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潔
摘 要:龔賢在清代山水畫家中獨樹一幟,是“金陵八家”之首,其創(chuàng)作以五代董源、巨然的畫法為基礎,以宋初北方畫派的筆墨為主體,米芾的用筆、用墨以及意境表達方面對龔賢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影響較大。文章對比米芾與龔賢的畫作,同時介紹龔賢對米芾特有的崇拜情結,分析研究龔賢對“米氏山水”的創(chuàng)新,以及龔賢對現代山水畫的影響。
關鍵詞:龔賢;米芾;山水畫
龔賢是清代“金陵八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風格根據筆墨的變化可以分為白龔、灰龔、黑龔三種。龔賢在山水畫創(chuàng)作方面曾向諸多前代畫家學習,如董源、黃子久、吳鎮(zhèn)、倪云林、米芾、董其昌等人。其中,米芾對龔賢山水畫的風格轉型具有較大的影響。米芾的山水畫具有獨特的南方山水特色,米芾與其子米友仁以獨特的米點皴形成了一種突破傳統(tǒng)的、全新的、水墨淋漓的南方山水畫表現手法,這對龔賢山水畫的風格轉型具有巨大的影響。龔賢對米芾特有的崇拜情結,使其創(chuàng)造出了結構嚴謹的黑龔風格,這極大地改變了龔賢山水畫的用筆,也將傳統(tǒng)的山水畫向現代山水推進了一步。
一、龔賢對米芾的崇拜情結
龔賢在山水畫的學習過程中,臨摹了董源、巨然、米芾、沈周、董其昌等歷代名家,這些畫家大都是南宗山水畫家。由此,龔賢的山水畫中也大多顯示出一種水墨淋漓的南方山水的氣息。米芾與其子米友仁的山水都是在繼承董源繪畫風格的基礎上而創(chuàng)“米氏云山”。龔賢曾在臨摹米芾的《云山圖》時題跋道:“余于此不獨悟米先生之畫,而亦可以悟米先生之書法也。欲得米先生之書畫者,必米先生其人而后可,余于此又復瞠乎后矣?!庇纱丝梢粤私獾矫总赖纳剿媽τ邶徺t的影響很大,龔賢在學習米芾山水畫的過程中清晰地了解到學習米芾的思想精神應該先于繪畫與書法的學習。米芾的山水給人以一種平淡天真之感,這是米芾一生追求的精神境界,也是龔賢山水畫中追求的精神面貌。
米芾的山水畫法對于龔賢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他曾經在一幅山水畫中題跋道:“余弱冠時見米氏云山圖,驚魂動魄,殆是神物。”年僅二十歲就已經將米芾的作品稱為神物,可見米芾之作使其印象深刻,也為龔賢之后的繪畫創(chuàng)作產生了直接的影響。龔賢作為清初畫家,面對突如其來的政治變故,難免風雨飄零,四海為家,而“米氏云山”中平靜安詳的南方山水,使龔賢心中得到了一絲平靜與安慰。
龔賢所處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是在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論之后,龔賢本人十分推崇董其昌,早年曾經學習董其昌的畫,其曾經在一幅畫中題款:“畫不必選師古人,今人如董華亭,筆墨高逸,亦可自師?!倍洳龑γ总赖臅ㄊ滞瞥纾浥R摹過米芾的十余件作品且都有題跋于其上,曾評價曰:“吾嘗評米書,以為宋朝第一,畢竟出東坡之上?!彼远洳淖髌分谢蚨嗷蛏俦A袅嗣总赖墓P法,同時米芾正是董其昌非常提倡的南宗畫家的代表,所以龔賢在臨摹董其昌的作品時,也會間接受到米芾用筆的影響。米芾的行書有“八面出鋒”之稱,對行書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影響,龔賢在用筆方面多學習米芾的行書,因此在用筆方面多是以行書的筆法出現,線條較粗,用線靈活而生動。通常情況下,學習了米芾的行書作品,再去臨摹龔賢的山水作品,更容易體會龔賢在畫面中的用筆,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切身體會到龔賢在學習米芾時所體會到的精神狀態(tài)與藝術追求。
二、龔賢山水畫與米芾山水畫的比較研究
由于米芾尚沒有存世的山水畫,而米芾之子米友仁與米芾的繪畫風格都具有“米氏云山”的特點,因此想要了解米芾對于龔賢山水畫的影響因素,選擇用米芾之子米友仁的山水作品與龔賢的作品進行比較,主要對比用筆、用墨以及意境方面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
(一)用筆
龔賢山水畫中形成的獨特皴擦用筆被稱為“積墨法”,該法形成于五代末至宋初的山水畫法,同時也受到了米芾的“落茄法”影響。從米友仁的《云山墨戲圖》可以看出,米芾山水畫的用筆主要特點就是側筆橫點。龔賢習米芾的米點皴,在部分作品也用橫點皴,又在此基礎之上加以靈活運用,還出現了豎點皴。不同點在于,龔賢的山水畫中山石的邊線相對明確。用筆方面最重要的是龔賢吸收了米芾的行書筆法,因此用筆十分靈活流暢。瞿安在題跋龔氏《山水冊》詩中稱:“工筆米家山,此意吾心會?!彼^“工筆米家山”是指龔賢改造“米氏云山”所形成的新的山水面貌,工筆是形容龔賢的山水畫結構相比于米芾結構更加嚴謹,層次清晰,繁簡得體,濃淡得宜,畫面的用筆更加像細致的工筆畫暈染效果。同時,從現代人的角度看,龔賢的山水畫用筆還類似于西方素描的用筆,沿著山石的結構進行嚴謹而細密的皴擦,由此形成了龔賢所獨有的厚重繁密的黑龔特色。
(二)用墨
