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孫自強
(1.海南師范大學 黨委,海南 ???571158;2.海南師范大學 教務處,海南 海口 571158)
2015年7月,教育部聯(lián)手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印發(fā)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指出:“要弘揚勞動精神,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要努力構(gòu)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的教育體系?!?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發(fā)布,對新時代勞動教育做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2020年7月,教育部下發(fā)《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對各級各類學校實施勞動教育作了全面細致的安排和部署。隨著國家有關勞動教育一系列文件的頒布,勞動教育成為教育領域乃至全社會普遍關注和探討的熱點問題,加強和發(fā)展勞動教育是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重要使命。在學術界,同樣也掀起了勞動教育研究的熱潮,涌現(xiàn)了大量成果,呈現(xiàn)欣欣向榮的發(fā)展態(tài)勢。當前勞動教育研究的進展如何?研究方向、趨勢如何?主要內(nèi)容有哪些?存在不足有哪些?……本研究以中國知網(wǎng)2000—2020年收錄的中文核心期刊中關于勞動教育研究的文獻為研究對象,從發(fā)表年份、期刊來源、作者分布、研究機構(gòu)分布、資助基金分布等五個方面進行了文獻計量分析,并深度思考其主要內(nèi)容與觀點,為進一步推進我國勞動教育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
本研究以中國知網(wǎng)(CNKI)為檢索工具和數(shù)據(jù)來源。在中國知網(wǎng)(CNKI)高級檢索頁面,選定“學術期刊”,將篇名設定為“勞動教育”,詞頻勾選“精確”,來源類別選定“中文核心”,時間范圍定為“2000—2020年”,共檢索到333篇文獻。為了保證研究數(shù)據(jù)的質(zhì)量,對這333篇期刊進行人工篩查,剔除掉新聞、期刊導讀、廣告等不符合本研究分析的文獻共11篇,得到有效文獻共322篇,以此作為研究對象。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獻計量分析法。將檢索到的文獻數(shù)據(jù)從發(fā)表年份、期刊來源、作者分布、研究機構(gòu)分布、資助基金分布等維度進行計量,借助Excel數(shù)據(jù)處理平臺等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通過定量研究對勞動教育相關研究進行數(shù)據(jù)梳理,以了解當前勞動教育的研究進展和發(fā)展趨勢。本研究還同時結(jié)合運用教育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內(nèi)容分析法,進一步探討和研究我國近20年勞動教育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和主要觀點等。
2000—2020年,發(fā)表在中文核心期刊的以勞動教育為題材的文章共322篇,如圖1所示。
圖1 2000—2020年論文數(shù)量走勢圖
由圖1可知,發(fā)文量總體呈上升趨勢,具體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2000—2015年,總體保持在1~5篇/年,大部分年份為1~3篇/年,發(fā)文量變化幅度比較小。
第二階段是2016—2018年,發(fā)文量開始呈小幅度增長趨勢,2016年4篇,2017年6篇,2018年17篇。勞動教育研究之所以在這個階段呈小幅度波動增長的態(tài)勢,主要是與2015年教育部印發(fā)《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有關,勞動教育研究開始受到更多研究者們的關注。
第三階段是2019—2020年,發(fā)文量呈現(xiàn)出迅猛增長的趨勢,2019年78篇,2020年197篇。勞動教育研究之所以在這個階段有這樣的發(fā)展態(tài)勢,主要是受到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關于加強勞動教育的重要講話和2020年3月、7月先后頒布的《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的影響,眾多研究者開始了對勞動教育這一主題的研究。
