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晶晶
凱特·米利特出生于美國明尼蘇達州的圣保羅,父親是一名工程師,母親是一位教師。父親強勢,一直作為家庭的主導者,母親則是其強權意志的執(zhí)行者。即便母親始終隱忍,父親仍在凱特14歲時拋棄家庭,母親只能做幾份工作養(yǎng)育三個女兒。
大學畢業(yè)時,凱特順利拿到英語文學的學士學位,因對藝術興趣濃厚,便前往日本研究雕塑。在日本,凱特結識了同為波希米亞青年的吉村二三夫,不久,兩人成婚?;楹蟮纳钫劜簧厦罎M,但彼此相安。凱特后來在《飛行》一書中給予了吉村高度評價:他智慧、包容,是真正的男人。
1969年,在美國巴納德學院教書的凱特參與紐約女權主義團體紅襪子(Redstockings)的創(chuàng)建,在一年前的學潮運動中,她還積極呼吁過男女平權。保守的巴納德學院對凱特的冒險之舉忍無可忍,解除了她的職位。
吉村的收入不足以維持日常開支,陷入經濟困境時,凱特決定寫一本書貼補家用。基于一篇《剖析文學和政治哲學如何合謀反對性平等》的博士論文,凱特撰寫出一本30余萬字的《性的政治》。書中以相對激進的女性視角審視西方文學,認為男性對女性的制度化權力是社會構建的產物,而非與生俱來。文中同時指出男性作家D.H.勞倫斯認為愛是“主宰另一個人”,亨利·米勒代表“歧視和厭惡”發(fā)聲,諾曼·梅勒堪稱“有男子氣概的囚徒”,只有讓·熱內的字里行間沒有“厭女癥”。
民權運動與學潮運動相繼落幕不久的美國,女性解放運動方興未艾,這部應景之作毫無懸念地喚醒了廣大民眾,尤其是女性讀者,僅首版就售出8萬冊。首筆收入進賬后,凱特立刻購買了兩塊漂亮的波斯地毯和一輛舊車。第二筆版稅到手時,她直言自己“可恥而毫無意義”地變得有錢了。
凱特變得家喻戶曉,并于1970年8月登上美國《時代》雜志的封面。這也為她招致了不少人身攻擊,例如諾曼·梅勒向她下了辯論戰(zhàn)書,評論家歐文·豪將《性的政治》定位為“錯誤、歪曲、粗俗、胡說八道的集合體”。1974年,40歲的凱特用筆桿子做了統(tǒng)一回復,第一本自傳《飛行》中有大量篇幅敘寫《性的政治》引來的后續(xù)事件。
與此同時,凱特的一些情緒化表現(xiàn)讓家人懷疑她患上嚴重的心理疾病。丈夫、母親和姐姐帶她去做心理分析檢查,凱特被迫進入漫長的治療期而無法自由活動。《精神病院之旅》正是她那段心跡的寫照。
時至晚年,凱特和女伴索菲·凱爾生活在紐約州波基普西市的一個農場。兩人先以賣圣誕樹為生,后來逐漸打造出一座女性藝術館。2012年,凱特獲得“小野洋子·列儂藝術勇氣獎”,第二年被列入紐約國家女性名人堂。2017年9月,82歲的凱特離開人世。
《性的政治》在新時代不斷凸顯出應有的社會價值。在耶魯大學出版社的2013版中,作家蕾貝卡·米德在導言中提到:《性的政治》所呼吁的社會變革至今未有實質性的發(fā)生,它更大的功績在于促發(fā)了更多討論。凱特不囿于昔日那場轟轟烈烈的女權主義運動。她給出獵獵作響的旗幟,喚醒女性去擺脫與“原始社會相差無二”的無效努力。
凱特·米利特(1934-2017年):美國雕塑藝術家、作家。
編輯 王冬艷 4374083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