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玉 ,李美鳳,郜秋艷,陳 猛,陳 興,劉建軍
(貴州大學茶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一種非蛋白質氨基酸[1],是哺乳動物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非常有效的抑制性神經(jīng)遞質,參與腦循環(huán)生理活動[2-3],具有一定的鎮(zhèn)定安神作用[4-5],且具有降血壓的效果[6-10]。目前在金蕎麥[11]、桑葉[12]和茶葉[13]等植物中已取得了相應的研究進展。提高茶葉的GABA含量和品質,將對保健茶類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王麗麗[14]等研究發(fā)現(xiàn)在傳統(tǒng)工藝下,同品種茶鮮葉制成的白茶中GABA含量較綠茶高;而Tsushida[13]等發(fā)現(xiàn)厭氧處理能顯著提升茶葉中GABA的含量。林智等[15]對茶葉中GABA富集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最佳處理條件為真空,主要因素為厭氧時間,其次是氣體種類,厭氧處理溫度對提高茶葉中GABA 含量影響不大,因此生產(chǎn)上采用在常溫下進行厭氧處理即可,厭氧時間不宜超過8 h。此外,沈強[16]、王芳[17]和夏興莉[18]等分別開展了真空厭氧間歇技術、厭氧溫度、低溫處理對GABA含量及茶葉品質影響的研究工作。目前,關于在厭氧條件下,綠茶、紅茶加工工藝之間,以及高氨基酸茶樹品種與常規(guī)茶樹品種之間的GABA富集效果鮮見報道。本研究以高氨基酸含量的白化型茶樹品種‘黃金芽’[19-20]、‘白葉1號’[21-22]以及常規(guī)茶樹品種‘福鼎大白茶’鮮葉為原料,采用不同厭氧時間結合綠茶和紅茶工藝的方法富集樣品中的GABA,經(jīng)過感官審評和理化分析,探求不同制茶工藝之間和茶樹品種間的GABA富集效果及茶葉品質變化情況,為高品質GABA茶的研究開發(fā)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
福鼎大白茶、黃金芽、白葉1號(一芽二葉),2019年8月22日采于貴州省鑫產(chǎn)園茶業(yè)有限公司茶園。
GABA(HPLC≥98%),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谷氨酸(BR),上海吉至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咖啡堿,SIGMA;次氯酸鈉(活性氯≥7.5%),天津市科密歐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福林酚、沒食子酸、四硼酸鈉、重蒸酚等試劑均為AR級別,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茶葉揉捻機(6CR-25),浙江上洋機械有限公司;烘焙提香機(JY-6CHZ-9B),福建佳友茶葉機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紅外線測溫儀(GM530),深圳標智儀表;紅茶發(fā)酵機(JY-6CFJ-2B),福建佳友茶葉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真空封口機(MS1160),東莞市凱仕電器有限公司;電子天平(BSA224S),賽多利斯;離心機(TDZ4-WS),長沙平凡儀器儀表有限公司;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101-2AB),天津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電熱恒溫水浴鍋(DK-98-II),天津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紫外分光光度計(UV-6300),上海美譜達儀器有限公司。
