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學講方式”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學習方式,以合作學習作為主要教學組織形式的教學方式,通過以老師為指導的自主學習,落實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因此,如何設計合理的自主學習問題、怎樣設置合適的小組學生人數以及設計哪些合情的教學評價方法,將關系到學生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效果。怎樣在“學進去”的過程中強調學的積極性?怎樣在“講出來”的過程中復習所學知識,強化發(fā)展自身素質?筆者就這幾個方面展開了思考。
一、設計合理的自主學習問題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三年級學生剛接觸信息技術,對很多知識都處于懵懂狀態(tài),這時候如果老師能設計一些生動有趣、與他們息息相關的問題,將對他們以后的學習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如,在教學三年級信息技術第2課《認識計算機》一課時,我設計的課前問題是:計算機的哪些功能或者配件與人身上的器官功能相似?這個問題使學生更容易記住計算機各個部位的功能,也讓低年級的學生更容易理解。
(二)關注學生探研能力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要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探研能力,積極地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獲得知識,提高素養(yǎng)。例如,在五年級Scrach教學《街舞男孩》一課中,我設計的問題是:怎樣設置重復執(zhí)行的次數和旋轉度數才能保證翻跟斗動作的成功?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學生在了解旋轉和度數之間關系的基礎上進行探究,從而得出結論。這就要求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既能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也能提出自己的個性問題。例如,在教學四年級WPS文檔《插入圖片》一課時,我提出一個問題:怎樣在文檔的適當位置插入合適的圖片?學生大多數很快插好圖片,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圖片過大怎么辦?圖片移動不了怎么辦?圖片離文字太近怎么辦?……我用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引出了學生蜂擁而至的問題,當學生解決了這些問題的時候,這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也就完成了。
二、設置合適的小組學習學生人數
(一)根據問題難度設置小組人數
每一節(jié)課的內容有難有易,難的問題需要更多人集思廣益;簡單的問題力求讓每位學生都能暢所欲言。所以我認為每個小組的人數和小組的個數是可以改變的,對于簡單的問題,我建議設置人數較少的小組,比如2~3人,讓每位學生都能參與進來,解決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言論。人數較少,每個組員表現的機會就會更多,這樣可以鍛煉一些平時膽子較小的學生,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較大的問題,設置多一些組員,大家集思廣益,解決的方法也會更多。
(二)根據學生個性設置小組人員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樹葉”,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的個性:有的熱情;有的謹慎;有的思維活躍……在分組的時候,要考慮到他們的特點,如,學生A活潑,性子急躁,有點粗心,學生B細心謹慎,但不喜歡表達,那這兩位學生在一起就是不錯的組合,性格互補,解決問題時也事半功倍。
三、設計合情的教學評價方法
對一節(jié)信息技術的教學評價,除了要評價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還要評價信息技術是否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于問題探究的教學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評價一節(jié)以“學講方式”為主的信息技術課。
(一)課前預習的程度
老師可以設計問卷來考查每位學生課前預習的程度。以小學四年級信息技術第7課《美化文檔》為例,筆者設計了如下的課前預習一覽表。
1.藝術字選項在下面哪個菜單里面?
2.怎樣調整藝術字的大?。?/p>
3.怎樣調整藝術字的位置?
4.自選圖形在下面哪個菜單里面?
5.怎樣調整自選圖形的大小?
這個表包含了這節(jié)課的所有內容,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對預習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學生對于自己不太懂的問題,也可以在自學時有所側重。
(二)組內發(fā)言的情況
“學講方式”要求學生會學會講,重點在于“講”。學生的講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意思,說明學生對這節(jié)課的知識已經有了基本的掌握;二是回答別人的問題,說明學生不僅是“學會”了,而且是“搞懂”了。能對這節(jié)課的內容融會貫通,加以吸收,那么這節(jié)課的目的就達到了。
(三)完成作品的程度
學生能否完成屬于自己的作品也是極其重要的衡量標準。雖然學講方式強調學生的自學互學能力,但能否完成書本上的作品要求也很重要。老師對作品的審查可以不放在課堂上,可讓學生上傳到指定地方,老師統(tǒng)一打分,作為一個評價標準。
在教學中,老師要沉下心來,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要做學生身后的參與者,從講臺上走下來,走到學生中間,參與學生小組學習中,駐足在學生的課桌旁,與學生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