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
一位老人來到一個貧瘠的山村,教給村民們點石成金的咒語,囑咐他們念咒語的時候千萬不能去想喜馬拉雅山的猴子,否則咒語就會失效??墒谴迕駛冊绞翘嵝炎砸巡灰ハ?,腦海中的猴子越是清晰,最終,無人成功。
那個優(yōu)秀的“別人家的孩子”就像提故事里的猴子,我們越不想看到TA,TA就越是會出現(xiàn)在我們腦海里。而只要一想到下A,我們內心的平靜就會被打破,壓力倍增。久而久之,TA好像真的成了我們前進道路上的“阻力”。
同齡人壓力,少年也識愁滋味
子鶯 河南省鄭州市第十九中學
Silence 南京大學
@子鶯:我身邊那個“別人家的孩子”應該就是我的同桌吧,她成績常年排在班級前五名,平時寫卷子速度比我快太多,一道數(shù)學大題我要想好長時間,她一會就能完成解答。關鍵是她學習看起來一點都不費力的樣子,有時候大家晚上回去還會做做題看看書,她到點就準時休息。感覺她是我永遠都沒辦法趕上的那種人,雖然我們關系不錯,但有時候真的還挺自卑的。
@Silence:第一次聽到同輩壓力這個詞是在中學英語課上,但中學時,同學之間主要也就是比比成績,自己成績還算可以,所以其實對所謂同輩壓力沒什么感覺。但到了大學就不一樣了,大家都是經(jīng)過高考篩選的優(yōu)生,而且總有那么一群人,不僅成績好,還有很多特長,社交能力也強,他們給人帶來的壓力真的非常強烈。這些能力都是日積月累而成,不是馬上就能提高的。晚上睡前想到這些就容易焦慮,覺得自己哪兒都不如別人。
每個人一生都要面對來自同齡人的無形壓力,心理學上把它稱為“競爭型同輩壓力”,很多人都有過被這種壓力折磨得夜不能寐的經(jīng)歷。我們就像是處于人生的賽道上,環(huán)顧四周,最可參照的“對手”就是我們的同齡人。我們明明年紀相仿,我憑什么要輸給你?這種念頭一旦形成,“喜馬拉雅山的猴子”就住進了我們的腦海,阻礙著我們人生中那些“點石成金”的時刻。
這只“猴子”是如何讓“咒語”失效的
偷走幸福
“競爭型同輩壓力”來自所處群體同齡人之間的競爭。無論我們自己是否優(yōu)秀,只要當我們發(fā)現(xiàn)其他人在某一方面比自己更優(yōu)秀的時候,就會產(chǎn)生“相對剝奪感”,很難再為自己取得的成就感到滿足和自豪,反而可能會表現(xiàn)出憤怒、自卑或不滿,這只“猴子”就這樣將我們的幸福悄悄偷走了。
擊垮自信
自信源于我們對自身能力和價值的充分肯定,但當我們還不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優(yōu)勢和目標時,就會不停地將自己和同齡人進行對比。一旦某方面被別人超越,我們就可能陷入“我不如TA優(yōu)秀”的全面自我否定之中,不斷出現(xiàn)在我們腦海里的“猴子”,就這樣迅速擊垮了我們脆弱的自信心。
制造焦慮
這只反復出現(xiàn)的“猴子”會占據(jù)我們的大腦,把我們渴望獲得別人認可的正當需求,變成一堆“別人都比我優(yōu)秀”“我是最差的”之類的非理性想法,繼而對未來產(chǎn)生迷茫和恐懼,在被自己無限放大的焦慮之中,跌入自卑與失敗的惡性循環(huán)。
四招教你趕走腦海中的“猴子”
看清真實
人們看到了愛因斯坦、愛迪生的巨大成功,
卻忽略了他們也曾是有閱讀障礙的孩子。幾乎任何人的一生都有兩面,一面是快樂、幸福,一面是挫折、痛苦。所以,我們要坦然接受別人身上有比我們優(yōu)秀的地方,但這并不影響你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說不定在其他人眼里,你也是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呢。
聚焦自我
當壓力出現(xiàn)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提問來調整思維聚焦點。問問自己“我目前擁有什么”“我真正想要什么”“我可以如何實現(xiàn)”……將目光放在自己身上,我們才能夠看清自己,發(fā)現(xiàn)自身的閃光點,探索屬于自己的人生節(jié)奏,而不是在無謂的羨慕嫉妒中消耗我們前進的能量。
付諸行動
“別人家的孩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把TA變成了那只“喜馬拉雅山的猴子”,執(zhí)著于它帶給我們的挫敗感,而看不清真實世界。所以,如果我們對照“別人家的孩子”,發(fā)現(xiàn)對自己現(xiàn)在的某一方面還不夠滿意,想要做得更好,那就去行動吧。當我們專注于行動時,“猴子”就會灰溜溜地離開了。
選“對”對手
追求優(yōu)越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成長動力。而成長,本來就是相對于過去的自己而言的,與他人無關。所以,在成長過程中,選對競爭對手才是最重要的。日本作家岸見一郎在《被討厭的勇氣》中說,不要和他人競爭,比現(xiàn)在的自己更進一步才是價值所在。只要比昨天的自己做得更好一點,你就已經(jīng)在變優(yōu)秀了。
總結時間有人說,人生必有競爭,但競爭卻不是人生。當你再次感到來自同齡人的壓力,并開始懷疑自己時,就趕緊在心里默默念咒語吧——“走開,你這只喜馬拉雅山的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