2000—2020年,勞動教育研究論文在中文核心期刊的分布差異較大。經(jīng)統(tǒng)計,322篇勞動教育研究論文分布在66種期刊中,平均載文量約4.88篇。本文根據(jù)期刊載文數(shù)量,篩選了載文量為3篇以上的期刊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2000—2020年中文核心期刊勞動教育研究學術論文期刊(載文量≥3)分布
由表1可知,有關勞動教育的研究論文刊登量較多的依次為:《人民教育》37篇,《中國高等教育》17篇,《職業(yè)技術教育》15篇。載文量10篇以上的期刊有10種,約占期刊總數(shù)的15%,其文獻數(shù)占文獻總數(shù)的48%;載文1~2篇的期刊有31種,約占所有期刊總數(shù)量的47%,但其文獻量僅占文獻總數(shù)的12.4%??梢?,勞動教育研究論文在各期刊的分布具有不均衡性,研究論文發(fā)表期刊較為分散。
統(tǒng)計結(jié)果顯示,作為第一作者發(fā)表勞動教育研究論文的作者共有277名,如表2所示。
表2 2000—2020年勞動教育研究文獻作者(發(fā)文量≥3)分布表
經(jīng)統(tǒng)計,勞動教育研究發(fā)文數(shù)排名在前15的研究機構(gòu)分布情況如表3所示。
表3 2000—2020年勞動教育研究文獻機構(gòu)(發(fā)文量≥4)分布表
由表3可知,發(fā)文量最大的研究機構(gòu)是北京師范大學和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各19篇;其次是西南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分別為17篇、13篇、10篇、8篇。前15名的研究機構(gòu)中,有13個為高校,1個為研究所,還有1個為小學。值得注意的是,13所高校中,除了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其余的均為師范院校,說明以師范類為主的高等院校是勞動教育研究的主陣地。這與勞動教育的性質(zhì)有關,因為勞動教育作為“五育”之一,是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作為師范院校,必然需要進行深入研究以指導大中小學、幼兒園的勞動教育實踐。另外,前15名的研究機構(gòu)中還有1所為小學,說明中小學也積極加入勞動教育研究的隊伍,努力進行勞動教育的研究。
在資助基金分布方面,322篇期刊文獻中受到各類基金項目支持的文獻共有164篇,占全部期刊文獻的50.93%。如表4所示。
表4 2000—2020年勞動教育研究資助基金(資助篇數(shù)≥3)分布表
由表4可知,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教育部人文社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部級和國家級資助項目共68篇,占所有基金項目支持文獻總數(shù)的41.46%。這表明勞動教育研究領域在整體上受到我國各級各類政府資助的力度較大,尤其是國家級資助項目,占了所有資助項目的四成。同時,為了解勞動教育研究所獲資助基金分布隨時間變化的趨勢,本研究以年度為單位對獲得各項基金資助的文獻數(shù)量進行了整理和統(tǒng)計,2018—2020年這三年基金資助篇數(shù)激增,說明近三年來國家對勞動教育研究尤為重視,對勞動教育研究的支持力度也相應地加大。如表5所示。
表5 2000—2020年勞動教育研究每年資助基金數(shù)量統(tǒng)計表
為深入了解勞動教育研究領域的主要內(nèi)容,本研究對這322篇文獻的關鍵詞進行統(tǒng)計,共有關鍵詞1317頻次,平均每篇有4個關鍵詞,其中出現(xiàn)頻率在5次以上的關鍵詞共18個,如表6所示。
表6 2000—2020年勞動教育研究關鍵詞(頻次≥5)統(tǒng)計表
除去“勞動教育”“勞動”不具分析意義外,“新時代”“高校”“立德樹人”“高職院?!薄爸行W”“大學生”等均是高頻關鍵詞??梢哉f,這些高頻關鍵詞反映了我國勞動教育研究領域的主要內(nèi)容。如“高?!薄按髮W生”“高職院?!薄奥殬I(yè)院?!薄爸行W”“勞動教育課程”“五育并舉”表明勞動教育在實踐層面的實施備受關注;“新時代”“勞動素養(yǎng)”“勞動技能”“體力勞動”“家務勞動”表明研究者對新時代背景下勞動教育的新內(nèi)涵的探討;“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則是對勞動教育的經(jīng)典理論的研討。因此,結(jié)合高頻關鍵詞和對所研究文獻的題名整理,我們將勞動教育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概括為兩個方面:勞動教育理論思想的研究、勞動教育實踐路徑的研究。
1.勞動教育的內(nèi)涵、價值觀等研究
