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給人們的正常學習、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足不出戶的人們不僅需要物資的補給,更需要精神層面的充實和撫慰。研究發(fā)現(xiàn)群眾在疫情下由于精神高度緊張、空虛,故對群眾文化產生迫切需求。在這種情況下,群眾文化工作者面臨工作對象的復雜性、活動內容的新穎性、開展形式的可操作性三方面的挑戰(zhàn),本文據此給出突發(fā)疫情防控下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的方向:滿足參與群體與文化活動的劃分對接,注重經典文化與時事熱點的碰撞結合,推動網絡技術與群眾文化的融合發(fā)展。
關鍵詞:群眾文化 文化需求 文化活動 互聯(lián)網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除沖在一線的工作人員如醫(yī)護人員、社區(qū)工作者、政府人員、志愿者、警察以及軍人等,絕大多數人都響應國家號召居家隔離,度過了一個不串門、不訪友、不外出的漫長春節(jié)假期。疫情對全球經濟的發(fā)展造成重創(chuàng),也給國內各行各業(yè)帶來了沉重打擊,同時給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接下來,本文將從群眾為什么迫切需要文化活動、開展群眾文化活動面臨什么樣的挑戰(zhàn)、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的方向來闡述疫情防控下的群眾文化工作。
一、疫情防控期間群眾文化需求迫切的原因
“群眾文化是人民群眾以滿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為目的開展的社會性文化藝術活動?!闭ぷ鲌蟾嬷赋鲆S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加強公共文化服務。國家把加強公共文化服務提到重要位置,要為人民群眾提供內容豐富、種類多樣、質量卓越的精神文化產品,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但在疫情防控期間,群眾的文化需求則更迫切、更特殊,主要原因如下。
(一)疫情防控期間人們精神高度緊張
目前已經進入了網絡信息時代。疫情暴發(fā)以來,微博頭條、微信推送、各種瀏覽器的新聞界面都被疫情信息占據。人們及時關注疫情相關信息、宣傳防疫知識本是值得鼓勵的,但是每時每刻都在瀏覽信息則會使人們對病毒過度恐懼并長時間陷入精神緊繃狀態(tài),很多人出現(xiàn)心理應激反應。同時,網絡輿論勢頭不減,疫情期間暴露出來的各種問題引起公眾討論,而這些新聞和討論有真有假、五花八門,部分缺乏判斷力的人會盲目相信假消息、發(fā)表不當言論,這會使更多的人陷入困擾。
(二)疫情防控期間人們精神過于空虛
人們日常忙碌的生活節(jié)奏下,家庭成員很少有機會長時間在一起不出門,線下娛樂活動的叫停使人們更多依賴網絡消磨時間,如電視劇、綜藝節(jié)目、直播、手游、端游、社交平臺等。Quest Mobile研究院發(fā)布2020中國移動直播行業(yè)“戰(zhàn)疫”專題報告,數據顯示疫情發(fā)生以來,每個網民每天花在移動互聯(lián)網的時長比年初增加了21.5%,視頻類應用增長尤為突出。長時間通過網絡獲得信息和交流會使人精神空虛。
二、疫情防控期間群眾文化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
群眾文化活動的特征就是人群聚集。受疫情影響,線下群眾文化活動不適合聚集,以往春節(jié)期間各地的線下文化活動被迫叫停。疫情防控期間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在服務對象、工作內容、開展形式三方面都面臨重大挑戰(zhàn)。
(一)群眾文化工作對象的復雜性
群眾文化活動的服務對象是廣大人民群眾,他們是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直接受益者。群眾的文化需求呈現(xiàn)出個性化、差異化的特點,以往開展的群眾文化活動在策劃時會細化主要參與人群,如廣場舞比賽的主要參與人群是廣場舞愛好者;猜燈謎的主要參與人群是該地區(qū)想要參與節(jié)慶活動的群眾。一項群眾文化活動成功開展的前提是該活動與參與群體文化需求的精確匹配。然而疫情下不同年齡、職業(yè)的群眾都有迫切的文化需求。這些文化需求有共通的,也有獨特的,如絕大多數人們緊繃的心理狀態(tài)需要撫慰、空虛的精神需要充實等;學生群體和平時繁忙的上班族需要拓寬視野、尋找興趣愛好等。不同的群體有特有的文化需求,如何有針對性地選擇活動是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難題。
(二)群眾文化活動內容的新穎性
近年來,我國的群眾文化建設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尤其是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群眾文化活動內容質量的高低決定活動的參與度與成功率,能夠讓人民群眾有所收獲、眼前一亮的才是優(yōu)質的群眾文化活動內容??偟膩碚f,群眾文化活動內容需要有新穎性、獨特性以及吸引力。舉辦一項活動首先要考慮其內容的必要性和創(chuàng)新性,二者同時具備才是一項有吸引力的群眾文化活動。然而,疫情期間有限的設備資源、空間技術等都給策劃具有新穎性內容的群眾文化活動帶來極大的障礙。故策劃出新穎的、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群眾文化內容是極為重要的。
(三)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形式的可操作性
