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深海,王亨力,劉靜楠
(1.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10029,南京;2.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210029,南京;3.河海大學,210029,南京)
受地理、水文、水資源條件等自然因素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水平、農村供水設施水平等因素制約,我國因旱引起臨時人飲困難問題突出。如2009 年年底至2010 年年初西南五?。ㄗ灾螀^(qū)、直轄市)大旱,導致2 335 萬人口因旱臨時飲水困難問題的發(fā)生。
本文收集整理了全國31 個?。ㄗ灾螀^(qū)、直轄市)1990—2019 年近三十年因旱臨時飲水困難人口系列數(shù)據(jù),其中,1990—2007 年因旱臨時飲水困難人口數(shù)據(jù)來源于《全國抗旱規(guī)劃》,2008—2018 年數(shù)據(jù)來源于《中國水旱災害公報》,2019 年數(shù)據(jù)來源于《中國水旱災害防御公報》。對31 個省份因旱臨時飲水困難人口數(shù)進行合理性及一致性分析,采用常規(guī)的數(shù)學統(tǒng)計方法,總結出因旱臨時飲水困難時空特征。
因旱臨時飲水困難人口是指因旱造成居民飲用水水量臨時低于基本安全水量,或持續(xù)15 天以上供水保證率臨時低于90%的人口。根據(jù)團體標準《農村飲水安全評價準則》(TCHES 18—2018),基本安全水量是指每人每天可獲得的水量,北方地區(qū)不低于20 L/(人·d)、南方地區(qū)不低于35 L/(人·d)。
1990—2019 年,全國三十年平均因旱臨時飲水困難人口數(shù)為2 373.5萬人,其中,1990—1999 年、2000—2009年和2010—2019 年每十年平均全國因旱臨時飲水困難人口分別是3 226.6萬人、2 431.3 萬人和1 462.8 萬人,呈遞減趨勢(見圖1)。1990—1994 年全國因旱臨時飲水困難人口為3 500 萬人以上,2001 年、2006 年及2010 年全國因旱臨時飲水困難人口為3 000 萬人以上,2000 年、2007 年及2011 年全國因旱臨時飲水困難人口為2 750 萬人以上,詳見表1。
圖1 全國代際因旱臨時飲水困難人口趨勢
表1 1990—2019 年全國因旱臨時飲水困難人口統(tǒng)計
(1)因旱臨時飲水困難空間分布
全國分為東北(遼寧、吉林、黑龍江三?。?、黃淮海(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六省市)、長江中下游(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七省市)、華南(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四省區(qū))、西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五省區(qū)市)、西北(內蒙古、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六省區(qū))地區(qū)等六大區(qū),各區(qū)因旱臨時飲水困難人口數(shù)(見表2)反映了各片因旱人飲困難的嚴重程度。1990—2019 年,全國三十年平均因旱人飲困難最為嚴重的地區(qū)是西南地區(qū),達743.2 萬人,其次為長江中下游地區(qū)、西北地區(qū)、黃淮海地區(qū)和華南地區(qū),東北地區(qū)程度最低。
表2 全國六大區(qū)因旱臨時飲水困難人口數(shù)
全國六大區(qū)因旱臨時人飲困難人口分布比例見圖2,西南地區(qū)和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是因旱臨時飲水困難人口較為集中的地區(qū),這兩個地區(qū)因旱臨時飲水困難人口占全國總數(shù)的52%,東北地區(qū)和華南地區(qū)因旱臨時飲水困難人數(shù)相對較少,占全國總數(shù)的16%。
圖2 六大區(qū)因旱臨時飲水困難人口比例
(2)因旱臨時飲水困難人口分布
由全國31 個?。ㄗ灾螀^(qū)、直轄市)2006—2019 年因旱臨時飲水困難人口數(shù)統(tǒng)計資料,進一步分析六大片區(qū)及各省因旱臨時飲水困難人口分布情況。
①東北地區(qū)。2006—2019 年,遼寧省因旱臨時飲水困難人口較多,其中2007 年達189 萬人;2016 年以后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因旱臨時飲水困難人口均不超過10 萬人。
②黃淮海地區(qū)。2006—2019 年,河北省2010 年因旱臨時飲水困難人口最多,接近206 萬人;山東省2006—2007年、2010—2011 年、2015 年和2017 年等6 年因旱臨時飲水困難人口均超過100 萬人;2015 年以后除山東以外的其余五省(直轄市)因旱臨時飲水困難人口均不超過50 萬人。
③長江中下游地區(qū)。2006—2019年,湖南、湖北兩省2013 年因旱臨時飲水困難人口超過250 萬人;湖北省2011—2014 年連續(xù)四年因旱臨時飲水困難人口均超過150 萬人;2015 年以后除湖北、江西以外的其余五?。ㄖ陛犑校┮蚝蹬R時飲水困難人口均不超過50 萬人。
④華南地區(qū)。2006—2019 年,廣西因旱臨時飲水困難人口最多,2006—2010 年中有四年因旱臨時飲水困難人口超過100 萬人;2012 年以后華南地區(qū)因旱臨時飲水困難人口基本上少于50 萬人。
⑤西南地區(qū)。2006—2019 年,重慶、四川兩?。ㄖ陛犑校?006—2007 年因旱臨時飲水困難人口超過400 萬人;云南省2006—2015 年除2008 年外有九年因旱臨時飲水困難人口超過200 萬人;2015 年以后除云南以外的其余四省份因旱臨時飲水困難人口均不超過50 萬人。
⑥西北地區(qū)。2006—2019 年,內蒙古、甘肅兩?。ㄗ灾螀^(qū))因旱臨時飲水困難人口較多,有七年超過100萬人;2017 年以后西北地區(qū)各省份因旱臨時飲水困難人口均不超過50萬人。
因旱人飲供水保障方案主要包括《特大干旱應急備用水源工程調度方案》《特大干旱臨時送水管理辦法》等,對人飲水源統(tǒng)籌安排,精細化調度,限量供應,延長供水時間,滿足人飲基本安全水量需求。
因旱人飲水源工程建設主要是新建機井、小型引提水工程、蓄水池(塘壩)、小水井、水窖(柜)等,全國六大區(qū)有所不同,東北地區(qū)主要是新建地下水井工程,合理增加地表水蓄水工程和連通工程;黃淮海地區(qū)主要是采取蓄水池、水窖等工程集蓄雨水,在有水源條件或有地下水開發(fā)利用條件地區(qū)新建小型引提水工程和機井;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重點是根據(jù)水源條件新建部分中、小型水庫和小型引提水工程,適當新建地下水工程;華南地區(qū)重點是新建輸水工程和中、小型水庫等,適當考慮建設淺層地下水井;西南地區(qū)主要是抗旱應急蓄、引、提水能力建設,新建部分中、小型水庫工程等;西北地區(qū)重點是建設機井、集雨水窖,新建輸水、提水(引黃)配套工程和調蓄工程等。
要明確人飲水源工程管理的主體,按照小型水利工程產(chǎn)權改革有關規(guī)定,積極嘗試新的管理體制,如以農民用水戶協(xié)會為主要形式的農村供水管理體制,落實管理責任制。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保證工程良性運行,切實解決農村因旱飲水水源問題。加強特大干旱年飲水困難風險防范和管理,開展旱情監(jiān)測預報預警,采取非常供水管理措施,確保人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