關于勞動教育內(nèi)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8—2020年。檀傳寶在辨析勞動、實踐、活動三個概念的基礎上,對勞動教育的概念內(nèi)涵、基本特征進行了較為明晰的厘定,提出“‘勞動教育’是以促進學生形成勞動價值觀和養(yǎng)成勞動素養(yǎng)為目的的教育活動。”(1)檀傳寶:《勞動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認識勞動教育概念的基本內(nèi)涵與基本特征》,《中國教育學刊》2019年第2期。班建武深入剖析了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勞動教育的內(nèi)涵在新的立場、內(nèi)容、功能和實踐上呈現(xiàn)出新的特點。(2)班建武:《“新”勞動教育的內(nèi)涵特征與實踐路徑》,《教育研究》2019年第1期。陳云龍等(3)陳云龍、吳艷玲:《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內(nèi)涵、特征與價值》,《人民教育》2020年第7期。、曲霞(4)曲霞:《新時代勞動教育的三重內(nèi)涵》,《人民教育》2020年第7期。在解讀《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的基礎上提出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內(nèi)涵。劉向兵(5)劉向兵:《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新內(nèi)涵與新要求——基于習近平關于勞動的重要論述的探析》,《中國高教研究》2018年第11期。、曲霞(6)曲霞、劉向兵:《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內(nèi)涵辨析與體系建構(gòu)》,《中國高教研究》2019年第2期。等、余文森等(7)余文森、殷世東:《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內(nèi)涵、類型與實施策略》,《全球教育展望》2020年第10期。、趙章彬(8)趙章彬:《高等職業(yè)院校勞動教育的價值、內(nèi)涵與實踐研究——以培養(yǎng)目標為視角》,《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20年第23期。進一步分析了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內(nèi)涵、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內(nèi)涵和職業(yè)院校勞動教育的內(nèi)涵。
有關勞動教育價值觀的研究,徐海嬌等人從歷史發(fā)展角度分析了新中國成立70年我國勞動教育價值取向的歷史進程并進行反思與展望,(9)徐海嬌、艾子:《新中國成立70年我國勞動教育價值取向的歷史進程與反思展望》,《廣西社會科學》2019年第11期。進而研究勞動教育的價值危機及其出路,(10)徐海嬌:《勞動教育的價值危機及其出路探析》,《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8年第10期。提出重構(gòu)勞動教育的價值空間的路徑(11)徐海嬌:《重構(gòu)勞動教育的價值空間》,《中國教育學刊》2019年第6期。。檀傳寶提出,開展勞動教育必須解決好的三大理論問題分別是勞動教育的價值觀、“五育”之間的關系理解和勞動教育的思路設計,他認為,建構(gòu)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開展健康的勞動教育,應當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觀、教育觀。(12)檀傳寶:《開展勞動教育必須解決好的三大理論問題》,《人民教育》2019年第17期。王惠穎提出,新時代勞動教育應該以“審美——生命維持”的二重性勞動價值理論作為基點。(13)王惠穎:《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價值基點及實踐路徑》,《當代教育科學》2020年第11期。
2.馬克思等經(jīng)典作家對勞動教育論述的研究
諸多研究者致力于馬克思等經(jīng)典作家有關勞動價值、勞動教育的文獻的研究,以幫助重新審視和把握勞動教育的價值、本質(zhì)等。胡君進對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價值觀進行了深入研析,提出勞動教育的本質(zhì)在于培養(yǎng)勞動價值觀。(14)胡君進、檀傳寶:《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價值觀與勞動教育觀——經(jīng)典文獻的研析》,《教育研究》2018年第5期。扈中平通過對馬克思的勞動異化論進行研究,并提出對當下勞動教育的啟示。(15)扈中平:《馬克思的勞動異化論對當下勞動教育的啟示》,《教育研究》2020年第12期。程從柱基于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和人的發(fā)展觀的考察論述勞動教育何以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16)程從柱:《勞動教育何以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基于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和人的發(fā)展觀的考察》,《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3期。