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陶宇
每個孩子在父母的眼中都是最出色的。孩子的第一次翻身,蹣跚的第一步以及咿咿呀呀說的第一句話,都讓父母驚喜和贊嘆?!皩殞氄姘?!”生活中處處可聽見這樣的贊揚聲。大多數年輕的父母都懂得賞識孩子帶來的正面效應,但是,有些父母并沒有理解賞識的真正內涵,盲目賞識不僅不能讓孩子從中獲益,反而會給孩子的健康成長帶來各種的問題。所以要讓孩子積極自信地健康成長,家長必須正確地認識“賞識教育”,避免進入賞識誤區(qū)。
【案例】
明明很喜歡畫畫。可是有一次展覽作品的時候,他噘著嘴說:“不論我畫成什么樣子,老師都會說畫得真不錯。薇薇(班上的小朋友)亂涂亂畫,老師也會夸她,還獎勵給她和我一樣的小貼畫,真沒意思!”慢慢的,明明就對老師的夸獎越來越不屑了。
晨晨也是從小被爸爸媽媽夸大的,他們常常把“你真棒”掛在嘴邊,晨晨剛咿呀學語,大家就夸獎她:“寶寶真聰明!”甚至連發(fā)脾氣耍性子的時候也不忘夸贊:“晨晨真有個性!”可隨著晨晨慢慢長大,晨晨的父母和老師漸漸發(fā)現一個嚴重的問題:晨晨只愿聽好話,不能聽任何批評,而且經受不起一點點挫折。
【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老師忽略小孩子的表現好壞,盲目且千篇一律地表揚所有孩子,這讓明明覺得自己不論表現得怎么樣,都會得到老師的表揚。久而久之,明明就會變得不愿意積極地表現自己,失去自信心和進取心。而案例中的薇薇從小到大從父母口中聽到的都是表揚的話語,即使發(fā)脾氣父母也不會指出她的問題,慢慢的,當薇薇的交際圈越來越大以后,周圍的人并不會像薇薇的父母一樣夸獎她、贊揚她,一旦別人指出問題,孩子心里就會難以承受,自尊心和自信心會嚴重受挫。
和案例中的明明、晨晨一樣,不少孩子在盲目的表揚和肯定中極易自以為是,甚至出現沮喪、憤激、退避或敵對的行為,家長卻渾然不覺。其實,過度賞識和不必要的贊美,并不能有效表達你對孩子的喜愛,在一定程度上還會讓孩子過于依賴外在的評價,而沒有真正投入到事物本身,久而久之,還會弱化孩子的責任感和上進心,缺乏做事的動力,甚至變得自私自利。
賞識是父母發(fā)自內心對孩子的欣賞,這種欣賞不僅可以通過夸贊的語言表達出來,也可以在不經意間,通過表情、肢體動作流露出來。而這些微妙的信息,孩子都可以敏銳地捕捉到。所以,真正的賞識是由內而外的賞識,這樣才能夠真正發(fā)揮賞識教育的作用。那么父母究竟該如何賞識孩子呢?
打破設想,真正認識孩子
就像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完美的自己一樣,所有的父母心中都設想了一個完美的孩子的形象。但是現實中你的孩子可能并不是你設想中的樣子。所以,父母首先要打破自己心中的對孩子的設想,不要用自己的設想去衡量孩子。要真正從現實出發(fā),去認識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這是賞識的前提。
找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都有自身的特別之處。父母千萬不要用別的孩子身上的優(yōu)點來對比自己孩子身上的不足。父母要擦亮眼睛,找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并及時強化,讓孩子的優(yōu)點在你們的欣賞和贊美的眼光中發(fā)揚光大。
賞識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聰明
當孩子表現不錯的時候,父母千萬別說“你真聰明!”其實每個孩子的智力水平相差不多,且智力水平是先天因素,孩子無法改變。除了先天因素外,一個人的成功更重要的還要靠后天的努力。而后天的努力是可以改變的,多努力一點,成功的希望也就多一分。所以,父母應該賞識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聰明。
通過別人來賞識孩子
除了父母的肯定外,孩子很渴望從別人的口中聽到對于自己的評價,當孩子不確定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印象是好是壞時,父母適時把別人的賞識傳達給孩子,這樣可以增強孩子的信心,激勵孩子更加努力。所以,當孩子表現好或者取得進步時,父母可以借別人的嘴巴說出賞識孩子的話。比如,“王阿姨覺得你很有禮貌”等。
孩子進步了要及時鼓勵
孩子的表現好壞,父母一定要看在眼底,記在心底。當孩子進步時,父母不要泛泛夸獎孩子做得好,而是應該說出孩子這一次表現比上一次好在哪里,這樣才能激發(fā)孩子的積極性和進取心,爭取下一次表現得更好。鼓勵孩子一定要及時夸獎,以免孩子因沒有得到及時鼓勵而失望,這樣就會大大削弱賞識效果。
在犯錯中賞識孩子
孩子犯錯不可避免,他們需要在不斷犯錯、糾錯的過程中成長起來。所以,父母不要揪著孩子錯誤不放并因此責怪或打罵孩子。當孩子犯錯時,父母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不要為發(fā)泄自己的憤怒情緒而口不擇言,說出傷害孩子的話。要想解決問題,父母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用賞識的態(tài)度與孩子溝通,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及時改正。在孩子的錯誤中發(fā)現優(yōu)點,比嚴肅的批評打罵更有作用。當孩子犯錯后勇于承擔并改錯時,也要及時給予表揚。比如,孩子踢球時破壞了家中的物品,父母不要立刻責罵,而是從另一個角度去引導:“我發(fā)現你踢球踢得很準啊,不過,踢壞了家里的東西就不好了,我們可以到球場去踢球,看看你能不能精準地踢進對方的球門。”
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是我們老師、家長的希望,無論孩子是怎樣的,我們都要抱著“賞識”的心態(tài)去對待孩子,讓孩子在賞識中快樂積極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