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不僅是用于交流的工具,也是塑造思想的工具。語言中的男性偏好現(xiàn)象可能會強化性別刻板印象,傳遞性別不平等的思想,并且將非傳統(tǒng)性別群體排除在外。21世紀初,瑞典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引入中性人稱代詞的國家。這一實踐對其他國家的性別包容性語言規(guī)劃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本文以庫普爾的“八問方案模型”為框架,分析和評價了瑞典中性語言規(guī)劃運動,從而為其他國家性別平等語言規(guī)劃提供新的視角和啟發(fā)。
關鍵詞:語言規(guī)劃;八問方案模型;性別平等語言;人稱代詞]
1引言
隨著第二波女權主義浪潮的興起,關于語言中的男女不平等現(xiàn)象也開始引起關注。不少語言學家和女權主義者倡議要進行性別平等的語言規(guī)劃。在瑞典,關于使用性別中立人稱代詞“hen”來替代原有的指代男性和女性的代詞得到了官方機構的認可,并且逐漸為大眾所接受。本文將采用庫普爾的“八問方案”,來分析和評價瑞典語中性第三人稱代詞的語言規(guī)劃活動,從而為其他國家地區(qū)推廣性別平等語言提供新的視角。
Cameron概括了三大女權主義語言規(guī)劃的主題。第一個主題是男女語言的使用如何在社會宏觀視角下反映兩性的權力關系。第二個主題則質疑了女性使用由男性創(chuàng)造的,并且是為了男性群體所創(chuàng)造的語言的合理性。第三個主題聚焦于語言系統(tǒng)是如何反映并傳遞性別歧視思想。因此,學術界開始探究如何減少男性為主的代詞使用。以英語為例,有學者提出用“he and/or she”來代替“he”,然而這一用法并沒有為大眾所廣泛使用。也有一部分學者推崇使用單數(shù)的“they”來泛指性別不明的第三方,但“they”原先是復數(shù)概念,作單數(shù)使用時會造成一些理解上的困擾。盡管存在著種種困難,瑞典在21世紀初卻成功引入了第三人稱代詞“hen”,推進了該國語言領域性別平等的進程。
2理論框架
早在20世紀50年代后期,美國語言學家豪根就將“語言規(guī)劃”這個術語引入學術界,這一術語最初指的是有意識地嘗試改變某一語言社區(qū)書面和口頭語言應用的嘗試活動?;诤栏挠^點,庫普爾對語言規(guī)劃的定義進行了補充,他試圖用八個問題來描述和評價語言規(guī)劃行為,被稱為“八問方案”。
3庫普爾“八問方案”視角下的瑞典語中性人稱代詞規(guī)劃
3.1什么樣的實施者
語言規(guī)劃的實施者既可以是上層精英、有影響力的權威人士,也可以是非社會精英。早在1966年就有瑞典語言學家提出“hen”這個詞,但關于該詞的討論僅僅局限在語言學領域。21世紀初,跨性別群體開始使用這個詞,然而該詞的流行也只是局限在這個群體內。這場運動的高潮是一本童書的出版。該書的作者和其他女性主義者一同倡導使用該詞。這些民間的倡導者在這場活動中起到了發(fā)起者的作用。而瑞典的官方機構則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3.2針對什么行為
引入“hen”這個不帶性別偏好的第三人稱代詞,是針對傳統(tǒng)瑞典語中使用指代男性的代詞來泛指大眾的行為。男性通用詞被認為傳遞了性別刻板印象和性別不平等的思想,因此會影響到男女的社會地位。比如人們當看到這類代詞的時候,人們腦海中會自動浮現(xiàn)男性的形象,從而不可避免地將女性群體排除在外。從更深層的層面來看,該運動針對的是社會中不公平對待女性及跨性別群體的現(xiàn)象,試圖提升這些弱勢群體在社會中的地位。
3.3針對哪些人群
瑞典的性別中立語言規(guī)劃運動并沒有指向特定的群體,而是試圖影響普通人群關于第三人稱代詞的使用。關于“hen”的使用一開始便在跨性別群體和女性群體中小范圍流行,推廣到大眾可以提高普通人捍衛(wèi)性別平等的意識。
3.4要達到什么目的
庫普爾提出了三個女性主義語言規(guī)劃的主要原因。首先,語言可以影響社會。女性主義語言規(guī)劃旨在引起社會變化。瑞典引入第三人稱代詞的首要目的便是通過減少語言中的性別歧視現(xiàn)象,來減少社會中的性別不平等現(xiàn)象。其次,語言改革可以提高人們的意識。并且,這一運動旨在給非傳統(tǒng)性別群體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尊重他們的性別選擇。第三個原因是停止使用對冒犯女性的詞語。用指代男性的詞來指代大眾,會給女性帶來一種被排除在外的感受。因此,此運動也試圖能夠減少女性在眾多社會議題中被忽視的消極感受。
3.5在什么條件下
庫普爾概括了四個語言規(guī)劃的條件,包括情景條件、結構條件、文化條件、自然環(huán)境條件和信息條件。下面主要從政治和社會兩個方面進行分析。瑞典在政治上當時就達到了很高程度的性別平等,主要體現(xiàn)在婦女在重要政治事務參與率高上。從社會層面看,瑞典當時經(jīng)歷了質疑和改變社會性別霸權思想的多起運動的沖擊,其中最重要的運動有性解放運動、女權運動和同志運動。成熟的政治社會條件助推了瑞典的性別語言規(guī)劃活動的成功。
