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赤寰 李 頎 陳興海 王雪琪 張金山 郝獻華 劉雪來 李 龍
(首都兒科研究所普外科,北京 100020)
胰腺假性囊腫(pancreatic pseudocycts,PPC)是繼胰腺外傷或手術后的疾病,兒童時期也偶有發(fā)生。以往多采用外科手術治療。我科對3例胰腺假性囊腫行內鏡下切開擴張內引流治療,獲得一些經(jīng)驗,現(xiàn)報道如下。
例1,男,11歲,體重57 kg。主因“胰腺腫物切除術后2月余,腹痛伴嘔吐1天”,于2019年4月入院。入院前2周復查超聲提示胰尾無回聲囊性病灶,CT示胰尾類圓形低密度包塊76 mm×71 mm×89 mm,CT值30 HU(圖1A),提示胰腺假性囊腫可能性大。血常規(guī)、血淀粉酶均正常。術前超聲和增強CT排除囊腫與胃壁間存有大血管或明顯血流。行內鏡下胃-胰腺假性囊腫切開、擴張內引流術(圖1B~D):全麻,氣管插管,左側臥位,經(jīng)口導入電子胃鏡,于胃后壁觀察向胃腔隆起的區(qū)域。經(jīng)內鏡活檢孔道導入針狀電切刀,于隆起區(qū)頂部盡可能垂直囊腫“十”字形逐層切開胃壁及囊壁。當囊壁切透有白色囊液溢出時,用內鏡邊抽吸囊內溢出液,邊向囊內插入導絲。沿導絲置入擴張球囊,逐級擴張切口至10 mm以上,使胃鏡通過切口進入囊腔,于囊內可見無色清亮液,壞死組織及蛋白栓樣沉淀物,內鏡監(jiān)控下清理囊內液體及分隔,經(jīng)鼻置入10號胃管至囊腔內持續(xù)負壓引流,并起到支撐瘺口的作用。帶胃管回病房,保持胃管持續(xù)減壓狀態(tài)。次日經(jīng)胃管造影,確定胃管位置及囊腫形態(tài)(圖1E、F),提示無穿孔,引流位置準確。開始流質飲食。術后5天胃管脫落出院。術后7、8個月復查2次腹部超聲及生化,未見異常。
圖1 例1資料:A.術前CT示胰尾類圓形低密度包塊76 mm×71 mm×89 mm,CT值30 HU;B.電子內鏡下見囊腫于胃后壁向腔內隆起;C、D.內鏡下自胃內逐層切開、擴張囊腫與胃附著處(10 mm);E、F.術后次日通過胃管行囊腫造影(正側位),提示未穿孔并在囊腫內減壓 圖2 例2資料:A.術前CT示胰體囊性占位病變,62 mm×93 mm×60 mm,密度均勻,CT值13 HU;B.內鏡下胃-胰腺假性囊腫切開、擴張內引流術后次日經(jīng)胃管造影,見造影劑外漏至左側腹腔內;C.CT提示胰腺假性囊腫伴液氣平面 圖3 例3資料:A.術前CT示胰尾囊腫內高密度影;B、C.內鏡見囊內陳舊血性液,內鏡引導囊內置入胃管引流;D、E.6天后內鏡拔除囊內引流管,置入支架管;F.支架管置入42天復查腹立位片,支架管存留,無胃穿孔或異位
例2,女,5歲,體重19 kg。主因“腹部閉合性創(chuàng)傷5天,伴腹痛嘔吐”,于2019年5月入院。外院查血脂肪酶1393 U/L,淀粉酶372 U/L。門診CT:脾破裂伴血腫。入院查血淀粉酶259 U/L(正常值25~125 U/L),保守治療9天出院。出院48天因腹痛1天再次入院。超聲:胰腺尾部巨大囊性包塊109 mm×85 mm×62 mm。CT:胰體囊性占位病變,62 mm×93 mm×60 mm,密度均勻,CT值13 HU(圖2A)。行內鏡下胃-胰腺假性囊腫切開、擴張內引流術,同例1,有褐色液體溢出,囊液淀粉酶10 8370 U/L,經(jīng)鼻留置胃管持續(xù)減壓引流。術后次日經(jīng)胃管造影,顯示造影劑外漏至左側腹腔內(圖2B),未見囊腔結構顯影。復查超聲:腹腔游離液,深約3.9 cm。CT示胰體類圓形囊腫,內見氣液平面(圖2C),約26 mm×35 mm×43 mm。腹腔鏡下行胰腺假性囊腫-胃吻合內引流術,拔除經(jīng)鼻減壓胃管,術后7天出院。術后1個月門診復查腹部超聲,未見異常。
例3,男,4歲,體重20.4 kg。主因“間斷上腹痛2天,伴嘔吐腹痛加重1天”,于2020年5月入院。血白細胞17.97×109/L[正常值(4~10)×109/L],血淀粉酶1181 U/L,尿淀粉酶19 805 U/L(正常值<900 U/L)。CT示胰尾密度不均,邊界模糊,周圍脂肪間隙消失,見大量液體密度影。入院保守治療20天,復查CT示胰腺尾部類圓形低密度影(CT值34 HU),直徑約72 mm,內含斑片狀高密度影(圖3A)。入院第24天行內鏡下胃-胰腺假性囊腫切開、擴張內引流術,同例1(圖3B、C),囊內陳舊血性液,囊液淀粉酶7206 U/L,經(jīng)鼻留置胃管減壓。3天后在內鏡下使用2根膽管支架替代胃管(圖3D、E),出院。支架管置入42天后復查,未訴不適,體重增加2.5 kg,腹立位片示支架管存留,無胃穿孔或異位(圖3F),血淀粉酶正常,內鏡下拔除支架管。拔除支架管后3個月復查腹部超聲,未見異常。
