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顯斌
①
《明史》里有段有趣的記載,明英宗準備任用一個人做閣臣,就讓宦官將此人召進宮里。這個書生挺拔如竹,不卑不亢,長須飄飄,十分瀟灑。英宗見了,連連稱好,然后問他年齡多大,對方回答40歲;再問及對方家住哪兒,當(dāng)回答是北方人時,英宗撫掌稱好;最后問及何年考中進士,聽到對方是在自己登基后考中的,英宗再次叫好,井叮囑道:“爾年正強仕,吾北人,又吾所政士,今用爾內(nèi)閣,其盡力朕?!?/p>
這個在英宗看來恰到好處的人,叫岳正。但是,英宗并非明主,甚至很昏庸,他選擇岳正,也是希望岳正對自己言聽計從。
可惜的是,岳正是一個鐵骨頭、硬漢子,并非英宗所希望的那樣,最后被貶謫到了遠方。英宗給岳正的評語是:“岳正倒好,只是大膽?!彼M腥藢⑦@話傳到岳正的耳朵里,希望岳正以后骨頭能軟一點兒,別和自己對著干。岳正知道后,呵呵一笑,給自己畫了一張小像,并寫了一首《自贊小像》:“岳正倒好,只是大膽,惟帝念哉,必當(dāng)有,如或赦汝,再敢不敢,臣嘗聞古人之言,蓋將之死而靡憾也。”老板說我什么都好,就是太大膽。遇到不順眼的事就提意見,問我以后還敢不敢這樣?我回答,意見照提,死而后已。
有這樣的員工,估計公司不會倒閉,老板也不會出現(xiàn)什么錯誤,因為這個員工時時監(jiān)督著老板,無償自任監(jiān)察委員的職務(wù)。但英宗知道岳正的《自贊小像》后,揮揮手道,哪兒涼快就在哪兒待著吧。
在此后英宗活著的歲月里,岳正被晾在一邊,最后雖然從貶謫地回來了,卻只能在家里過著耕田的生活,閑暇的時候,就在桌案前畫葡萄,他畫的葡萄水靈晶瑩,枝干倔強,葉子披離,和他的為人一樣,才華如珠,性格如劍。他的詩歌自然灑脫,清新流暢,不像明朝其他文人那樣愛賣弄,如“雨中籬菊破輕黃,風(fēng)外金橙試遠香”“小堂新弊未為華,雙燕頻來語似夸”,都雅然可喜,有生活的真味,猶如落珠零落,花草搖曳。
能寫出這樣淡然雅致詩歌的人,骨骼卻奇倔,性格卻剛硬,歷史上很少見,有明一代也很少見。
②
岳正命運多舛,仕途跌宕,和當(dāng)時的大背景分不開。英宗在土木堡之變后,做了瓦剌的俘虜,被放回來后。又做了太上皇,最后在一群權(quán)欲極強的野心家的幫助下,上演奪門之變,將把自己從俘虜營救回來的景宗皇帝和大臣于謙雙雙害死,自己再次登基,歷史上稱為復(fù)辟帝位。
英宗的狠毒和無恥,由此可見一斑。
英宗再次登基后所用的功臣,人品也可見一斑。其中奪門之變最主要的推手是大將石亨,他依憑奪門功勞,為所欲為,“蓄材官猛士數(shù)萬,中外將帥半出其門,都人側(cè)目”,所有在朝官員見到他都小心謹慎,仰其鼻息,唯有岳正,敢站起來,對他說不。
當(dāng)時,有個執(zhí)掌欽天監(jiān)的官員,名叫湯序,是石亨同黨。在石亨的授意下,他以天象有變、災(zāi)異將生為借口,請求英宗罷黜奸臣,毫無疑問,他是想以此為借口,將朝中正人君子一網(wǎng)打盡,讓石亨的黨羽盤根錯節(jié),占據(jù)朝堂。英宗聽后點了點頭,準備答應(yīng),岳正知道后,連忙去面見英宗,勸諫說:“奸臣無指名。即求之,人人自危。且序術(shù)淺,何足信也。”言外之意,湯序沒有說出奸臣是誰。如果去查找,只會讓大臣人人自危,顫栗不已。更何況,湯序不學(xué)無術(shù),觀察天象的能力很差,說不定看錯了也未可知。
英宗聽了,覺得有理,收回成命。于是,一場即將震撼朝野的大案,就這樣消于無形,一個書生片言之間,讓一群正直之人度過激流險灘,讓一場政治旋風(fēng)消失得了無形跡。
石亨的侄兒名叫石彪,也是武將出身,仗著叔叔的權(quán)勢,壞事做盡,是一個無惡不作的主,他帶著土兵把守邊關(guān)重鎮(zhèn)大同。為了升官,石彪經(jīng)常做一些虛報軍情的事情,夸大自己的功勞。一次,他又派出部下進京,告訴皇帝,外敵侵犯,在自己的勇猛反擊下,丟盔棄甲大敗而逃,并說自己“捕斬?zé)o算,不能悉致,皆梟置林木間”。岳正聽了呵呵一笑,打開地圖,指著那個地方道:“某地至某地,皆沙漠,汝梟置何所?”那個來報捷的人沒想到,岳正對地勢如此清楚,一時張口結(jié)舌,說不出話來。