顏曉程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視角分析勞動教育的身體意蘊。(17)顏曉程、呂立杰:《勞動教育的身體意蘊及其省思——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視角》,《中國教育學刊》2020年第3期。朱磊對早期空想社會主義勞動教育思想及其當代價值展開研究。(18)朱磊:《早期空想社會主義勞動教育思想及其當代價值》,《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2期。石路等對列寧青年勞動教育思想及其新時代啟示進行研究(19)石路、明芳:《列寧青年勞動教育思想及其新時代啟示——紀念列寧誕辰150周年暨〈青年團的任務〉發(fā)表100周年》,《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20年第4期。。胡君進等(20)胡君進、檀傳寶:《勞動、勞動集體與勞動教育——重思馬卡連柯、蘇霍姆林斯基勞動教育思想的內(nèi)容與特點》,《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8年第12期。、李真(21)李真:《蘇霍姆林斯基勞動教育思想及其對大學教育的啟示》,《當代教育科學》2012年第15期。、李珂等(22)李珂、蔡元帥:《陶行知勞動教育思想對新時代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啟示》,《思想教育研究》2019年第1期。、何小兵(23)何小兵:《論鄧小平的勞動教育觀》,《教育探索》2001年第12期。、陳聰誠(24)陳聰誠:《楊賢江與經(jīng)亨頤勞動教育思想比較及其對職業(yè)教育的啟示》,《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20年第18期。、張琛等(25)張琛、李珂:《論黃炎培勞動教育思想的豐富內(nèi)涵與當代啟示》,《教育與職業(yè)》2019年第2期。和槐福樂等(26)槐福樂、任夢、呂清:《黃炎培勞動教育思想及其當代價值》,《教育與職業(yè)》2020年第24期。研究馬卡連柯、蘇霍姆林斯基勞動教育思想、陶行知勞動教育思想、鄧小平勞動教育思想、楊賢江與經(jīng)亨頤勞動教育思想、黃炎培勞動教育思想等。
1.學校層面的研究
一是關于勞動教育的實踐路徑,研究最初的歧見是是否五育并舉。一類觀點認為勞動教育是促進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部分,主張五育并舉的理念。(27)黃濟:《關于勞動教育的認識和建議》,《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5期。另一類觀點認為勞動教育是另一類別的教育、另一個層次的教育,它不能、也不應與體育、智育、德育、美育并列為人的全面發(fā)展教育的組成部分。(28)瞿葆奎:《勞動教育應與體育、智育、德育、美育并列——答黃濟教授》,《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第3期。
二是關于中小學勞動教育的研究。有研究者主張獨立設置勞動教育課。如有研究者認為:“目前,勞動教育的課程實施是作為綜合實踐活動內(nèi)容的一部分列入的,課程地位與其承擔的任務不匹配,在實踐中遇到了許多困難和挫折,迫切需要改革和調(diào)整?!辈⒅鲝垺霸谛W開設勞動課,在初中開設勞動技術課,在高中開設通用技術課并施以生涯規(guī)劃課相結(jié)合,注意與職業(yè)教育的對接?!?29)徐長發(fā):《新時代勞動教育再發(fā)展的邏輯》,《教育研究》2018年第11期??荡淦坚槍趧咏逃n程建設的缺位,提出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的價值旨歸。(30)康翠萍:《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的價值旨歸》,《教育研究與實驗》2019年第6期。艾興等對新中國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設置演變、特征與趨勢進行研究。(31)艾興、李佳:《新中國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設置:演變、特征與趨勢》,《教育科學研究》2020年第1期。郝志軍等從中小學勞動教育政策的角度展開研究。(32)郝志軍、王藝蓉:《70年來我國中小學勞動教育政策的反思與改進建議》,《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3期。劉茂祥(33)劉茂祥:《基于實踐導引的中小學勞動教育評價研究》,《教育科學研究》2020年第2期。、王曉杰等(34)王曉杰、宋乃慶、張菲倚:《小學勞動教育測評指標體系研究——基于CIPP評價模型的探索》,《教育研究與實驗》2020年第6期。展開了勞動教育評價研究。周云祥(35)周云祥:《帕夫雷什中學勞動教育特色探析——一個農(nóng)村中小學實施勞動教育的范本》,《外國教育研究》2005年第4期。、孫進等(36)孫進、陳囡:《德國中小學的勞動教育課程:目標·內(nèi)容·考評》,《比較教育研究》2020年第7期。、蔣洪池等(37)蔣洪池、熊英:《日本小學勞動教育:形式、特點及啟示》,《外國教育研究》2020年第12期。、任平等(38)任平、賀陽:《連通學校與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橋梁——德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施路徑及啟示》,《外國中小學教育》2019年第8期。對國外中小學勞動教育進行研究并提出值得借鑒的方法。
