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感動于這樣一幅圖景:田埂上,外婆俯身于一大片綠色的麥苗前,雙目微垂,神情似陶醉,也似敬畏……
外婆只讀過一年書,卻牢記一句古語:“民以食為天?!彼龥]有讀過專業(yè)農(nóng)書,卻對稻麥的生長期了如指掌:間苗、拔節(jié)、抽穗、揚花……
老人對糧食的敬畏珍惜是刻在骨子里的。
外婆煮粥,除了臘八粥,其余一律是白粥。土灶瓦鍋,井水新米,新炭松枝,真正的農(nóng)家風(fēng)味。她看不上那些菜粥、肉粥?!胺拍切〇|西,糟踐了米味兒!”外婆如是說道。且看外婆煮粥:新米淘凈,放入瓦鍋,和以井水,撿回的松枝是最好的柴火。噼啪聲中,松脂的清香裹挾著一絲淡淡的米香在屋里氤氳開來,愈來愈濃,令人陶醉。時辰一到,外婆揭蓋,一股熱氣撲面,香味陡然散開,只剩米粥的清香了。
外婆喝粥,也有她的一套法子。先用小勺舀出最上面的一層米湯——外婆管它叫“米油”,是糧食的精華。我咽下米油,只覺滿口清香,黏而不膩。外婆告訴我,這種口感,說明這粥煮得恰到好處。年幼的我若是此刻抬頭,定會看到外婆臉上滿足自得的微笑。
除了煮粥喝粥,凡是和米有關(guān)的吃食,外婆都講究她的準則:“東西不要放得雜,要有米味兒!”
米味兒,就是糧食的本味兒,是一粒種子從發(fā)芽那一刻開始,就吸收的天地精華與靈氣。外婆所想的,恐怕還不止于此。一粒糧食的產(chǎn)出,不僅是其本身生命的一次升華,也是對辛勤耕耘的農(nóng)人們的一次告慰。
外婆這一輩子,都生活在土地上,都生活在糧食的陪伴中。我們年輕一輩吃的僅僅是米,最最普通的糧食,而老一輩品咂的,則是經(jīng)年累月與糧食相伴的生活況味。
記得作家林清玄曾感慨于幼年時外婆對他們的一句斥責(zé):“你們吃那么快,要去赴死嗎?”是啊,米味須慢品,在一次次慢火熬煮與細細咀嚼中,窺見一粒米的一生,感悟時光的流逝,體會祖輩們充滿心酸又飽含溫暖感動的一生時光……
米味悠長須慢品,歲月如歌且靜聽。
簡評
這篇作文生活氣息濃郁,鏡頭感強。外婆煮粥,操勞的是生活;喝粥,品味的是生活。一句“東西不要放得雜,要有米味兒”言淺而旨遠,糧食本味才是生活的真味,米味本色才是生活的底色。雖然年齡懸殊,但作者能聽懂話中之話,實為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