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溪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東南部,兩廣交界處。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坡地廣,土地肥沃,宜種養(yǎng),是一個山清水秀、物產(chǎn)豐富的好地方。
在一戶戶美麗的農(nóng)家大院里,環(huán)保果蔬、谷、豆、粟米、花生、高粱等筐筐籮籮,糧食富足多樣,美食多多。比較出名的地方美食有香煎蝦兒堆、清蒸白肚、油炸蝦餅、白切三黃雞、禾稈狗肉等等。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自然是岑溪豆腐釀。
岑溪豆腐釀,出名已久。
記得年少時候,每逢家里來了客人,在鄉(xiāng)下家中矮小的餐桌上,常常會有我們愛吃的美食,一碗碗,一碟碟,美了時光,暖了胃。那時候的岑溪,鄉(xiāng)下招待客人最高的待遇不是什么大魚大肉,而是小戶人家常做常樂的“劏雞磨豆腐”。
做“劏雞磨豆腐”是一件樂在心尖的事兒。小時候調(diào)皮,我常常躲在家人的身后,一勺黃豆、一勺水地幫倒忙。在小石磨一推一拉柔和的聲響里,一圈又一圈地磨掉了失意,磨來了幸福。日子,隨著親人盛上桌面上的一窩窩豆腐花而漸散漸遠(yuǎn)。如今想起,那鮮嫩美味的一羹一口,悠悠哉哉,似乎余溫尚存……
岑溪豆腐釀,之所以被奉為美味佳肴、舌尖上的最愛,做法自然非常講究。從泡黃豆、選石膏的那一刻起,一顆顆渴望美食上桌的心就開始不安生地蹦跳了。
倘若有空,約上三五好友行走在閑散的大街上,在岑溪這個小城市里東游西逛,你一定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聰明的岑溪人早已經(jīng)將“慢生活”刻進(jìn)了骨子里。在岑溪這個頗具古風(fēng)與古韻的小地方,無論是起步在古巷古建筑縱橫交錯的謝村,還是游走在木雕和石雕都非常講究、可謂富麗堂皇的筋竹云龍村,抑或是優(yōu)哉游哉地閑蕩在市里頗具廣府建筑特色的樟木古街,坐在那古老的樟木古井旁一小會兒,你都會被岑溪這古村古宅深厚的歷史文化所迷醉。
當(dāng)然,比起岑溪這厚重的歷史氣息,讓人更為喜歡的,自然是岑溪人閑適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岑溪人自家制作美味可口的豆腐釀,就是其中之一。
二十多年前,岑溪豆腐釀就已久負(fù)盛名。在鄉(xiāng)間鄰里,在市區(qū)內(nèi)外均得到了大眾廣泛的喜愛。它的制作講究,最關(guān)鍵之處在于其傳統(tǒng)的工藝、材料和優(yōu)質(zhì)的水源。
首先,岑山秀水為制作豆腐提供了絕好的水質(zhì)。在岑溪的村村落落,一般的人家都會挖有一口清甜可口的井水。
其次就是黃豆和花生麩。黃豆首選新種收割回來曬干的豆子,如果是隔年或時間久遠(yuǎn)的黃豆,做出來的豆腐味道就會大打折扣。有人可能會覺得奇怪,制作豆腐用黃豆即可,為什么還要放一些花生麩呢?這就是岑溪豆腐釀的精妙之處?;ㄉ?,顧名思義就是花生仁在榨油之后所剩的又香又酥脆的花生麩餅。這種麩餅含有大量的磷、鉀元素,還有一定量的脂肪。制作豆腐時放一些花生麩與黃豆一起在石磨里研磨,做出來的豆腐不但營養(yǎng)豐富,口感潤滑、香甜,還別有風(fēng)味。
第三是工藝,浸泡、研磨、熱水?dāng)D壓、煮之后,還得用適量的石膏水沖撞豆腐。豆腐成形了,可用一個勺子,一勺勺地把它放到一個置有干凈紗布隔開的長方格里,把多余的水分壓掉……出外游逛一圈之后,回到家里,豆腐已經(jīng)做好了。
上好的豆腐得配上乘的豆腐餡,這是絕招。這個餡可講究了。一般的吃貨人家都會用美味的夾心肉,加一些牛肉或雞肉混合進(jìn)去一起剁餡。餡料除了肉類,還得加一些配料,如茴香豆、紫須、芫荽、蔥葉、醬油等。豆腐餡剁好了,接下來還得一陣慢工夫——釀豆腐。釀豆腐是一個技術(shù)活,豆腐要切成一塊塊厚度差不多的薄片,加上一小撮一小撮的肉餡之后,再覆上等大的豆腐片,這樣,一方方做工完好的豆腐釀就可以下鍋煎燜了。
年少時,我常常鉆進(jìn)小小的廚房里幫媽媽燒火煎豆腐。在文火翻煎的過程中,聞著豆腐的陣陣清香,一件件關(guān)于豆腐的趣事就入了心,樂了生活。
豆腐好吃,還在于它是一種既營養(yǎng)豐富又具有悠久歷史的食材,內(nèi)含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豐富的優(yōu)質(zhì)蛋白。
小時候有一個畫面至今仍印象深刻:在外婆家有一個遠(yuǎn)房的表哥,每每他來了,媽媽總要磨上一盤上好的豆腐,買回一瓶村中人家自己釀制的米酒,在搖曳的燈光下,爸爸和表哥一邊喝酒聊天說著外婆家的趣聞逸事,一邊吃著香噴噴的豆腐……媽媽吃好了,有時會和我們坐在一旁,笑著,聽著,滿滿的幸福感。
這可口的豆腐有著許多美麗的傳說。聽村中老人講,乾隆皇帝三下江南巡游的時候,對豆腐就情有獨(dú)鐘。某天走得饑腸轆轆的時候,其主仆二人走入了一個農(nóng)戶人家,主人剛好做了豆腐。吃著清爽嫩滑,又有著一股濃濃的黃豆清香的美味佳肴,乾隆皇帝驚呆了,他問主人這是什么菜?主人看著菜碟子里的蔥花白豆腐,十分幽默地說,這個菜叫作“一青二白”……
現(xiàn)如今,家鄉(xiāng)的豆腐釀早已經(jīng)走出了岑溪,走向全國各地。其中,在岑溪最有名的豆腐釀就有很多家:盤古狗肉店的“黃記豆腐”、岑溪“謝家豆腐”、岑溪三黃雞店的“雞燙燜豆腐”、岑溪豆寶食品有限公司的豆腐釀等。
只要你喜歡,在岑溪這座美麗的小城里,隨意走進(jìn)一家高檔華美的賓館,或者是一間古樸優(yōu)雅的小飯店,那一碗碗一碟碟的豆腐釀就會美美地?cái)[上餐桌,方方塊塊,香嫩鮮美。它有親情有愛,包含了我們漫長人生里一些最珍貴的東西;它印刻在我們記憶深處的那些美味時光,將生活的氣息一次又一次地灑在了你我柔軟的心尖之上……
作者簡介:李翠瓊,女,梧州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先后在《廣西日報(bào)》《廣西文藝報(bào)》《賀州日報(bào)》《北海日報(bào)》《梧州日報(bào)》《西江都市報(bào)》《增城日報(bào)》《詩詞》《廣東電視周報(bào)》《金色年華》《西江月》《廣州文藝》《嶺南松》等報(bào)刊發(fā)表散文、詩歌、小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