石亨知道后,氣得直哼哼。石彪更是氣得暴跳如雷,可又無可奈何。
③
英宗的另一個親信是曹吉祥,宦官頭目,即司禮掌印太監(jiān),也是憑借奪門之變上位的,和石亨一樣,依恃英宗的信任,干著傷天害理的事情,以至于當(dāng)時的官員背地里談道:“這兩個家伙隨意干壞事,沒有一點敬畏之心,大家的命都掌握在他們的手里,因此遇到他們,一個個都不敢抬頭去看。”
當(dāng)時,有一個僧人假借天意,準備謀反,過一把皇帝癮,被宦官掌管的錦衣衛(wèi)偵查出來了。錦衣衛(wèi)的武士們馬上用一根繩索將這個人套上,抓了起來。曹吉祥覺得機會來了,立即指使一個宦官向英宗上奏,希望給錦衣衛(wèi)的官員升職。岳正知道后堅決不同意,因為按照大明朝的法律,這樣的事情只能獎賞錢財,沒有升官規(guī)定,如果這樣,過去的立功者都應(yīng)升官,朝堂就滿員超負荷了。這個宦官聽了,只好垂頭喪氣地離去。曹吉祥知道這件事情后,也眼睛冒火。
曹吉祥的胡作非為,其至遠遠超過石亨,因此引起了極大民憤,大家敢怒而不敢言,有人就寫了匿名布告,到處張貼,上面列舉曹吉祥種種違法行為,曹吉樣不但不改正,反而勃然大怒,進宮要求英宗懸賞捉拿寫匿名布告的人。英宗也夠昏憒的,馬上宣來岳正,命他寫一篇捉拿匿名者的圣旨,向天下發(fā)布。
岳正一聽,搖著頭放下了手里的筆。英宗很是疑惑,詢問怎么了。岳正告訴他,匿名布告不一定說得不實,意思是,曹吉祥很可能真做了那么多壞事。退一步說,即使是誣陷,朝廷設(shè)置有刑部,捉拿罪犯的事自有刑部去查,哪有皇帝下旨去抓誣陷者的?皇帝難道成了他曹家的跟班了嗎?另外,這事宜緩不宜急,急了反而抓不住匿名者,還是慢慢來吧。
英宗聽了,覺得有理,點頭答應(yīng)了,沒再下令抓捕匿名者。這無疑給曹吉祥騰騰燃燒的囂張氣焰上澆了一盆冷水,他悵然若失,對岳正恨之入骨。
④
石亨和曹吉祥干壞事,都不是單獨干的,他們覺得,單獨干沒有分量,難以產(chǎn)生巨大的震撼力,于是搞了一個強強聯(lián)手,團結(jié)一致地干壞事。
岳正這人,史書說他“素豪邁,負氣敢言”,用現(xiàn)在的話說,他心里干凈、不陰暗,因此對別人只是就事論事,并沒有防著,對于石亨、曹吉祥做壞事,他依然長劍出鞘,劍劍見血。他有點如奧特曼面對一群怪獸,無懼無畏,直面對手。
一次,在替英宗下發(fā)的詔書中,他以英宗的口吻進行深入檢討:“乃者承天門災(zāi),朕心震驚,罔知所措。意敬天事神,有未盡歟……賞香無度,府庫虛歟?請渴不息,官爵濫歟?”這與其說是檢討,不如說是在批評英宗,政局混亂,善惡不分,曲直不辨,征調(diào)無度,和后來海瑞指斥嘉靖的“天下第一疏”,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此基礎(chǔ)上,他又以英宗的口吻,質(zhì)問大臣們,“賄賂公行、政事廢歟?朋奸欺罔,附權(quán)勢歟……抑有司閹茸酷暴,貪冒無厭。而致軍民不得其所歟”?文章聲韻鏗鏘,一一列舉官員們的賄賂公行、趨炎附勢、殘暴害民、奸詐貪婪等罪行。
這不是罪己詔,簡直是篇檄文,是對皇帝、對管員的當(dāng)面質(zhì)問,讓他們一個個面紅耳赤,無所遁形。
圣旨一下,無論田間農(nóng)夫、陌上行人,還是朝廷官員、深齋書生,都傳誦不斷,石亨和曹吉祥更是冷汗直冒,膽戰(zhàn)心驚。他們知道,岳正這篇文字是針對他們的,因為很多官員都是他們提拔的。他們于是商量一番,進宮上奏英宗,說岳正這樣寫是誹謗皇帝,為自己贏得正直名聲。英宗聽了很生氣,一道圣旨將岳正貶謫遠方。
無論在朝廷,還是在地方當(dāng)官,岳正都做得很優(yōu)秀,很稱職,這是因為他一直心懷天下,心懷蒼生。一個人只要心中裝著百姓,裝著國家,這個人的品德就不會差,這個人也會成為一部傳奇。
(六月的雨摘自讀覽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