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婷
清冽這個詞語,只能用在初春,或者暮秋。
初春,陽面的積雪已消融,露出了青黃的草皮,背陰的地方卻還躲著幾攤固執(zhí)的雪,逼著太陽發(fā)威??商柨粗邟焯炜?,氣溫卻跟逗你玩兒似的,斜睨著那些急著愛美的姑娘,露出一臉壞笑。
暮秋和炊煙最配,遠處的山巒在薄霧中不損分明。云不緊不慢,一陣微風吹來,炊煙就跟著云跑了。一說起炊煙,小學生都能脫口而出“裊裊”二字,的確,你想破頭腦也未必能有更好的詞匯。裊裊,是柔弱的、繚繞的,“不聲如動吹,無風自裊枝”。
裊裊,可以是炊煙,可以是垂柳,亦可以是余音。姿態(tài)優(yōu)雅,不急不緩,自帶仙氣。倘若這股仙氣飄在了夏天,可真是煞了風景,試想,汗流浹背頂著毒辣太陽的人兒,看見此刻炊煙,絕不會生出半分雅致,反倒給心火添了把干柴。
古人對“清冽”的詮釋,尤為豐富。宋代文人柳宗元在《至小丘西小石潭記》中寫道:“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背踔浮八吻宥洹?,后來又引申至氣味和聲音,酒味清醇,可以說口感清冽;聲音清亮悠揚,可以說歌聲清冽,古書中常有褒獎女子“聲如珠玉”,強調的是清脆、干凈、利索。
雖釋意豐富,“清冽”二字,紙上讀來總還是覺得寒瑟,李格非在《洛陽名園記·叢春園》中道:“予嘗窮冬月夜登是亭,聽洛水聲,久之,覺清冽侵人肌骨,不可留,乃去”。時節(jié)從秋移到了冬,一句“不可留,乃去”,添了不盡的蕭索和寂寥。
冬日太過清冷,還是初春和暮秋活潑。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道:“秋露造酒最清冽?!爆F代人常想古時人,行遍南北、嘗遍百草,縱是自在。彼時若有微信,“藥神”也許會在朋友圈發(fā)一張背著藥筐的背影,逆著光,還要配這句“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最后添加定位,這是一定要加的。
當代作家蕭平在《三月雪》中描述:“走近山腳的時候,忽然一陣春風吹過,帶來了清冽的花香?!闭€寒,花開未開,冷香泠泠,腳步也會歡快許多吧。
冽因清而透明。何其芳在《秋天》中有一句:“溪水因枯涸見石更清冽了?!毕螘r會枯?慣常是在暮秋。所以,清冽的最佳拍檔,就是初春和暮秋。
筆行至此,仿佛做了一道證明題,坐實我對初春與暮秋的狂熱,清冽不但未能冰冷這狂熱,反徒增了幾分冠冕和體面。
的確,夏太熱鬧,冬太蕭索,春秋不冷不熱,剛剛好。
年少之時,寒暑假必要遠行。擠過八月北京的天安門廣場,登過臘月里的泰山,頂著鵝毛大雪只為看一眼日出。
如今,不再恰同學少年,那些蔚為壯觀的歲月,夾在了偶爾翻開的時光里。
有些東西枯涸了,有些東西更清冽了。
聽雨,不必非上普陀,自家檐下,也是好景致;登山,不必劃定山頭,無名土坡,也自在爽快。
景不必雜,人也不需多。
交淺不言深,不拒千里之外,不擠一步之間??淳罢f景,有事言事,人生后半,清冽社交,腳步歡快。
[怦然心動]
清冽的意思就是“清澈”,當聯(lián)想到和清澈有關的事物,比如清冽的溪水、清冽的花香、清冽的酒水,我們可以將清冽的意思分解為:清爽、潔凈。由是,我們就能理解本文作者為何喜歡將清冽置于初春和暮秋兩個時節(jié):夏太熱鬧,唯有初春,我們能避開百花爭艷,嗅得春花清冽的芳香;冬太蕭索,唯有暮秋,我們能避開千里冰封,看得到溪水清冽的身影。從作者對清冽的理解和偏好的季節(jié)來看,她向往的是一種清爽、潔凈的人生。誠如作者所言,隨著歲月的增長,“有些東西枯涸了,有些東西更清冽了”。生命的腳步在光陰的淘洗下,變得越來越輕快,越來越自在,這種刪繁就簡的時光,就是一段“清冽”的人生。
【文題延伸】輕盈的生命;簡單的美好;人生是一道減法……(小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