三是關于高校勞動教育的研究。曲霞等嘗試提出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體系建構(gòu)的初步思路,設計了包括核心層“五大目標體系”、中間層“三大任務體系”、“1+8實施體系”和外圍層“3+1保障體系”的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體系圖。(39)曲霞、劉向兵:《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內(nèi)涵辨析與體系建構(gòu)》,《中國高教研究》2019年第8期。劉向兵基于知識整體理論的視角構(gòu)建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體系的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徑。(40)劉向兵:《構(gòu)建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體系的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徑——基于知識整體理論的視角》,《中國高教研究》2020年第8期。劉祥玲探索以服務學習課程開展高校勞動教育的路徑。(41)劉祥玲:《高校以服務學習課程開展勞動教育的路徑探析》,《中國高教研究》2020年第10期。劉麗紅等探究高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與勞動教育的同構(gòu)共生。(42)劉麗紅、曲霞:《論高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與勞動教育的同構(gòu)共生》,《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20年第1期。王瑩積極探索新時代條件下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的有效路徑,提出依托項目制社會實踐、融合勞動教育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發(fā)展、加強保障體系建設等建議。(43)王瑩、王濤:《大學生勞動教育的路徑優(yōu)化研究》,《中國高教研究》2020年第8期。
四是關于大中小學一體化研究。李剛、李誠和王玲提出大概念視域下我國大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一體化建設的思考(44)李剛:《大概念視域下我國大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一體化建設的思考》,《教育科學》2020年第5期。、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內(nèi)容一體化(45)李成:《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內(nèi)容一體化的實踐要求》,《思想理論教育》2020年第7期。和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46)王玲:《統(tǒng)籌推進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一體化建設的若干思考》,《思想理論教育》2020年第6期。的相關研究。
2.家庭與社會層面的研究
家庭勞動教育研究方面,朱桃英對家庭勞動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diào)查,并提出相關的思考與建議。(47)朱桃英:《對家庭勞動教育中存在問題的調(diào)查及思考》,《當代教育科學》2003年第17期。胡睿提出家庭勞動教育應在家庭教育中培育孩子的勞動精神、培養(yǎng)勞動習慣、訓練勞動技能。(48)胡睿:《在家庭教育中有機融入勞動教育》,《中國教育學刊》2019年第1期。
社會層面,王連照主張在制度層面為勞動教育立法,通過勞動教育法強制保障勞動教育在學校、社會、家庭各個層面的落實。(49)王連照:《論勞動教育的特征與實施》,《中國教育學刊》2016年第7期。顧建軍提出,建設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政策保障和文化環(huán)境是勞動教育課程一體化設計的關鍵。(50)顧建軍:《芻議新時代勞動教育課程的一體化設計》,《人民教育》2019年第10期。任國友對勞動教育風險類型與安全保障機制的構(gòu)建展開了研究。(51)任國友:《勞動教育風險類型與安全保障機制的構(gòu)建》,《人民教育》2020年第8期。