米芾的山水中的用墨方式改變了傳統(tǒng)山水純粹用線條勾勒的技法,米芾選擇用深淺不同的墨色橫向點皴,多是先用水罩染一遍,山石的上部用墨稍濃、用筆較密,山石下部用墨稍淡、用筆較疏。而龔賢的“積墨法”也深深受到米芾用墨的影響,龔賢有許多作品都是用淡墨一層層積染而成,墨色逐層慢慢變重變深,最終二者形成一種繁密、厚重的效果。從米友仁和龔賢的作品看,首先,山石內部的結構幾乎都是用不同濃淡深淺的墨色加以區(qū)別的。同時通過對比,可以看出米友仁和龔賢在畫面中對于云的處理方式是相同的,都是通過用較深的墨色襯托云層的潔白。其次,二者用墨都顯得很潤,米芾山水中的潤通過濕筆加以表現,而龔賢的山水中的潤更高級,他的畫面中用墨并不濕,相反有些筆觸還很干,這些都是基于他對毛筆水分充分的控制力而實現的。
(三)意境
龔賢晚年長期居住于南京,所作山水畫往往是以頗為圓潤的山石為畫面的主體,山石的形態(tài)往往顯現于方與圓之間。米芾居住于鎮(zhèn)江,所描繪的山石形態(tài)往往以偏圓的廣角三角形為主。但是因為鎮(zhèn)江與南京相距頗近,所以他們描繪的山石也都是南方地區(qū)所特有的低矮小山,同時由于這兩個地區(qū)地處南方,多雨水,所以他們所描繪的山水主題也十分相似,都具有一種南方自然山水獨有的煙云籠罩的朦朧感。
由于所處的地域相近,所以他們描繪的山水畫的意境也相似。二者在意境的描繪上主要是通過造景來表現,山水畫造景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山石的布局與煙云的處理?!懊资显粕健迸c龔賢畫中山石的布局都是通過大小石頭的堆疊形成一種錯落感,相比之下,“米氏云山”的山石更加整體化,龔賢的山水姿態(tài)各異,石頭的堆砌感更加明顯。二者煙云的處理都是通過留白暈染來表現,留白通常給人一種空靈之感,同時引發(fā)觀者的無限遐想,暈染可以更好表現江南山水煙霧籠罩、飄渺悠遠的獨特意境。相比而言,“米氏云山”之中云層與山的銜接更加鮮明,而龔賢的銜接則是運用筆觸進行過渡,使得云層與山的銜接更加自然,并且更好地顯示出山與山的空間感與距離感。
三、龔賢山水畫風格的轉變
龔賢曾題跋曰:“歷經四十年,而此一片云山,常懸之意表,不意從無意中得之……”由此可知,“米氏云山”對龔賢山水畫的影響十分深遠。龔賢一生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其主要風格經歷了從白龔到灰龔,再到黑龔的過程。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通過大量吸收和學習米芾的行書筆法、墨色的枯濕濃淡變化和山水畫中意境的表達,并逐步地運用在自己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這在其黑龔風格中表現得尤為明顯。黑龔的風格對于龔賢來說是一次變法,但是對于當時的潮流來說就是一種反潮流,由此龔賢也擺脫了潮流的依傍,走上了獨樹一幟的道路。這個道路是基于龔賢對米芾山水長達四十年的深入研究與學習,嘗試將“米氏云山”中用筆、用墨與意境進行吸收與創(chuàng)新,從而將“米氏云山”改造成一種用筆繁密細致、結構嚴謹、山石丘壑重巒疊嶂的山水面貌。
龔賢的山水畫作品早期多以線條勾勒輪廓外加少量的皴擦為主,山石的輪廓勾勒往往較為明顯,山石內部的皴擦技法追求一種若有若無的過渡感,因此山石的造型有著些許曲面質感。龔賢后期的黑龔風格是在極簡的皴法的基礎上,加以深入刻畫,使得畫面層次更加豐富,但是在繁密之上卻不顯繁雜,而是有一種米芾山水中所特有的平淡天真。由此可知,龔賢的山水畫風格隨著其對米芾的學習而呈現出一種獨特的山水面貌,但是依然保留了米芾山水畫最初的精神追求。
四、結語
米芾的山水在龔賢年輕之時,就已使其震撼而“殆為神物”,由此,龔賢內心種下一個不斷汲取山水畫知識與風格的種子。在多年臨摹諸多山水名家之后,他又重新拾起年少時的初心,改造“米氏云山”而創(chuàng)造出自己獨特的黑龔風格,這是一位藝術家不斷追求改變與突破的狀態(tài)。而米芾的山水畫正是龔賢山水畫最初的追求以及最終需要突破的屏障,顯然,龔賢做到了保持初心與突破屏障。同時,龔賢與米芾在繪畫史上,都比傳統(tǒng)的山水畫家要更加具有創(chuàng)新性,二者都是在大量臨摹傳統(tǒng)的基礎上,對山水畫有了新的感悟與體會,從而用自己特有的筆觸與墨色變換描繪心中的山水。米芾的山水畫風格的出現,在中國山水畫史上具有極大的意義,因為米芾的山水風格與之前的山水畫家迥然不同。龔賢學習米芾的山水畫用筆,在此基礎大大改變了傳統(tǒng)山水畫的用筆,形成了龔賢所特有的“積墨法”的風格特色,形成了一種不同于傳統(tǒng)的點皴法,并且使得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更進一步向現代山水畫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傳席.中國山水畫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
[2]龔賢.龔賢山水畫譜[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8.
作者單位:
江蘇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