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陽
說到同情心,有人說是美德,我說不是,同情,是人的天性。你看馬路上有人倒地、眾人不敢相扶,那是因為怕被訛住,其實看似冷漠的圍觀者都有惻隱之心。為啥?只因為,他們與倒地者是同類??梢栽O想,若在郊野,有一個人跟一只狼搏斗,旁邊為之捏一把汗的,肯定是人而不是狼。
曹植有首詩是寫給曹丕的,其中四句是“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他說的這根是同母之根,是血統(tǒng)之根。其實照我看,凡屬人之“類”,都是同根。你敢說,你不是經(jīng)過數(shù)千萬年從類人猿逐漸演變過來的?又有名言“四海之內皆兄弟”,你說,天穹之下的良民百姓是不是“同根”?
同根,就不該“相煎”??v觀歷史,除了統(tǒng)治者為了他的自身利益讓百姓互相殘殺外,凡為“庶民”的,都是相互同情的。一個窮人吃不上飯,旁人不肯看著他餓死,舊時,會有王大嬸為喜兒和楊白勞送去玉茭子面;今日,也會有好心人為流落街頭的乞丐送上一個盒飯(我曾親眼見)。這物質上的援助叫“接濟”,倘屬精神上的,那叫“聲援”。一個窮人受了屈,就會有別的窮人為其伸冤,幫他說話。
不過這幾年,我卻發(fā)現(xiàn)了一種奇異的現(xiàn)象,即一些身份很可能為平民的人卻喜歡站在平民大眾的對立面上,對自己的“難兄難弟”的正義訴求橫加指斥,此等的“自家人打自家人”,讓我始料未及。
有位民工要進書店,被保安攔住了,原因是他“身著迷彩服,像是旁邊工地的民工”。這位民工倒很有人權意識,在微博上說:“民工咋了,不能進你們書店嗎?”此事引起社會同情,網(wǎng)民質問:“農民工不配讀書嗎?”不過也有另一種跟帖,曰“這家書店也是倒霉。網(wǎng)上聲討的人,生活中未必就真的接受民工和你坐在一起看書”;“別輕易上綱上線而導致矛盾激化”;“那些盲目跟風批評的,有那功夫,不如放下手機走進一家書店,靜靜地看一本書”。你看,一些“網(wǎng)友”就這樣不友好地諷刺一位要維護自己權利和人格尊嚴的人,他們其實在宣揚一個歪理:人分三六九等,下等人就該受歧視。
再舉一例。就是前幾年大家都知道的假疫苗事件。輿論界可謂同仇敵愾,官方也表了態(tài),卻有人大罵“販賣焦慮”。有文以《別讓你高貴的憤怒被賤賣——賊評疫苗》為題說:“除了那些販賣人們焦慮的,還有些搖旗吶喊的牡蠣……”跟帖者則呼應道:“東窗事發(fā)到如今,炸出了一群閑的沒事干的無腦黑和別有居心的人,販賣焦慮,唯恐天下不亂……”還有:“販賣焦慮,散布恐慌,煽動群眾的憤怒情緒……”您瞧,憤怒者尚未來得及憤怒,反對憤怒者的憤怒已經(jīng)氣沖霄漢!
百思不得其解之余,我終于想對這些思維很“奇葩”的人們說幾句。你們應該都是普通人,或為白領,或為藍領,甚至是擺地攤的也沒準,那么,你們就應當同情、理解你們的同類,而不是用言語傷害他們。你們站在他們的對立面上,或許因為不大懂得一個基本的人間道理——“人生而平等”,你們大概不知道,結束了中世紀黑暗的歐洲文藝復興,其主題和精髓就是“人文主義”,就是對人的價值、幸福、自由和尊嚴的肯定和伸張。但我想,即使你們缺乏這樣的理性,天性也會讓你們有所領悟。譬如,在大街上你跟別人吵架,那人以污言穢語罵你,你一定不依不饒;若那人罵你是“窮鬼”“下等人”,你一定會火冒三丈。再者,你們也未必沒有“房奴”“車奴”的焦慮和受騙時的憤懣。若如此,你們?yōu)楹我獙S護自身權利的同胞加以嘲笑和攻擊呢?你們忽略了,那涵蓋全體人類的正義原則一旦被褻瀆,受損害的就不光是你們所攻擊的人,還包括你們自己。你們,與你們所斥責的人,其實都在同一個屋頂下。當這個屋頂?shù)囊唤翘臅r候,你們嘲笑那些被砸的人,那么有一日,這屋頂?shù)牧硪唤窃业侥銈冾^上時你們會作何反應呢?各位應該做的,是維護、加固那個與大家命運相關的公平正義的屋頂。
伏爾泰有言:“那些不知道思考的人,就如同從河里移到盆里的魚一樣,它們并不知道自己之所以被養(yǎng)在盆里,不過是為了在復活節(jié)前吃齋時被拿出來吃掉而已?!?/p>
某士若是盆里的魚,就不要嘲笑先于自己被拎出來下鍋并被吃掉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