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關鍵詞】針灸;盆底康復治療;慢性盆腔疼痛
盆腔疼痛可誘發(fā)患者盆腔炎癥以及充血,患者可出現(xiàn)腹部疼痛、腫脹等表現(xiàn),特別是患者過度勞累后可出現(xiàn)加重的趨勢。當前臨床中對該病主要采用康復治療進行干預,但療效不太理想。本次研究分析探討了針灸聯(lián)合盆底康復治療對慢性盆腔疼痛綜合征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到我院進行治療的30例慢性盆腔疼痛綜合征患者進行研究,通過隨機數(shù)表法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患者15例,年齡21~45歲,平均(37.53±3.28)歲;對照組患者15例,年齡20~43歲,平均(37.21±3.1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患者行盆底功能康復治療?;颊呷「鞣N體位均可進行訓練,患者于吸氣時盡量收縮肛門,保持收縮狀態(tài)10s左右,并于呼氣時將肛門盡量放松,保持10s左右。直至患者對訓練熟練掌握,隨后逐漸對收縮次數(shù)進行增加,每日3次。
1.2.2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針灸進行治療?;颊呷⊙雠P位,取關元穴、氣海穴、中極穴、歸來穴、三陰交穴、足三里穴等穴位對患者進行治療。首先對上述穴位進行常規(guī)消毒,取0.3mm×40mm毫針對患者行垂直刺入,采用捻轉提抽等手法對患者進行施針,直至患者出現(xiàn)酸麻感為宜。同時采用平補平瀉法于穴位留針30min,留針期間每10min行針1次,每日1次,在患者經(jīng)期停止行針。
13觀察指標臨床療效對比。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且消失時間>4周,未復發(fā);有效:癥狀改善,且改善時間超過2周;無效:臨床癥狀并未改善。
盆底功能障礙率對比。包括盆底餡窩疝、子宮頸脫垂以及膀胱脫垂等。
疼痛程度對比。采用VAS進行評估。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療效對比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P<0.05),見表1。
2.2盆底功能障礙對比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盆地功能障礙總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疼痛程度對比觀察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3。
3討論
慢性盆腔疼痛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婦科疾病,具有病程長等特點,對患者健康與生活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當前臨床研究表明,該病的發(fā)病因素尚未明確,可能與子宮腺肌病、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以及盆腔炎等疾病有關,由于發(fā)病因素尚未明確,因此在臨床中對該病的治療也具有較大難度。針灸是我國中醫(yī)的重要治療手段之一,通過對患者穴位進行刺激,從而疏通經(jīng)絡,改善血液循環(huán),從而達到改善癥狀的目的。
在本此研究中,通過對患者行針灸聯(lián)合盆底康復進行治療后發(fā)現(xiàn),患者臨床療效得到顯著的提高,同時有效降低了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減輕了患者疼痛感,對患者預后具有積極影響。
綜上所述,針灸聯(lián)合盆底康復治療對慢性盆腔疼痛綜合征患者具有顯著療效,值得廣泛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