翻船并非監(jiān)管不善,而是因為突然刮大風把船吹翻了,便把評價改為:“寵辱不驚,考中上?!睆闹邢碌街兄性俚街猩?,不同的三次結論,不僅反映了盧承慶察人識才的眼光,也體現(xiàn)了這名運糧官寵辱不驚的素質。
楊絳說:“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接受考核的運糧官淡然面對盧承慶三改結論,并非其木訥遲鈍使然,而是有著問心無愧的坦蕩,清心寡欲的淡泊,處變不驚的睿智,始終保持著心靈自由自在,沒有世俗的包袱和負累。這也賦予我們有益的人生啟示:身居塵世中,難免要面對誘惑的困擾、功利的考驗、情感的沖擊,如果貪名圖利、患得患失,心靈就會不堪重負而失去自由。不妨多一些豁達淡然,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心靜如水,少一些輕浮躁動,做一個靈魂豐盈、精神飽滿、內心繁華的人。
(責任編輯/劉大偉 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