胰腺假性囊腫通常因急慢性胰腺炎、胰腺外傷或手術等引起,由胰腺內或周圍異常存留的液體經(jīng)肉芽組織及纖維組織包裹形成囊腔,囊壁為網(wǎng)膜、腹膜或由炎性纖維結締組織構成,且壁內無上皮細胞襯托[1]。兒童胰腺假性囊腫相對少見,多由胰腺創(chuàng)傷后引起,占60%~70%,急性胰腺炎引起占30%,不明原因占10%[2]。胰腺假性囊腫一般發(fā)生在胰腺炎或胰腺損傷后2周~14個月,平均6周[3]。
本組3例均因腹痛伴嘔吐就診,既往均有明確的胰腺疾病史:例1胰腺手術后2月余,例2腹部閉合創(chuàng)傷60天,例3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療3周。這都是胰腺假性囊腫形成的先決條件,并且發(fā)病時間也基本符合。本組3例根據(jù)病史,結合血常規(guī)、生化、腹部超聲、增強CT等檢查,尤其囊內液淀粉酶異常升高(例1未查),都支持胰腺假性囊腫診斷成立。腹部超聲和CT是常用的輔助檢查方法。超聲監(jiān)測胰腺周圍聚集液體,可以評估胰腺假性囊腫形成的趨勢[4]。我們認為增強CT對內鏡手術更為重要,可以判斷胃壁與囊壁之間有無大血管,為內引流的穿刺點和方向的確定提供參考。
對于胰腺假性囊腫的治療,如果沒有臨床癥狀,首選保守治療,定期復查超聲和CT評估自愈的可能性。囊內有分隔或含有絮狀內容物者,自然緩解率較低[5]。非保守治療包括外科手術[6~8],也可內鏡治療。目前尚無公認的治療指南[9],主要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進行綜合評估判斷,以下情況可以考慮手術:①保守治療>6周,囊壁形成;②直徑>6 cm或短時間內增大;③由于囊腫壓迫出現(xiàn)消化道梗阻、黃疸;④囊腫出血或伴發(fā)感染;⑤胃腸道出血和胰胸膜瘺;⑥囊腫導致嚴重不可控的腹痛等。
本組3例均于全麻氣管插管下行內鏡治療,需要左側臥位。在左側臥位時,胰腺假性囊腫位于胃后壁并向胃內凸起,給內鏡下切開創(chuàng)造了條件。無論是外科手術還是內鏡引流都有一定的復發(fā)率[10,11],復發(fā)可能與囊內沉淀物及分隔有關,可能會遮擋微小的胰瘺[12],所以內鏡進入囊內清理囊腔,可能對降低復發(fā)率有幫助。
對于內引流,可以經(jīng)鼻放置引流管,也可在胃-囊腫切口放支架。支架可為塑料或金屬[13]。目前尚無拔除支架或引流管具體時機的共識[1]。引流時間需根據(jù)囊腫吸收、液化程度及感染等情況決定。本組例3術后3天由胃管改用支架管,目的一是持續(xù)內引流,二是便于患兒活動。例2術后第2天造影顯示造影劑外漏至左側腹腔內,復查超聲有腹腔積液,CT顯示胰體假性囊腫內有液氣平面,說明囊液外漏至腹腔,考慮內鏡下再次尋找原囊腫切口并置管有困難,為避免持續(xù)胰漏或胃液流入腹腔,急診腹腔鏡下行胃-囊腫吻合術?;仡櫡治鲑Y料,引流管未在囊腔內,可能是切開囊壁過程中已經(jīng)偏移,未留置導絲做引導,置入胃管從胃-囊腫間滑出所致。
胰腺假性囊腫的治療,以往多采用外科手術,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開展,腹腔鏡手術治療胰腺假性囊腫的報道逐漸增多[14],內鏡治療兒童胰腺假性囊腫也有報道[15],但存在失敗或發(fā)生并發(fā)癥的可能,因此,要有外科技術的保證和支持。
總之,對于病情穩(wěn)定、診斷明確、囊腫較大的胰腺假性囊腫,內鏡下切開、擴張內引流術是可以選擇的治療方法,但要有后續(xù)手段和急救方案。對于病情危急、只能術中明確診斷者,腹腔鏡簡便有效。例2發(fā)生造影劑外漏至左側腹腔后行腹腔鏡補救治療,提示內鏡技術還有待于完善,多學科或多技術聯(lián)合治療,可能會減少患兒的痛苦,促進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