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亮
住村采訪是踐行“四力”的有效途徑,也是錘煉“四力”的有效方法。住村采訪將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有機深度融合于山莊臥鋪,在與農(nóng)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中錘煉“四力”,與農(nóng)民朋友增進感情,腳踏山川、洞察民情、思考民生、下筆時就能寫出帶著露珠、冒者熱氣的新聞佳作和講好最深動的“三農(nóng)”故事。
“四力”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聞隊伍工作作風的要求和期望,“四力”也是新聞工作者必備的基本內(nèi)功。踐行“四力”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我們山西農(nóng)民報記者采用住村采訪的方式來踐行“四力”,錘煉“四力”。住村采訪將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有機深度融合于山莊臥鋪,在與農(nóng)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中提升“四力”,與農(nóng)民朋友增進感情。只有腳踏山川、洞察民情、思考民生、下筆時才能寫出帶著露珠、冒者熱氣的新聞佳作,才能講好最深動的“三農(nóng)”故事。
新聞是走出來的。不深入基層,不到一線是采不到好新聞的。作為三農(nóng)報紙,住村采訪是我們的優(yōu)勢。我們報紙的生命力就在農(nóng)村、農(nóng)民、農(nóng)業(yè)。只有深入農(nóng)村、扎根“三農(nóng)”,我們的生命力才能旺盛。也只有住到村里,才知道人民群眾的冷暖,了解到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也只有深入基層才能了解黨的政策落實情況,才能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為報道我省貧困農(nóng)村的脫貧進程,從2016年夏天開始,我們改變采訪方式,深入到偏遠山區(qū)貧困一線,與農(nóng)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勞動,采寫最接地氣的新聞。連續(xù)五年,我們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到興縣蔡家崖村、云州區(qū)坊城新村等村采訪,不論太行山上還是呂梁山里,不論雁門關外還是河東大地,都留下了我們農(nóng)民報記者深深的印記。五年,我們采訪了38個貧困縣的72個貧困村,行程達到4萬公里,采寫住村稿件70多篇、21萬字。其中,多篇稿件榮獲山西新聞獎,我們的住村特刊也得到社會各級好評,我們用實際行動來詮釋,好的新聞是走出來的。
廣大農(nóng)村是新聞富礦,我們把眼光聚焦農(nóng)村就能挖掘出好的新聞故事來。2019年7月,我們到大同市云州區(qū)坊城新村住村采訪,坊城新村是由坊城村和西咀村兩個移民村組建的新村,我們在村里采訪,西咀村第一書記聶連壽一路陪同,卻始終一言不發(fā)。晚上我們住在村委會,打算第二天繼續(xù)采訪一些村民。第二天一早,聶連壽就站在村委會門口等著,開口第一句話就是:“你們住在村里采訪是真記者,難得!我見過許多記者,他們就是蜻蜓點水,要點材料就走。我給你們提供一個好的新聞素材?!痹诼欉B壽的帶領下,我們來到貧困戶劉宏家采訪。劉宏愛人李有生是位云南婦女,因沒有戶口,無法享受到貧困戶的扶貧政策,聶連壽不遠千里輾轉(zhuǎn)奔波,領著李有生去她老家上戶口。沒有身份證和戶口本,火車、飛機、汽車等都不能買票,聶連壽克服重重困難,給李有生辦上了戶口。為感謝黨恩,劉宏夫婦,承包荒山荒地種植黃花,過上了幸福生活……
在炕頭上訪農(nóng)民,在田野里看變化,在鄉(xiāng)村中找故事。住村采訪不僅讓我們了解了當下農(nóng)村真實情況,還錘煉了“四力”,采寫到最鮮活、最生動的感人故事。
增強“腦力”,就是要立足思想高低,做到深入思考。腦力,是思想力,是統(tǒng)率腳力、眼力、筆力的靈魂。脫貧攻堅是國家戰(zhàn)略,是各級黨委政府的工作重心。我報敏銳地抓住這一歷史機遇,精心策劃2016年推出“走進貧困村”;2017年推出了“咱村脫貧記”;2018年以《向第一書記致敬》為主題;2019年以《易地扶貧搬遷》為主題;2020年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為主題,一年一個住村采訪主題。
通過深入的采訪,我們采寫出了一大批主題突出、內(nèi)涵豐富、感動讀者、引發(fā)共鳴的深度稿件。這些稿件如2016年特刊中的《中陽縣水峪村:一條富民路托起了一個貧困村》《右玉縣南元村:因戶施策劃 精準脫貧》;2017年特刊中的《第一書記的權威從何而來》《兩個窮村和一所大學的牽手》;2018年特刊中的《葉建軍的“人生高峰》《王俊華:青春在希望的田野里出彩》;2019年特刊中的《為了村民的美好生活》《搬進新家園 搬出幸福感》;2020年特刊中的《古村落掀開文旅“合壁”新篇章》《一個貧困山村的化蛹成蝶》……
一期16塊版面,圖文并茂,思想深邃,有溫度、深度、連續(xù)五年形成一系列住村采訪深度報道稿件,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脫貧攻堅是“十三五”時期各級黨委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時代主旋律。作為一份“三農(nóng)”報紙,聚焦時代主題,精心做好脫貧攻堅報道是黨媒應盡職責,也是山西農(nóng)民報自覺維護中央權威,與黨中央保持一致的具體體現(xiàn)。
記錄脫貧攻堅,就是書寫歷史。抱著對歷史負責的態(tài)度,我們把筆頭、鏡頭對準貧困村莊、貧困人口,真實記錄下他們在黨的扶貧政策幫扶下,通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打拼出美好生活;書寫下一個個基層黨員干部、駐村第一書記為貧困村貧困人口早日脫貧,盡心竭力、幫扶解困,“寧可自己過苦日子也要換回老百姓的好日子”的堅定信念和奉獻精神。一幕幕感人的畫面,一場場動人的景像,我們的筆墨記載下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人民群眾與貧困做斗爭的偉大歷史進程。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xù)深入基層一線,在鄉(xiāng)村振興大路上,繼續(xù)用“腳力”奔走體察鄉(xiāng)村發(fā)展,用“眼力”洞察發(fā)掘典型經(jīng)驗,用“腦力”深思詮釋民生所愿,用“筆力”呈現(xiàn)傳遞向上力量。經(jīng)風雨,強本領,為不斷增強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影響力、引導力和公信力而竭力前行。
(作者單位:山西農(nóng)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