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居秋暝》第三聯(lián)“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之“下漁舟”存有爭議。有人認(rèn)為是漁船順流而下,有人認(rèn)為是漁船歸來,有人認(rèn)為指漁舟下水捕魚。筆者從訓(xùn)詁學(xué)、詩歌意境、畫面布局等角度分析,以為“下”釋作“下水捕魚”更為妥當(dāng)。
關(guān)鍵詞:順流而下;歸來;下水;訓(xùn)詁;意境;布局
《山居秋暝》是唐朝著名詩人王維的代表作之一,這首山水名篇于詩情畫意之中寄托了詩人高潔的情懷以及對理想境界的追求。不過,其中第三聯(lián)“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之“下漁舟”卻存有爭議。
傅如一先生在《唐詩鑒賞辭典》里將第三聯(lián)理解為:竹林里傳來了一陣陣的歌聲笑語,那是一些天真無邪的姑娘們洗罷衣服笑逐著歸來了;亭亭玉立的荷葉紛紛向兩旁披分,掀翻了無數(shù)珍珠般晶瑩的水珠,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劃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1]?!跋聺O舟”即漁船順流而下。李向東先生主編的《唐詩三百首》理解為:洗完衣服后回家的女子使竹林喧鬧,滿載而歸的漁船觸動著蓮花[2]?!跋聺O舟”即漁船歸來?;羲闪窒壬骶幍摹督?jīng)典唐詩》理解為:聽見竹林中笑語喧嘩,原來是溪邊洗衣服的姑娘們回來了;看見湖中蓮花搖動,原來是打魚的船下水了[3]?!跋聺O舟”即漁船下水。陶今雁先生在《唐詩三百首詳注》里解釋得更為精細(xì):“因浣女歸而竹喧,因漁舟下而蓮動”“下漁舟:漁舟下。下,指漁舟下水捕魚”[4]。三說相較,筆者以為“下”釋作“下水捕魚”更為妥當(dāng),理由有三。
首先,從訓(xùn)詁學(xué)角度分析?!爸裥鷼w浣女,蓮動下漁舟”屬于對文。何謂對文呢?黃靈庚先生在《訓(xùn)詁學(xué)與語文教學(xué)》中解釋:句與句之間或詞語與詞語之間字?jǐn)?shù)相等,結(jié)構(gòu)相同,則其相對應(yīng)的語詞語法功能相同,而詞匯意義基本相同或相反[5]。“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屬于律詩的第三聯(lián)。按照格律詩的規(guī)則,本聯(lián)的入句和出句必然構(gòu)成對偶,其中“歸”與“下”形成對文,詞匯意義當(dāng)相同、相近或相反。若相近,則李向東先生之說正確;若相反,則霍松林、陶今雁先生之說正確,“歸”是歸來,“下”是下水捕魚,類似于出海捕魚,含有出發(fā)義。究竟孰是孰非?最可靠的辦法還是得看看唐人詩中作何解釋,我們方能準(zhǔn)確把握“下漁舟”的意思。溫庭筠《渭上題三首》(其三):“煙水何曾息世機,暫時相向亦依依。所嗟白首磻溪叟,一下漁舟更不歸?!焙茱@然,此處“一下”與“不歸”在意義上形成正反對立關(guān)系,“下”是“下水捕魚”“開船、出發(fā)”無可辯駁!
其次,從詩歌意境方面分析。“下”如果理解為順流而下,給讀者的感覺是急驟迅速、緊張迫切的。這與全詩恬淡幽靜的環(huán)境是相悖的,與詩人悠然閑適的心境是不合的。王維號稱“詩佛”,正是因為他能參透佛理,很多詩篇充滿禪意,表現(xiàn)出遠(yuǎn)離喧囂的山水意境,具有平淡自然的美學(xué)含義、空靈超凡的宗教意味以及閑適恬靜的隱逸情結(jié),最具有特色的形象之一便是“漁樵”了:“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青溪》)“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桃源行》)“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酬張少府》)“欲投人宿處,隔水問樵夫”(《終南山》)。“漁樵”與隱士是有關(guān)聯(lián)的!陸龜蒙《樵人十詠序》:“世言樵漁者,必聯(lián)其命稱,且常為隱君子事?!睆拇丝梢钥闯觥皾O樵”一詞在唐詩中是具有特定文化內(nèi)涵的隱逸象征。所以,“蓮動下漁舟”隱隱約約透露出王維平和淡泊的漁者心態(tài)或向往寧靜的歸隱情結(jié)?!跋隆比绻忉尀轫樍鞫?,則詩歌舒緩閑散的節(jié)奏和律動便被破壞的蕩然無存了!
再者,從畫面布局方面分析。蘇子瞻在《書摩詰藍(lán)田煙雨圖》中曾高度評價王維的作品“: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蓖蹙S的詩畫面感很強,因為他特別重視景物的色彩搭配以及空間的布局:色彩有區(qū)分,空間有層次。如“桃紅復(fù)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田園樂》其六),“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桃紅”與“柳綠”、“紅葉”與“白石”乃是暖色與冷色的和諧搭配?!肮聼煛迸c“長河”一縱一橫,空間感、立體感較為明顯。不僅如此,王維甚至慣于描寫行為方向和情感趨向的對沖。如“征人去日殷勤囑,歸雁來時數(shù)附書”(《伊州歌》),“車馬去閑閑”“歸來且閉關(guān)”(《歸嵩山作》),“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罢魅巳ァ迸c“歸雁來”、“去閑閑”與“歸來”乃是一往一反,構(gòu)成行為軌跡上的對沖?!懊糠昙压?jié)倍思親”是我思兄弟,即此時此地憶彼時彼地;“遙知兄弟登高處”是兄弟想我,即彼時彼地憶此時此地。情感趨向形成對沖。
再析《山居秋暝》。從顏色調(diào)配看,“竹”“蓮”正是冷暖色搭配。從空間布局看,“明月松間照”乃自上而下,縱寫也;“清泉石上流”乃自此端及彼端,橫寫也。從行動方向看,“歸浣女”(浣女歸)與“下漁舟”(漁舟下)乃是一歸一出,方向?qū)ΨQ。人物的行為軌跡在短短的十個字里顯得錯落有致。這與另外一位田園詩人孟浩然的詩句“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有異曲同工之妙:世人回家,隱士離家。
綜上所述,“下漁舟”釋為漁船下水捕魚更符合詩歌意境!
參考文獻(xiàn):
[1]《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
[2]霍松林:《經(jīng)典唐詩》,時代文藝出版社2010年。
[3]李向東:《唐詩三百首》,延邊教育出版社2000年。
[4]陶今雁:《唐詩三百首詳注》,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79年。
[5]黃靈庚:《訓(xùn)詁學(xué)與語文教學(xué)》,浙江大學(xué)出版社2008年。
(作者:宋獻(xiàn)普,西安市西光中學(xué)教師)
[責(zé)編崔達(dá)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