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qū)的群眾文化活動形式陳舊、方法簡單、缺少創(chuàng)新思想。因為受制于時間與空間,大多以廣場舞比賽、晚會表演、美術館、博物館展覽等為主要形式,組織一些十幾年沒有太大形式變化的節(jié)假日或紀念日文化活動。近些年互聯(lián)網發(fā)展速度較快,相關部門也嘗試將互聯(lián)網技術應用融合于群眾文化工作,但因推廣難度和群眾適應等問題,效果并不理想,目前群眾文化工作仍主要在線下進行。群眾文化活動形式的創(chuàng)新與網絡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的結合發(fā)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然而疫情的出現(xiàn)卻給群眾文化活動形式的轉型施加了壓力,在短時間內摸索出可行的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形式是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的。
三、疫情防控期間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的方向
雖然線下文化活動暫停,公共文化場館關閉,但文化體驗不能停。要讓廣大人民群眾即使“宅”在家里精神文化生活仍然豐富多彩,這是文化工作者堅定的信念。截至2020年10月,文化和旅游部以及各省、市、縣等相關文化部門組織了大量的群眾文化活動,并得到了社會積極的反饋。接下來將結合疫情防控期間開展群眾文化活動面臨的挑戰(zhàn)以及現(xiàn)實的經驗教訓歸納疫情防控期間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的方向。
(一)滿足參與群體與文化活動的劃分對接
文化活動具有公共性、基礎性、公益性、普惠性等特點。以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為導向的群眾文化服務要在此基礎上,不斷細化服務人群,為不同年齡、職業(yè)等的人們提供文化服務。此外,要關注弱勢群體的需求。疫情防控期間更要精準劃分服務人群,對群眾文化活動的規(guī)模、性質等要根據劃分的服務人群細致分類,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以滿足各類群體的需求。如山東省整合全省博物館數字化資源上線“文物山東——山東省博物館網上展覽服務平臺”,開展博物館線上展覽,該項目成為疫情防控期間國家文物局對外推介項目。市民反饋在線就能帶著孩子把博物館“逛”個遍。事實證明,貼近群眾需求,掌握服務對象的特點需求,服務抗疫大局,才能有效提升群眾的獲得感。
(二)注重經典文化與時事熱點的碰撞結合
群眾文化工作者在疫情防控期間應當準確判斷群眾文化需求,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作有生命力的作品,更好地滿足當下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才能更好地為防疫行動提質增效。創(chuàng)新群眾文化活動內容首先要與新時代相結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群眾文化建設中。另外,要以傳統(tǒng)經典文化為切入點,以普通人、身邊事為基本面,結合新媒體時代特性,深度挖掘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的原創(chuàng)文藝作品,將其與疫情防控結合起來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如廣西平南縣推出平南牛歌戲《春暖花開》,極具地方特色;北海市發(fā)動全市人民群眾共創(chuàng)作了542幅原創(chuàng)文化抗疫作品。特殊時期群眾文化工作者更應當以弘揚正能量為己任,將傳統(tǒng)文化、人民藝術與時代背景、疫情時事結合起來,為所有抗疫的人們送去希望。
(三)推動網絡技術與群眾文化的融合發(fā)展
疫情雖然對經濟帶來重創(chuàng),但是對網絡技術在各行業(yè)的應用實踐起到推動作用,如在線教學在全國范圍的嘗試應用。疫情推動了互聯(lián)網與各產業(yè)的融合,在這期間互聯(lián)網與文化產業(yè)的融合發(fā)展也有了質的推進。如各地陸續(xù)推出線上博物館、線上圖書館、線上劇院等線上群眾文化服務,為群眾提供免費、便捷、豐富的文化產品;部分地區(qū)舉辦家庭網絡K歌大賽、才藝大賽等線上賽事,并開啟線上文藝演出直播等,這些活動極大地豐富了疫情防控期間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ヂ?lián)網為當代群眾文化活動提供了全新的傳播平臺,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廣大群眾享受優(yōu)質群眾文化服務提供了可能,為人們參加群眾文化活動開創(chuàng)了新的路徑。同時,網絡技術與群眾文化的融合實踐促使AR文化產業(yè)、線上文化產業(yè)迅猛發(fā)展。互聯(lián)網在群眾文化工作領域的應用將成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方向。
參考文獻:
[1]馬建喜.疫情帶給節(jié)慶活動的思考和再認識[J].中國會展,2020(07):74-77.
[2]李強.群眾文化的嬗變和發(fā)展[J].文化學刊,2019(04):162-165.
[3]馬征.“新冠”疫情下普通公眾的心理調適[J].心理月刊,2020,15(07):10-11.
[4]汪玉柱.基層群文工作創(chuàng)新的困境與出路分析[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6(07):96-97.
[5]劉佳宜.文化館服務需求導向探究——群眾文化需求與當前文化館服務之間的矛盾及解決方法[J].大眾文藝,2020(03):12-13.
[6]吳學安.在線服務貼近群眾文化需求[N].中華讀書報,2020-03-04(008).
[7]王淑杰.當前群眾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路徑[J].才智,2019(33):228.
[8]吳麗云.優(yōu)化供給 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N].中國旅游報,2020-05-29(003).
(作者簡介:楊香花,女,本科,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文化館,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
(責任編輯 張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