3.6以什么方式
語言規(guī)劃實施的行為包括權威、強制、推廣和說服等。在瑞典中立代詞引入的語言規(guī)劃運動中,并沒有使用任何強制手段。關于該詞的使用一開始是由一些語言學家和社會知識分子在學術界和社交媒體上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在官方機構介入之后,一些官方文件和指導手冊也隨之頒布。然而這些官方文件都是以鼓勵和提倡為主。這一溫和的實施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眾對該詞的接受程度逐漸提高。
3.7通過什么決策過程
語言規(guī)劃的決策過程可以是自上而下的,也可以是自下而上的。瑞典性別平等語言規(guī)劃運動屬于后者。2012年的童書出版之后,該書作者聯(lián)合出版商及語言學家一同發(fā)表了長文,倡導引入性別中立代詞“hen”。同年,瑞典語言委員會官方提出“hen”這個詞的使用會引起內容的混亂,因而不建議使用。然而在2013年,瑞典語言委員會提出“hen”應該作為性別中立代詞來使用,隨后也把該詞納入性別中立代詞的選項。2014年該詞被正式收錄進詞典中。由此可以看到關于“hen”這個詞的決策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個過程順應了社會輿論的發(fā)展。
3.8取得了什么效果
一開始,“hen”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在非正式場合使用,且僅僅局限于跨性別群體當中。隨著這場運動的發(fā)展,該詞也開始用于正式場合及書面語當中。例如,瑞典第四大成人教育協(xié)會就在他們的工作申請表當中加入了“hen”這一選。由此看來,瑞典性別中立語言規(guī)劃運動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得到了普通大眾的接受和支持。至于引入該代詞是否能夠讓女性感到被接納,甚至改善社會上性別歧視的現(xiàn)象,仍有待考究。
4結語
本文應用庫普爾的“八問方案”理論,分析了瑞典引入中性人稱代詞“hen”的語言規(guī)劃活動。這場性別平等語言規(guī)劃運動一開始遭到質疑和抵觸,但在短短的幾年內就開始得到普通群眾和官方機構的支持。這一運動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在于符合瑞典的國情,順應了瑞典社會的輿論趨勢,采取了溫和的方式,以及官方機構的積極參與。引入中性第三人稱代詞,不僅有利于實現(xiàn)語言上的性別平等,更有利于減少性別刻板印象,加強對非傳統(tǒng)性別群體的認識。瑞典的成功嘗試對其他國家推動性別平等語言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Cameron D.The Feminist Critique of Language[M].London: Routledge,1990.
[2]Pauwels A.Linguistic sexism and feminist linguistic activism[A].In J.Holmes & M. Meyerhoff (Eds.).The Handbook of Language and Gender [C].Oxford: Blackwell,2003,550-570.
[3]Haugen E.Planning for a Standard Language in Modern Norway[J].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1959,1:8-21.
[4]Cooper R L.Language planning and social chang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5]Lundquist J. Kiwi Och Monsterhunden [Kiwi and the Monster Dog][M].Stockholm: Olika F?rlag,2012.
[6]Pérez,E.O.,Tavits, M. Language Influences Public Attitudes toward Gender Equality[J].Journal of Politics.2018: 000-000.
[7]Milles,Karin.Feminist language planning in Sweden[J]. Current Issues in Language Planning.2011,12(1):21-33.
作者簡介
辜佩琪,女,漢族,廣東潮州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心理語言學研究。
浙江大學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