鮮葉進行常規(guī)攤放4 h后,以不同厭氧時間分別結合綠茶和紅茶工藝進行制樣。厭氧處理方式為稱取鮮葉300 g于食品真空包裝袋中,采用食品真空封口機抽真空封口包裝,置于室內(nèi)進行常溫厭氧處理。綠茶具體工藝步驟為:鮮葉攤放→厭氧(時間分別為0、2、4、8 h)→殺青(投葉量300 g,鍋溫180℃,時間2 min)→80℃干燥至足干;紅茶具體工藝步驟為:鮮葉攤放→揉捻30 min→厭氧(時間分別為0、2、4、8h)→發(fā)酵(時間為4 h,發(fā)酵溫度為28℃,濕度保持為90%)→80℃干燥至足干。試驗因素水平及樣品編號見表1。
表1 試驗因素水平及樣品編號
按照《GB/23776-2018茶葉感官審評方法》中的綠茶、紅茶審評方法,由3位審評專家對樣品的湯色、香氣、滋味和葉底進行密碼審評。由于茶樣無做形工藝,干茶外形松散,因此外形不參評,葉底只進行色澤勻整度和明暗度審評,計分時按湯色15%、香氣30%、滋味40%、葉底15%的權重進行加權平均計算。
根據(jù)《GB/T 8313-2018 茶葉中茶多酚和兒茶素類含量的檢測方法》《GB/T 8314-2013 茶游離氨基酸總量的測定》《GB/T 8312-2013 茶咖啡堿測定》《根據(jù)GB/T8305-2013 茶水浸出物測定》[23-26]檢測茶葉的茶多酚總量、游離氨基酸總量、咖啡堿和水浸出物含量。
1.7.1 樣品測定 參考湯彩云等[27]的方法,取過100目篩的樣品粉末1 g(感量0.0001),加入40 mL的沸水,充分搖勻,移入水浴鍋中浸提1 h,每20 min振蕩一次,后用定性濾紙過濾后再過0.45 μm濾膜,接著取1 mL樣品待測液,加入0.1 mol·L-1四硼酸鈉緩沖液1.0 mL,6%重蒸酚溶液1.2 mL,7%次氯酸鈉溶液0.6 mL,混勻后立即沸水水浴10 min,后冰浴處理5 min,恢復室溫出現(xiàn)藍綠色后,加入2 mL的60%乙醇溶液,于波長為640 nm測吸光值。
1.7.2 標準曲線建立 從2.0 mg·mL-1的標準品溶液中分別取0.1、0.2、0.3、0.4、0.5 mL,用去離子水定容至1 mL,按1.7.1的方法加入顯色劑進行顯色反應,測吸光度。
利用Excel2010和SPSS 20.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所有數(shù)據(jù)均取3次重復的平均值。
2.1.1 綠茶工藝茶葉感官品質分析 綠茶工藝茶葉感官審評結果如表2所示,福鼎大白茶、白葉1號和黃金芽3個品種茶葉均以對照樣品質得分最高,總體表現(xiàn)為湯色明亮,香氣高爽,滋味清爽鮮醇,葉底色澤勻整度好。厭氧至2 h和4 h后,茶葉感官品質正常,隨厭氧時間延長為8 h時,3種茶葉的湯色、香氣、滋味和葉底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茶湯色澤變暗,明亮度下降,在香氣上均出現(xiàn)有熟悶味,滋味青澀,同時葉底夾雜紅梗,從而導致茶葉的感官品質相對較差。由審評結果分析可知,厭氧時間延長,茶葉的綜合感官品質呈下降趨勢。
表2 綠茶工藝茶樣感官審評結果
2.1.2 紅茶工藝茶葉感官品質分析 紅茶工藝茶葉的感官審評結果由表3可知,福鼎大白茶、白葉1號和黃金芽3個品種茶葉的對照樣品綜合品質得分最高,總體表現(xiàn)為湯色明亮,香氣帶甜香,滋味醇厚,葉底的色澤勻整度較好,厭氧2 h和4 h的樣品感官品質總體表現(xiàn)穩(wěn)定。在厭氧時間達8 h時,3種茶葉綜合品質得分較低,主要體現(xiàn)在香氣、滋味和葉底3個方面,茶葉香氣變得低悶,滋味醇厚度下降且變澀,葉底紅暗且有花雜。紅茶工藝茶葉葉底色澤容易變暗,分析其原因是厭氧時間延長導致PPO酶活性中心呈脫氧態(tài)形式[28],且茶多酚含量下降,影響正常酶促氧化反應而產(chǎn)生不正常色澤。
