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建凱,張 剛,董少華
(磚石質(zhì)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陜西西安 710075)
王澤昊
(北京國文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 100101)
曹溪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云南省安寧市龍山東麓。20世紀40年代初,建筑學家梁思成游寺后認為曹溪寺具有宋代建筑風格,寺內(nèi)大雄寶殿屬大理國時期建筑。大雄寶殿內(nèi),正面供奉西方三圣,壁后供奉華嚴三圣。其中,華嚴三圣屬于木雕造像,1956年經(jīng)全國佛協(xié)副會長周叔伽鑒定為宋代遺物。
曹溪寺華嚴三圣木雕造像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為了更好地了解文物和保護文物,掌握其制作工藝、修復歷史和保存狀況是非常有必要的。但由于歷史久遠,這些信息很難從文獻中獲取,因此需要借助于現(xiàn)代科技檢測手段。選擇X光照相檢測,因為它是一種無損檢測技術,且檢測結(jié)果直觀,廣泛應用于各類文物的檢測分析中[1-7]。目前,大型木雕造像的X光照相檢測文獻鮮有報道,本工作對此進行了有益嘗試。
曹溪寺華嚴三圣照片如圖1所示,釋迦牟尼佛居中,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左右協(xié)侍。其中釋迦牟尼佛造像高約310 cm,寬約180 cm;脅侍菩薩稍小,高約270 cm,寬約150 cm。三尊木雕造像整體完整,表面描金,背后有裝臟孔。X光照相檢測的范圍為造像的頭部至蓮花座,不包括背光和須彌座。未檢測背光是因為背光與墻體相連,成像載體無法放置到背光與墻體之間;而須彌座則是由于其厚度過大,結(jié)構信息在檢測圖像中不易分辨。
圖1 三尊木雕Fig.1 Three wooden statues
X光照相檢測使用的是大連西奧特檢測設備有限公司的THX-3006TD型X光機,其射線管電壓范圍為150~300 kV,最大管電流6 mA,設備照片如圖2a所示。成像系統(tǒng)使用的是德國DUERR公司CRNet/HD-CR 35 NDT Plus成像系統(tǒng),成像載體IP板(Image Plate)型號為HD-IP Plus 35 cm×42 cm,檢測圖像的像素大小為100 μm,設備照片如圖2b所示。該成像系統(tǒng)采用的是計算機X線成像(Computed Radiography,CR)技術,CR技術將傳統(tǒng)膠片成像的暗室處理過程簡化為IP板的掃描過程,光線條件要求低,成像速度快,非常適合于現(xiàn)場檢測工作。另外,得到的檢測圖像為數(shù)字圖像,便于編輯、存儲和使用。
圖2 檢測設備Fig.2 Testing equipment
為了盡可能多地獲取造像信息,根據(jù)造像體量大而成像載體尺寸小的實際,X光照相檢測采取了自上而下分段拍攝的方法。具體操作時,將兩張IP板并列放置于木雕造像本體與背光之間同時進行拍攝,并在兩張IP板的重疊處放置了“2”和“8”兩個鉛字進行標記,這樣可以方便后期圖像拼接。另外,由于釋迦牟尼佛造像裙帶部分過寬,超出檢測范圍,因此在該位置分別進行了左右補拍。其次,由于釋迦牟尼佛造像和文殊菩薩造像的背部與背光之間有連接件,因此這兩處無法進行檢測,在拼接的X光圖像中顯示為灰度一致的區(qū)域。三尊木雕造像共拍攝了61張X光片。
由于木雕造像外形和材質(zhì)的影響,再加上現(xiàn)場檢測條件的制約,獲得的原始檢測圖像質(zhì)量普遍不高。為了便于分析結(jié)果,需要對原始檢測圖像進行必要的編輯處理。
1.3.1提取圖像有用信息 拍攝時,為了能夠得到造像各部位的信息,一般IP板覆蓋的區(qū)域都大于造像的實際尺寸,再加上現(xiàn)場檢測條件的影響,在原始圖像中難免會出現(xiàn)無用影像,如圖3a中的左側(cè)偽影。為避免誤判斷,這些偽影都應予以去除。具體做法是先剪切掉圖像的無用部分,再將有用部分的背景像素灰度值設置為零,效果如圖3b所示。