郝志軍等提出,家庭、學校、社會協(xié)同是推進勞動教育的根本渠道和途徑,應充分發(fā)揮家庭、學校、社會在勞動教育中獨特的價值和功能,完善家庭、學校、社會三方協(xié)同推進勞動教育的運行機制。(52)郝志軍、哈斯朝勒:《家庭、學校、社會協(xié)同是推進勞動教育的根本渠道和途徑》,《人民教育》2020年第8期。姜大源提出,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時空構(gòu)建,即由“家庭—學校—社會”構(gòu)建“全過程、全學段、各方面”的勞動教育。(53)姜大源:《芻議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時空構(gòu)建》,《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0年第6期。
通過對2000—2020年勞動教育研究文獻的整理和分析發(fā)現(xiàn),國內(nèi)研究者越來越重視勞動教育研究,并涌現(xiàn)出一大批喜人的研究成果。勞動教育的研究,無論在學理層面還是實踐角度都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梢哉f,勞動教育研究進入了多層次、全方位的豐富拓展時期。一是理論層面的研究深度和質(zhì)量都有提升。研究者們不斷夯實勞動教育的理論思想基礎,從勞動教育的內(nèi)涵、價值觀的把握到概念的厘定、廓清,以及致力于馬克思等經(jīng)典作家有關勞動價值、勞動教育的文獻的研究,以幫助重新審視和把握勞動教育的價值、本質(zhì)等,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研究成果日趨豐富多元,初步建構(gòu)勞動教育理論研究體系。二是實踐路徑的研究多層次、多方位展開,研究成果層出不窮。為探尋新時代勞動教育研究進一步發(fā)展的出路,各種關于中小學、大學勞動教育的研究熱火朝天地開展起來,研究領域日益拓展,研究角度逐漸多樣化,涌現(xiàn)大量研究成果,勞動教育實踐研究框架初步形成。但我們也應看到,我國勞動教育研究任重道遠,還有許多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因為把勞動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在大中小學全面實施勞動教育,是一項重要且復雜的任務。(54)張卓玉:《對勞動教育體制機制建設的思考》,《中國教育報》(2020年4月1日),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20n/2020_zl14/202004/t20200401_437168.html.勞動教育研究尚需要被不斷推進、深化。
首先,理論層面上,需要進一步明確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內(nèi)涵。勞動、勞動教育應該如何科學定位?腦力勞動是否屬于勞動?秉持大勞動內(nèi)涵還是僅局限于體力勞動?勞動價值觀和勞動素養(yǎng)有何獨特性?勞動價值觀與人生觀、價值觀有何區(qū)別?勞動素養(yǎng)與專業(yè)素養(yǎng)、能力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又有何區(qū)別?二者是否存在包含或交叉關系?如何厘清它們的關系?這些學理層面的研究極為根本,但又十分關鍵,因為它是勞動教育研究的根基。
其次,實踐路徑層面上,大中小學各個年段勞動教育的課程設置、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都亟需深入研究和探討。雖然關于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研究日益增多,眾多的視角、各異的見解,可以說是豐富了勞動教育的研究,但總體看來,這些研究比較多地表現(xiàn)為各自為營,缺乏系統(tǒng)性。
最后,加強勞動教育制度保障體系的研究。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提出了“全面構(gòu)建體現(xiàn)時代特征的勞動教育體系”的要求,具體包括勞動教育基本內(nèi)涵、總體目標、課程設置、內(nèi)容要求、評價制度等五個環(huán)節(jié),同時也確立了包括實踐場所、師資隊伍、經(jīng)費投入、安全保障等在內(nèi)的保障機制。可以說,制度保障是推進新時代勞動教育真正落實的重要條件。但目前關于保障機制的研究較少,尤其是制度保障,亟待深入探究。
通過對以上近20年勞動教育研究領域?qū)W術研究成果的統(tǒng)計分析,可以預測勞動教育研究在未來一段時間將會是國內(nèi)學術研究的重點。相信未來隨著我國勞動教育研究進程的不斷推進,各級各類學校勞動教育實踐的不斷深入,關于我國勞動教育的研究將會有更多、更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