表3 紅茶工藝茶樣感官審評結果
厭氧時間對不同工藝茶葉的GABA含量分析如表4所示,福鼎大白茶、白葉1號和黃金芽3個品種茶葉其對照樣的GABA含量很低,在綠茶和紅茶工藝中,其含量分別在0.03~0.08 mg·g-1和0.07~0.11 mg·g-1之間,隨厭氧時間延長,3種茶葉的GABA含量顯著增加,如綠茶工藝的黃金芽在厭氧2、4、8 h后,GABA含量分別達1.10、1.56、2.64 mg·g-1,相較于對照樣分別增長了13.75倍、19.5倍和33倍;紅茶工藝的黃金芽在相同厭氧時間內(nèi)GABA含量分別達1.13、1.67、2.69 mg·g-1,相較于對照樣分別增長了10.27、15.18、24.45倍,GABA富集效果極為顯著,且發(fā)現(xiàn)在兩種工藝中,福鼎大白茶、黃金芽和白葉1號的GABA富集量大小均表現(xiàn)為黃金芽>白葉1號>福鼎大白茶。相同厭氧時間內(nèi),發(fā)現(xiàn)同品種鮮葉加工的紅茶工藝茶樣GABA含量顯著高于其綠茶工藝茶樣,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揉捻過程中,鮮葉細胞破碎率增加,導致谷氨酸在厭氧過程中脫羧反應程度增強,轉化成GABA 的含量較多[29]。
表4 不同工藝茶葉GABA含量分析
由表5不同工藝茶葉GABA含量的定基增長率回歸方程的R2值大小可知,在厭氧0~8 h內(nèi),福鼎大白茶、白葉1號和黃金芽3個品種茶葉GABA含量增長的線性擬合度呈一定規(guī)律性,在綠茶工藝茶葉中,黃金芽(R2= 0.9792)>白葉1號(R2= 0.9498)>福鼎大白茶(R2= 0.8043);紅茶工藝茶葉中,黃金芽(R2= 0.9868)>白葉1號(R2= 0.9306)>福鼎大白茶(R2= 0.7899),說明厭氧時間對黃金芽的GABA富集效果最為明顯,其次是白葉1號和福鼎大白茶。
表5 不同工藝茶葉的GABA增長率的線性回歸方程
2.4.1 厭氧時間對綠茶工藝茶葉主要品質成分影響 經(jīng)Duncan多重比較結果表明,隨厭氧時間延長,福鼎大白茶、黃金芽和白葉1號的主要品質成分變化趨勢相同。由表6可知,茶多酚和水浸出物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厭氧時間達8 h時,含量顯著低于對照樣;氨基酸含量呈顯著上升趨勢,厭氧時間達8 h,福鼎大白茶、黃金芽和白葉1號的氨基酸含量分別為2.56%、4.92%和4.11%,分別較其對照樣增加了6.67%、4.68%、2.24%。有研究表明,無氧條件下,蛋白質動態(tài)平衡體系中,“降解”占據(jù)主導地位,蛋白質降解使游離氨基酸總量上升[30];而咖啡堿含量變化不大。
表6 厭氧時間對綠茶工藝茶樣主要品質成分影響
2.4.2 厭氧時間對紅茶工藝茶葉主要品質成分影響 紅茶工藝茶葉的主要品質成分變化趨勢與綠茶工藝茶葉相同,由表7可知,隨厭氧時間延長,福鼎大白茶、黃金芽和白葉1號的茶多酚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厭氧時間達8h,3種茶葉茶多酚含量分別較對照樣降低了8.25%、13.48%和9.89%;氨基酸含量均呈顯著上升趨勢,厭氧時間達8h時,氨基酸含量分別為2.32%、4.66%和4.13%,與對照樣含量相比,分別提升了7.41%、2.64%和7.27%;咖啡堿總含量變化不大;水浸出物含量呈下降趨勢。
表7 厭氧時間對紅茶工藝茶樣主要品質成分影響
