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獨”一詞出自《禮記·大學》:“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币鉃檎嬲木釉讵毺幹幸材苤斏鞑黄?。而在我的認知理解中,慎獨有三層境界。
首先是表里如一的自律精神?!熬咏K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周易》)”說的是品德高尚的人(君子)應該整日自強不息,(即使)夜晚也要小心謹慎,就好像如臨危境,不能稍懈,(這樣)就沒有災難了。這種在孤獨中謹慎不茍的自律精神,就是對君子慎獨最好的詮釋,不欺人,更不自欺,才能真正做到“吾心有主,不為所動”。
孤獨卻不寂寞便是慎獨的第二層境界,也可稱之為享受獨處的“歸隱”之道。劉禹錫在《陋室銘》中,自比山中仙、水中龍,寫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選擇以修養(yǎng)道德的方式享受歸隱、淡泊名利。此外,讀書也需要獨處,要做到那種夜不能寐的困惑,輾轉反側的探求,也是人生快事!
慎獨的第三層境界便是保持自我的本心。慎獨的“獨”不完全是獨處,更是獨特,不因為外界的影響而放棄自己的本心才是真正的“君子慎獨”?,F實生活的壓力總會將我們打磨得圓滑甚至不得不戴上面具,但我們仍然可以在這種環(huán)境中保持本心,去忍得住這種“孤獨”,心才能自由,即隨心所欲而不逾矩,這是一種魅力。李白便有這種魅力,你看他夢游天姥:“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笔嵌嗝达h逸淡然啊,可他又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又表現出一生不得不“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無奈。仿佛在說:“不錯,身處廟堂,我是需要向權貴低頭,但我心所系,不吐不快!”
有個天才叫梵高,幾百年后,依然有很多人不明白他的畫好在哪兒??伤毷丶拍卩l(xiāng)間作畫,保持個性,不畏人言,那些大膽的筆觸在我看來就是他澎湃的熱血、跳躍的靈魂,真實的就是最美的。黃庭堅在《東坡先生真贊》中說,“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就是要告訴世人要堅持表達自我,直抒胸臆,在我看來,這便是“君子慎獨”。
君子慎獨。君子原來并不難做,表里如一,無謂孤獨,守住本心,便可苦中有樂!
作者簡介:李瀚之,男,1993年出生,先后在《讀者文摘》《理論與創(chuàng)新》等刊物發(fā)表多篇文章。
(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