1.3.2數(shù)字圖像增強 由于造像各部位的厚度變化大,每次的曝光參數(shù)很難選擇到最佳,再加上木質(zhì)材料對X光的衰減系數(shù)較小,因此得到的原始圖像的對比度和亮度不理想。為了獲得高質(zhì)量的X光圖像,后期使用數(shù)字圖像增強技術是一種很好的選擇[8],這里采用的是自適應直方圖均衡化算法。該算法可使圖像充分利用每個灰度等級,同時也可有效增加圖像的對比度。數(shù)字圖像增強使用MATLAB 2012a軟件實現(xiàn),效果如圖3c所示。
圖3 圖像編輯Fig.3 Image editing process
1.3.3拼接造像整體X光圖像 對于分析造像的某些整體信息,拼接造像的整體X光圖像是很有必要的。這里使用Photoshop CC軟件進行圖像拼接。拼接方法是先拼接同時拍攝的兩張X光圖像,再拼接分段拍攝的X光圖像。同時拍攝的兩張圖像拼接可依據(jù)標記鉛字,分段拍攝的圖像拼接可依據(jù)圖像特征點。三尊造像的整體X光圖像如圖4所示。
圖4 造像X光圖像Fig.4 X-ray images of the three wooden statues
如圖4所示,三張整體X光圖像顯示,三尊木雕造像的結(jié)構基本一致。造像主體部分由一塊整木雕刻而成,通過榫卯結(jié)構和金屬連接件固定在蓮花座上,其胸腹部有較小的裝臟孔和較大的臟洞。寶冠和裙帶都是單獨的木質(zhì)雕刻,通過金屬件與主體部分連接在一起。造像的手臂均用泥塑另做,通過金屬件與木質(zhì)主體連接。
2.1.1造像主體由整木雕刻 在每尊木雕造像的X光圖像中,主體部分的木紋走勢大體一致,頸部、肩部、肘部等關鍵部位均未發(fā)現(xiàn)榫卯或金屬連接件。如圖5a中,文殊菩薩頸部木紋連貫。唯一有問題的地方在普賢菩薩造像的左臂上,圖5b所示有一拼接痕跡,形狀為方形,但并未貫通手臂。推測可能是該處木質(zhì)出了問題,經(jīng)過了木質(zhì)補配。綜上,三尊造像的主體部分是由整木雕刻而成。
圖5 整木雕刻造像主體Fig.5 Whole-wood carved statue
2.1.2寶冠和裙帶單獨雕刻 在三尊木雕造像的頭部和手臂位置上,都可以看到有許多金屬釘,在圖5中表現(xiàn)為比周圍木質(zhì)更亮(金屬吸收X光比木質(zhì)多)。金屬釘按形狀可分為3種類型,如圖6所示。對照造像的實物照片,認為造像的寶冠和裙帶是單獨雕刻而成,這些金屬釘是用來將寶冠和飄帶固定到造像主體部分上的。需要說明的是,如圖7所示,在釋迦牟尼佛造像的右裙帶上還發(fā)現(xiàn)了泥塑現(xiàn)象,結(jié)合其他5個裙帶都是木雕情況,認為三尊造像的原始裙帶都是木質(zhì)雕刻而成,現(xiàn)存的泥塑部分是木質(zhì)裙帶受損后用泥質(zhì)修補產(chǎn)生的。修補的方法是先用金屬釘釘入剩余木質(zhì),如果修補部分體積較大還要用細金屬絲進一步造型,最后在金屬釘和金屬絲骨架上覆泥。
圖6 三種金屬釘Fig.6 Three types of metal nails
圖7 釋迦牟尼佛造像裙帶Fig.7 Creature of the Sakyamuni Buddha statue
2.1.3泥塑制作手臂 X光圖像顯示,三尊造像的手臂均是用泥塑制作的。其制作方法是在造像的小臂或肘部木質(zhì)上釘入金屬釘,再在金屬釘上纏繞一定數(shù)量金屬絲造型。以金屬釘和金屬絲作骨架,最后在上面覆泥即可制作出手臂。圖8顯示了釋迦牟尼佛和普賢菩薩手臂的泥塑結(jié)構。另外,圖中金屬釘附近發(fā)現(xiàn)有較暗的陰影,說明在金屬骨架與泥層之間可能還有一中間層,其材質(zhì)對X光的吸收比泥質(zhì)更弱。結(jié)合泥塑傳統(tǒng)制作工藝,推測這一中間層是用稻草或織物等有機類物質(zhì)制作的,類似于束草工藝。
圖8 手臂制作Fig.8 Arm making process
如上所述,用來固定寶冠和裙帶的金屬釘形態(tài)多樣,具體可分為3種類型:Ⅰ型,粗細一致;Ⅱ型,一端粗,一端細,從粗端逐漸變細;Ⅲ型,一端粗(帶帽),一端細,變細地方只在細端。在釋迦牟尼佛造像的裙帶泥塑修補中,也發(fā)現(xiàn)了Ⅱ型和Ⅲ型兩種金屬釘(圖7)。釋迦牟尼佛造像右手臂內(nèi)的金屬釘為Ⅱ型金屬釘,而其他5條手臂內(nèi)的金屬釘均為Ⅲ型金屬釘(圖8)。綜合以上信息,用以固定附件、作為修補泥塑骨架和作為手臂泥塑骨架的金屬釘,其形狀均有變化。這一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可能是金屬釘作用不同引起,也可能是造像后期修復引入。但Ⅲ型中帶帽的金屬釘,具有現(xiàn)代釘子特有的形狀,因此三尊造像在歷史上肯定修復過。另外,釋迦牟尼佛裙帶中泥塑的存在,也是造像經(jīng)過修復的證明。
