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淑英
復述是積累語言、發(fā)展口語和思維能力的重要路徑之一。筆者發(fā)現第二學段復述教學存在如下問題:學生練習詳細復述時較難講全講清情節(jié),簡要復述不能擇要突出重點,嘗試發(fā)揮想象復述時思維空間狹窄、言語表達蒼白。究其原因,教科書提供的復述支架只是一種學法導向,教師沒有把教材內容轉化為教學內容,在必要時依據學情對支架進行優(yōu)化改進,造成支架運用效果不大,復述教學效能低下。
一、搭建精細化支架,由復述豐富語言積累
詳細復述要求學生講全講清內容、不遺漏情節(jié),但又不等同于背誦,因此詳細復述的關鍵策略是:搭建精細化支架,由復述豐富語言積累。精細化支架,可以輔助學生提取信息、理解內容,形成詳細記憶,通過語言積累這關鍵一環(huán)促進言語的粗加工式輸出。
(一)導圖支架:助力講全情節(jié),積累關鍵詞語
有的課文情節(jié)曲折,學生喜聞樂見,但要詳細復述還是有難度的。借助導圖支架可以清晰地梳理情節(jié),助力講全情節(jié),積累關鍵詞語。如,《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課講了小蟋蟀紅頭不慎卷入牛肚子,在同伴青頭的幫助下順利脫險的故事。課后習題給出的學習建議是:紅頭的旅行真是驚險。畫出它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線,再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教學時可以請學生結合課文初讀,依據學情請學生自己繪制旅行路線圖或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繪制。主要情節(jié)梳理完畢后,還可以把表示主人公心情變化的詞標注在旁邊,輔助詳細復述。親歷了導圖支架的建構過程,故事發(fā)展的脈絡歷歷在目,動物主人公的心路歷程印在了學生心里,完成詳細復述的同時也積累了關鍵詞語。
(二)動作支架:助力講好過程,積累連續(xù)性動作
有些童話故事借助連續(xù)性動作刻畫生動有趣的動物主人公形象。復述此類童話可以緊扣“連續(xù)性動作”作為復述支架,同時也可將其作為語言積累的好素材。如《帶刺的朋友》一課,教師可以教學生把手握成圓弧狀,再把手指捏在一塊兒變成小刺猬的形狀,利用“爬、歸攏、滾、扎、馱、跑”這一系列動作引導學生把小刺猬偷棗的過程講完整。學生一邊演示動作還原故事情境,一邊復述故事,既滿足了學生化身小動物的美好幻想,增加了趣味性,也通過手、眼、腦、口等多個器官的協同配合降低了詳細復述的難度,還結合語境通過復述積累了精準的連續(xù)性動作,可謂一舉多得。
(三)疊加支架:助力講明細節(jié),積累人物描寫
有的課文以人物細節(jié)描寫見長,如《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一課表現人物鮮明個性的對話多,復述時可重點積累精彩的人物細節(jié)描寫。然而僅僅借助課后提供的表格支架,要復述清楚大段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仍較困難。此時,可在原有的表格支架基礎上疊加詞串支架,助力學生講明細節(jié)。首先可使用表格支架,要求讀課文后在表內填上關鍵詞,梳理故事內容;然后出示學習單,即放大后的表格支架,要求學生在人物表現這兩列中,在原先填好的關鍵詞下方,再摘抄一組表示人物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詞串,而后借助支架詳細復述。表格支架和關鍵詞支架的疊加使用,提供了人物細節(jié)描寫記憶的有力支撐點,也方便學生依據表格和詞串對照人物不同的行為和性格,使復述翔詳實清楚,讓語言積累有憑有據。
二、巧設簡約型支架,用復述促進語言重組
簡要復述要求學生復述時能區(qū)分內容的主次,有選擇地復述課文,對主要內容可以講得詳細些,次要內容則可以講得簡單或適當省略。有了之前詳細復述的學習經驗,學生往往在簡要復述時面面俱到而無重點。因此簡要復述教學的關鍵策略是:巧設簡約型支架,用復述促進語言重組。簡約型支架可以引導學生統(tǒng)整信息,進行語言重組,促成綱要式記憶,實現精加工式的言語輸出。
(一)文脈支架:引導聚焦經過,復述有重點
針對敘事性文本而言,簡要復述可以抓住文脈支架,梳理起因、經過和結果,聚焦最精彩的經過部分展開復述,從梳理到聚焦要經歷語言重組的過程。如《普羅米修斯》一文,起因是普羅米修斯為人類盜火,經過是普羅米修斯受罰,結果是大力士解救了普羅米修斯。抓住文脈支架厘清內容后,要引導學生聚焦經過部分的“被鎖懸崖”“鷲鷹啄肝”情節(jié),重點復述環(huán)境的神奇、刑罰的可怕,體會神話英雄的偉大人格。通過語言的重組將次重點結果部分的“解救”情節(jié)進行簡述,對次要情節(jié)起因部分則高度濃縮,一帶而過地復述。
(二)標題支架:引導刪減語言,復述有整合
擬定小標題,也能提煉敘事文本的情節(jié),還能提示學生通過語言重組,刪除次要內容中煩冗的表述,整合生成符合簡要復述要求的語言材料。如《西門豹治鄴》一課的課后習題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填一填,再進行簡要復述。題目中已經提示了結果部分的標題可提煉為“興修水利”,在此示范引領下學生能較輕松地提煉出前兩部分的標題,如“調查民情”“懲治惡人”等??紤]到第一部分調查民情是次要內容,但其中人物對話較多,學生刪減整合信息有難度,可以指導學生把西門豹調查的問題梳理成二級標題,記錄在一級標題下面,如“問肇事者、問受害者、問漳河情況”,并提示要刪語言,說重點。如此,學生復述時便會依照多級標題支架重組語言、刪繁述簡,把詳述重點放在懲治部分。簡約型支架不僅方便了學生的簡要復述,且提升了統(tǒng)整內容、重組語言的能力。
(三)詞語支架:引導簡要批注,復述有章法
有的敘事性文本中有明顯的表示事情發(fā)展的詞語,利用這些詞語巧設簡約型支架,讓學生在復述前緊扣詞語支架,簡要批注語言重組的要點,讓復述有章有法。如《扁鵲治病》一文,扁鵲四次勸說蔡桓侯治病卻屢屢遭拒,最后知道無法醫(yī)治而出逃的這些情節(jié)均屬反復情節(jié),每一次開頭都有表示時間的詞語,以此推進情節(jié)的層層發(fā)展。因為這是略讀課文,學生已經具備了簡要復述的學習經驗,可以請學生先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在詞語旁邊畫上圓圈,圓圈的大小代表蔡桓侯病情的輕重,對應寫下病灶的部位“皮膚”“皮肉”“腸胃”“骨髓”。依托詞語支架和簡要批注,學生會發(fā)現初見和第四次見面是寫得最詳細的,從而確立語言的重組點應放在其他幾次見面時的情形,將其簡要概述。緊扣詞語支架,針對反復情節(jié)能一線串珠、提綱挈領式的重組語言,簡要復述也不再是難事。
復述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精準定位第二學段復述教學的目標,運用上述三種復述教學的關鍵策略,明確每個階段的復述練習起點,指向重點、難點和創(chuàng)新點巧設精細化支架、簡約型支架和開放式支架,讓學生循序漸進地經歷語言積累、語言重組和言語創(chuàng)新的復述實踐過程,定能在日積月累中提升表達力,積淀言語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