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位于中國西北地區(qū),地處黃土高原,地形復雜,氣候類型多樣。甘肅省總面積42.6萬km2,耕地面積537.7萬hm2,糧食種植面積258.1萬hm2,其中馬鈴薯種植面積達68.7萬hm2,總產量預計可達1 500萬t以上,自主研發(fā)培育隴薯7號、10號等馬鈴薯新品種25個,采用黑膜全覆蓋栽培模式,鮮薯產量由原來的1.5萬kg/hm2增加到了3萬kg/hm2以上,每公頃節(jié)本增效9 000元以上。目前,馬鈴薯種植已經成為甘肅省特色優(yōu)勢產業(yè),是帶動農戶脫貧致富的主要產業(yè)之一,成為推動甘肅省農業(yè)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1黑膜馬鈴薯豐產栽培技術優(yōu)勢
首先,黑膜馬鈴薯種植技術的應用,能夠起到良好的保墑、增溫、集水作用。通過覆蓋黑膜,能夠接納并利用所有的天然降水,滿足馬鈴薯生長期間對于水分的需求,同時也能減少土壤中水分的蒸發(fā),控制土壤溫度,營造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其次,應用黑膜馬鈴薯種植技術,能夠有效抑制雜草的生長,減少雜草數(shù)量,避免雜草和馬鈴薯相互爭奪水分和養(yǎng)分,保證馬鈴薯生長水分和養(yǎng)分充足,達到高產豐收的目的。最后,應用黑膜馬鈴薯種植技術,能夠實現(xiàn)對土溫的合理化調節(jié),黑膜不具備良好的透光性,能夠抑制地溫升高,營造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避免出現(xiàn)“青薯”“畸薯”。不僅如此,適宜的地溫能夠有效延長馬鈴薯的生育期,提高產量及經濟效益。
2黑膜馬鈴薯豐產栽培技術要點
2.1選地整畦
在馬鈴薯種植前,認真做好選地工作至關重要。馬鈴薯種植應采取輪作模式,例如可以和豆類作物、油菜類植物輪作,禁止進行連作。為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要選擇土壤肥沃、疏松透氣的田地,同時要保證灌溉便利,最好選擇沙壤土或潮沙泥田種植,滿足馬鈴薯生長需求。完成選地工作后,要及時做好整地工作,對土壤進行深翻晾曬,深度控制在20~30 cm左右,暴曬能夠殺滅蟲卵及病菌,降低病蟲害發(fā)生概率。整地后要及時起壟,然后覆蓋120 cm寬、0.08 mm厚的黑膜,黑膜應緊貼于壟面,膜與膜間不留空隙,利用壟面表土覆蓋地膜,能起到良好的防風揭膜和攔截雨水的效果。覆蓋黑膜之后,應每間隔50 cm的距離打一處滲水孔,便于保留降水。
2.2品種選擇與種薯處理
馬鈴薯種植前,認真做好選種工作也至關重要。在選種過程中,要充分結合區(qū)域內的氣候、降雨量、溫濕度等多方面的因素進行科學選種,保證所選擇的種薯無畸形、色澤新鮮。以甘肅為例,適宜種植的馬鈴薯品種有隴薯7號、10號等,具備高產的優(yōu)勢。完成選種工作后,應將其放置于22℃環(huán)境下,每間隔6 d翻動1次,萌芽后即可進行切塊。在切塊的過程中,要確保每一塊薯塊都有芽眼,切塊應在切口撒一些草木灰,或者生石灰粉亦可,切刀應使用酒精做好消毒工作。切好的薯塊,應確保每個薯塊重量在30~40 g,薯塊切好之后應及時播種,提高成活率。
2.3適時播種、合理密植
2.3.1密度與規(guī)格的控制
黑膜馬鈴薯種植過程中,最好采取單壟雙行栽培模式,溝寬度控制在40 cm左右,壟寬度控制在60 cm左右,壟距控制在110 cm左右。同時要嚴格控制好種植密度,針對早熟品種,每公頃地播種6.8萬~8.3萬株即可;針對中晚熟品種,每公頃地播種4.5萬~6萬株即可。
2.3.2蓋土覆膜