三尊造像的X光圖像顯示,木雕的木紋清楚、金屬釘邊緣清晰,因此三尊木雕造像整體保存狀況較好。但是,X光圖像也反映出造像存在局部風險。如圖4a所示,普賢菩薩造像存在一條裂隙,其位置是從頭部開始經(jīng)頸部延伸到腹部(圖9)。胸部位置裂隙雖然看不見(這是由于臟洞的存在減小了胸部木質(zhì)的厚度,X光過曝造成的),但從裂隙的位置和走向分析,可以認為是一條裂縫。這條長裂隙的存在,也從另一方面證明了造像的主體部分是由一塊整木雕刻而成的。另外,如圖7所示,釋迦牟尼佛造像的裙帶泥塑修補部分存在著泥層開裂和斷裂現(xiàn)象,說明該部分也存在風險。
圖9 普賢菩薩造像裂隙Fig.9 Fissure of the Samantabhadra Bodhisattva statue
本檢測采取了自上而下分段拍攝的分法,另外還對釋迦牟尼佛造像裙帶部分進行了補拍,基本上完成了檢測任務。但是,如圖4所示,本次檢測也有3處不足。第一,三尊造像臟洞對應的胸腹部信息丟失;第二,兩尊菩薩造像的裙帶信息不全;第三,普賢菩薩頸部信息丟失。這3處不足產(chǎn)生的原因是一樣的,均是由于一次拍攝的檢測范圍內(nèi)木質(zhì)的厚度差太大,薄的地方由于過曝造成了信息丟失。因此,一次拍攝的檢測范圍內(nèi),如果檢測對象厚度差過大,還應使用不同參數(shù)進行多次拍攝,防止有用信息的丟失。
如圖4所示,三尊造像的整體X光圖像都是由數(shù)張圖像拼接得到,圖像之間有縫隙。因此,此次拼接并非無縫拼接,這是由X光照相檢測方法決定的。首先,木雕造像的厚度與焦距(射線機焦點到IP板的距離)相比較大,且曝光過程中X光是呈40°圓錐角發(fā)射的[9],因此造像胸部和背部上的某兩個點,在上下兩次曝光中的投影點相對位置就會發(fā)生變化,如圖10a中的紅色點和綠色點所示。其次,由于現(xiàn)場檢測條件的制約,每次曝光的焦距很難保持一致,造像上的某點在IP板上的投影位置還會發(fā)生變化,如圖10b中紅色點在下方曝光所示。正是由于造像結(jié)構點在不同曝光圖像中相對位置的改變,導致了拼接過程中圖像間不能完全融合,出現(xiàn)拼接痕跡的問題。盡管如此,整體X光圖像對于分析造像整體信息仍然很有幫助。
圖10 錯位示意圖Fig.10 Diagram of the dislocation
曹溪寺內(nèi)的華嚴三圣木雕造像為宋代遺物,屬于珍貴歷史文物。對三尊造像進行了X光照相檢測,展現(xiàn)出了造像的內(nèi)部結(jié)構、歷史修復痕跡以及保存狀況等信息,這些信息對于了解造像和保護造像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另外,對大型木雕造像的X光照相檢測進行了嘗試,并討論了檢測方法和后期圖像編輯處理,這對于其他大型造像開展此項檢測也有參考價值。
1) 合理制定檢測方案。大型造像的X光照相檢測,應以一定的順序分段拍攝,不同拍攝的檢測范圍之間須有一定的重疊。如果在一次拍攝的檢測范圍內(nèi)造像厚度差過大,還應以不同能量進行多次拍攝,防止漏檢有用信息。
2) 檢測圖像后期處理。由于木雕造像本身和檢測條件的制約,X光照相檢測得到的原始圖像質(zhì)量一般不高,對其進行必要的后期處理就十分重要的。通過偽影去除、有用信息增強和整體X光圖像拼接,獲得了亮度和對比度合適的X光圖像,反映的造像信息清晰,便于最后結(jié)果的分析。
3) 造像制作工藝。X光圖像顯示,三尊木雕造像的結(jié)構基本一致。主體部分都是由整木雕刻而成,通過榫卯結(jié)構和金屬連接件與蓮花座相連。寶冠和裙帶等附件單獨雕刻而成,再通過金屬件與主體連接。手臂均為泥塑,通過金屬釘與主體木質(zhì)連接。
4) 歷史修復痕跡。三尊木雕造像內(nèi),無論是用于固定附件的金屬釘,還是作為泥塑骨架的金屬釘形狀多樣,其中包括現(xiàn)代金屬釘特有的形狀?,F(xiàn)代金屬釘?shù)拇嬖?,說明木雕造像歷史上肯定修復過。另外,釋迦牟尼佛裙帶中存在泥塑部分,也是造像經(jīng)過修復的證明。
5) 造像保存狀況。三尊造像的X光圖像中,木雕的木紋清楚、金屬件邊緣清晰,說明造像保存狀況好、整體穩(wěn)定。但是,造像也存在兩處風險:一是普賢菩薩造像存在一條從頭部到腹部的裂隙;二是釋迦牟尼佛造像的裙帶泥塑修補部分存在泥層開裂和斷裂現(xiàn)象。以上兩處風險后期應加強監(jiān)測,必要時應予以加固修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