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楷平
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發(fā)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新課程把估算內容穿插于各年級各階段的學習中,涉及估算的內容比較多,尤其是乘、除法運算中,更多的需要運用估算方法。同時,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計算機的廣泛使用,降低了大數目計算要求,但卻對估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發(fā)展估計意識,培養(yǎng)估算能力,將成為數學教學的一種必然趨勢。然而,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卻發(fā)現,估算教學和教師預料不一致,學生的估算能力(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是那么不盡人意,存在以下幾個原因:
(1)估算意識不足。學生一開始接觸到的計算的練習中,養(yǎng)成了計算要準確,計算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深刻印象。同時,低段學生的天性也決定著他們想要算的最準。所以一拿到題目,學生不自覺的提筆就算。
(2)估算策略單一。學生在用估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時的能力較差。由于單純的機械訓練和估算經驗的缺乏,學生的估算能力很薄弱,面對估算問題時,他們往往只有看到“大約”兩字會想到估算方法,更加不用說要根據問題的具體情境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在估算中,往往只是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數字估成整十數、整百數再計算,把估算當成簡單的近似計算了。學生體驗不到其中的簡化思想,更加不用說體驗到估算的意義。
(3)估算意義不明。在數與計數中學習內容中,估算是一種計算方法,它的基本功能是在不需要精確計算時使用它來快速計算;同時它還經常充當驗算的角色。
從以上現象可以看出,我們的學生沒有主動參與估算過程中來,缺少了必要的內在學習動力。我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使學生自發(fā)產生估意愿,形成估算意識,掌握估算策略,最終達到提高估算能力的目的。
(一)拓展估算空間,滲透估算教學
1.捕捉可利用課程資源,貫穿估算教學
低段數學教材中明確涉及估計或估算內容的有一年級上冊《比一比》、一年級下冊《100以內數的認識——比大小》、二年級上冊《100以內的加減法估算》、二年級下冊《萬以內數的認識——近似數》。但細細研讀教材,估算還在數學教材的許多領域留下深深的足跡。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努力嘗試創(chuàng)設和捕捉一切可利用的估算教學的課程資源,讓估算與數與計算、統(tǒng)計與概率、圖形與空間等聯(lián)系在一起。
2.抓住課堂計算教學契機,滲透估算教學
估算教學要與具體情境相結合,與解決問題相聯(lián)系。例如在二年級上冊加、減法估算中,有這樣一道題目:媽媽帶100元錢去商店買下列生活用品。熱水瓶28元,燒水壺43元,6個杯子24元,問:媽媽帶的錢夠嗎?學生大都是一拿到題目,先算出28+43+24=95(元)。因為95<100,所以判斷夠了。只有當老師反復提醒,要精確計算嗎?才會有寥寥幾個學生想到估一估的方法。在教學中,可以作以下改動:把熱水瓶的價格28元中的數字“8”給蓋住了。這樣學生就無法精確計算,促使采用估算方法。因為43+24=67(元),熱水瓶的價格沒有超過30元,肯定夠了。在解決問題后,學生自然會感悟到估算的作用。
(二)搭建應用平臺,鞏固估算能力
1.在各類型的內容中,運用估算方法。
學生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后,重要的是讓學生去運用所學的方法,讓學生真正體會估算的價值,從而產生持久的估算動機。結合計算時,運用估算去檢驗解決問題是否合理、計算是否正確;在空間與圖形中,通過讓學生觀察后估一估,比較圖形的大小;在統(tǒng)計與概率中,結合數據的收集與整理,認識統(tǒng)計圖表、估算可能性的大小等等;在生活中,可以讓學生估一估彈珠的粒數、書本的價格、房屋的高度等。
2.在多層次的練習中,應用估算方法。
由于學生各方面所受的影響,學生之間的數學知識和數學能力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練習要有一定量的基本題和變式題;要有綜合題和開放題;要有好的數學問題,以積累數學經驗,感悟數學思想。因此,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三個層次的作業(yè)。第一層次,設計富有趣味性的基礎題,例如找朋友,讓學生在快樂的練習中提高自信心。第二層次,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題,例如走迷宮,規(guī)則是“不算得數,朝得數大的方向走,看誰先走到終點”。第三層次,設計與生活經驗密切聯(lián)系的、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和綜合性的練習。同時要求學生必須很好完成第一層次的練習題后才能完成第二層次的,以此類推。一段時間下來,學生越來越喜歡做數學題了,更喜歡挑戰(zhàn)難題了, 經歷了多種估算策略的優(yōu)化過程,培養(yǎng)思維的變通性。
(三)完善評價體制,發(fā)展估算能力
在新課標的理念下,我們應力求注重過程性評價、激勵性評價和指導性評價。同時,在評價中應關注學生估算的結果和估算的方法。估算不同于計算,允許有一定誤差,它可能在一定范圍內都是正確的,不是誰的答案和準確答案最接近,誰就估的最好。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制定不同的檢測試卷。第一階段,檢測學生估算的基本能力的掌握程度,試卷偏向基礎。第二階段是數學估算的綜合能力,主要是指靈活、主動地運用估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例如根據提供的一周的天氣情況,猜測接下來的天氣等。
同時,我們采用書面檢測和口頭檢測兩種方式。書面檢測要求學生寫出估算過程和大致范圍,同時按照學生交卷的先后記錄答題時間,檢測學生熟練程度。根據學生的不同表現給予不同數量的“小紅花”獎勵,并且讓學生把這些紅花貼到墻上,期末的時候比一比誰的紅花做多??陬^檢測則是讓學生根據生活實際,對生活中的事或物體進行估計,比如,估一估一個蘋果、一袋糖的質量,門的高度、走廊的長等等。
在估算教學的道路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就讓我們且行且反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