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立
4月16日,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舉辦的全國古籍修復技藝競賽頒獎儀式暨古籍修復工作研討會在國家圖書館舉行。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舉辦的全國范圍內的以古籍修復為主題的技藝競賽,也是一次對古籍修復人才培養(yǎng)成果的大檢閱。
國家圖書館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任饒權,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鐘建波,中國古籍保護協(xié)會會長劉惠平以及古籍修復技藝傳習導師、古籍修復競賽獲獎修復師代表、有關專家等參加了活動?;顒佑蓢覉D書館副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張志清主持。
饒權在致辭中表示,我們的文化自信與文化特色來自于五千年延續(xù)不絕的中華文明,修復古籍、守護古籍,是我們踐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性保障工作,意義十分重大。
“古籍是數(shù)干年來的重要文明成果,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對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著重要作用,古籍修復技藝在此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辩娊úū硎?,文化和旅游部重視支持修復技藝的保護和傳承,利用非遺專項資金發(fā)展古籍修復行業(yè),現(xiàn)有一家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中心,32家古籍修復技藝傳習所,同時在全國推廣“師帶徒”模式,培養(yǎng)了一支技術過硬的隊伍,搶救修復一大批古籍,成效顯著。
此次競賽匯集了全國21個省份推選的43家單位近百件參賽作品。經過16位專家匿名評審,最終評選出一等獎5個,二等獎10個,三等獎21個,優(yōu)秀獎43個。獲獎名單在頒獎儀式上正式公布,同時公布了古籍修復技藝傳習所增聘及續(xù)聘導師名單。隨后,來自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天津圖書館等單位的獲獎代表分享了古籍修復經驗,與會古籍修復技藝傳習導師和修復師就古籍修復技藝傳習工作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
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以來,國家古籍保護中心持續(xù)推進古籍修復和人才培養(yǎng)工作,十余年來,先后設立了12家國家古籍保護人才培訓基地,并通過舉辦短期培訓班、招收古籍保護專業(yè)碩士、師帶徒等多種方式培養(yǎng)修復人才。目前,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共舉辦修復類培訓班65期,培訓古籍修復學員2015人次;成立古籍修復技藝傳習所32家,聘任傳習導師32位,收徒超過270人。經過各方多年努力,全國古籍修復人員數(shù)量從不足100人,增加到近1000人。在各位傳習導師及不斷成長起來的修復中堅力量的帶領下,各地先后啟動了《天祿琳瑯》《古今圖書集成》等重大合作修復項目,十余年來,全國累計完成古籍修復360多萬葉。
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表示,今后,中心將繼續(xù)與各方攜手,共同推進古籍修復工作再上新臺階,真正“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為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