馬鈴薯播種后,要及時覆蓋地膜,首先在地表覆蓋一層5 cm厚度的土,然后平整壟面,接著將黑膜覆蓋于壟面上,覆蓋黑膜之后將其拉緊并覆蓋5 cm厚度土,黑膜四周用土壓實,避免被大風卷起,進而起到良好的保溫、保濕效果,減少雜草數(shù)量,保證馬鈴薯的良好生長,達到更加理想的產量。
2.4合理施肥、適時追肥
馬鈴薯生長對于肥料的需求量較大,及時進行施肥有助于提升產量和質量。在施肥過程中,應以充分腐熟的農家有機肥為主,輔以施加適量的氮磷鉀等肥料。具體來說,要做好基肥施加和追肥工作。在施加基肥時,應配合整地作畦施肥,每公頃地施加3萬kg農家肥、300 kg尿素,并施加適量的碳酸氫銨,能夠達到增產的目的,基肥施加量應占總施肥量的2/3。馬鈴薯生長至塊莖膨大期后,要及時進行追肥,每公頃地追加150 kg尿素或者230 kg復合肥亦可。
2.5病蟲害防治技術
馬鈴薯常見病害主要包括環(huán)腐病、晚疫病及病毒病等。常見蟲害主要包括蚜蟲、金針蟲、螻蛄、蠐螬等地下害蟲。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其具體防治技術如下:
2.5.1農業(yè)防治
農業(yè)技術防治馬鈴薯病蟲害,應從選種工作入手,選擇具備較強抗病蟲害能力的馬鈴薯品種;要采取輪作模式,禁止連作;認真整地,對土壤進行深翻晾曬,殺滅蟲卵及病菌;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理雜草,減少雜草數(shù)量,避免害蟲寄生;針對患病的馬鈴薯,要及時進行清除,避免造成大面積的感染發(fā)病。
2.5.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馬鈴薯病蟲害,主要通過2種方式進行防治。一種是利用生物農藥防治病蟲害,例如苦參堿、蘇云桿菌等,均可起到良好的效果。另一種是利用害蟲的天敵進行防治,例如七星瓢蟲等。
2.5.3物理防治
物理技術防治馬鈴薯病蟲害,主要是借助害蟲趨光性達到防治目的。例如利用蚜蟲的趨銀灰色特性,使用銀灰色膜能夠起到良好的驅蟲效果。針對地下害蟲,借助其趨光性特征,使用頻振式殺蟲燈能夠有效誘殺害蟲,保證馬鈴薯的良好生長。
2.5.4化學防治
使用化學藥劑防治病蟲害,見效快,但卻極易造成污染,并易于出現(xiàn)藥物殘留現(xiàn)象,降低馬鈴薯品質。應確保其具備低毒、高效、無殘留的特征,禁用甲拌磷、甲胺磷等高毒性農藥。同時要交替使用化學農藥,避免長期使用同一種農藥產生耐藥性。具體來說,馬鈴薯病毒病主要是通過蚜蟲傳播的,因此可以使用20%氯氰菊酯乳油配水3 000倍液噴霧防治,或者使用5%抗蚜威可濕性粉劑配水2 000倍液防治,效果良好;針對馬鈴薯晚疫病,可以使用72%錳鋅·霜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或者使用72%丙森·膦酸鋁可濕性粉劑900倍液防治,均可起到良好的效果;針對馬鈴薯環(huán)腐病,可以使用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配水1 000倍液噴霧防治,或者使用72%農用鏈霉素配水4 000倍液噴霧防治,效果頗佳。可以在翻地前噴灑50%辛硫磷乳油配水1 000倍液,藥液翻耕入土后能夠殺滅地下害蟲。
2.6收獲與殘膜清理
馬鈴薯成熟后,要及時收獲,能夠更好的保證馬鈴薯產量和質量。同時應選擇在晴朗天氣收獲,收獲前半個月禁止噴施藥物。在收獲過程中,要輕拿輕放,避免造成損傷。及時剔除掉病薯、殘薯及爛薯。將健康馬鈴薯放置于通風干燥環(huán)境下晾曬3 d,然后放入地窖貯藏即可。此外,需要注意在完成收獲后要及時清理地膜,避免造成污染,為接下來的種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中川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楊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