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如表8所示,在厭氧0~8 h內(nèi),綠茶和紅茶兩種工藝茶葉的主要品質成分與GABA存在不同程度的相關性。其相關性大小總體均表現(xiàn)為,氨基酸>茶多酚>水浸出物>咖啡堿,GABA與氨基酸的相關性最大,與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大體上呈極顯著負相關性,與咖啡堿的相關性不顯著。綠茶工藝中,福鼎大白茶、黃金芽和白葉1號的氨基酸含量與其GABA富集含量的相關性大小依次為黃金芽(R=0.986)>白葉1號(R=0.878)>福鼎大白茶(R=0.852);在紅茶工藝中依次為黃金芽(R=0.936)>白葉1號(R=0.933)>福鼎大白茶(R=0.794)。結合2.2節(jié)理化分析結果可知,在相同厭氧時間內(nèi),3種茶葉的氨基酸和GABA含量大小均呈現(xiàn)為黃金芽>白葉1號>福鼎大白茶,茶葉GABA富集量與氨基酸含量成正比,與相關性分析結果一致,由此表明氨基酸含量高的茶樹品種,其GABA的富集效果較好,茶樹品種與GABA增長相關性強弱依次為黃金芽,白葉1號,福鼎大白茶。
表8 不同工藝茶葉GABA與主要品質成分的相關性分析
本試驗發(fā)現(xiàn)厭氧時間過長,綠茶工藝茶葉容易產(chǎn)生熟悶味,青澀味重,且會產(chǎn)生紅梗;紅茶工藝茶葉容易產(chǎn)生悶味、青氣味變重且葉底色澤欠勻,導致厭氧茶樣的綜合品質低于其對照樣,該結果與沈強等[31]的研究結果一致。
通過比較3個不同品種茶葉在厭氧過程中的內(nèi)含品質成分變化情況,發(fā)現(xiàn)不同氨基酸含量的茶葉與其GABA的富集效果具有一定相關性,結合理化分析和相關性分析可知,在相同厭氧時間內(nèi),氨基酸含量高的茶葉其GABA的富集效果較好,該結果與廖明星等[32]的研究結果一致。比如在綠茶和紅茶工藝下,黃金芽的GABA含量最高,分別達2.64、2.69 mg·g-1,高于其他兩個品種茶葉。
不同厭氧方式GABA的富集效果不同,吳春蘭[33]等通過重復2次真空處理3 h,增氧攤放2 h,茶葉GABA含量達到GABA茶(1.5 mg·g-1)標準[13]。本試驗采用連續(xù)厭氧的方式,厭氧時間大于2 h以上,有G23(1.56 mg·g-1)、G24(2.64 mg·g-1)、G34(2.07 mg·g-1)、B23(1.67 mg·g-1)、B24(2.69 mg·g-1)、B34(2.24 mg·g-1)等樣品達GABA茶標準。在相同厭氧時間和原料的基礎上,本試驗茶樣G14與毛清黎等[34]所測定茶樣的GABA增加倍數(shù)相差較大,分別為41.7倍和6.65倍,可能是采樣季節(jié)和工藝存在差異。據(jù)Wu[35]等研究表明,盡管厭氧處理具有明顯的 GABA 富集效應,但長時間厭氧處理易造成茶葉品質和口感變化。根據(jù)本試驗所設定的厭氧條件參數(shù),若只注重茶葉中GABA的富集效果,認為采用連續(xù)厭氧時間為8 h為最佳;若同時注重茶葉的感官品質以及GABA富集效果,在實際加工過程中,可適當縮短厭氧時間。
在綠茶、紅茶工藝下,隨厭氧時間延長,福鼎大白茶、黃金芽和白葉1號的GABA含量均呈現(xiàn)極顯著增加趨勢,游離氨基酸含量顯著增加,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呈下降趨勢,咖啡堿總含量變化較??;相同厭氧時間內(nèi),紅茶工藝茶葉GABA富集量顯著高于綠茶工藝茶葉;氨基酸含量較高的茶樹品種,其GABA的富集效果較好。結果表明采用一芽二葉的鮮葉,在真空度為0.09 Mpa,連續(xù)厭氧4 h,厭氧溫度為25℃的條件下,分別結合殺青鍋溫為180℃,投葉量為300 g,殺青時間為2 min的綠茶工藝和發(fā)酵溫度為28℃,濕度為90%,發(fā)酵時間為4 h的紅茶工藝,所制得的綠茶清香濃郁、滋味清爽,紅茶香氣高長、滋味醇厚,綜合品質最佳,且達GABA茶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