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濱豐
在十字路口等紅燈,看到一輛電動車上,母親轉(zhuǎn)頭沖后座上的兒子喊:“快拿書出來背。人家都會了,就你還不會!”那種恨鐵不成鋼的焦慮,隔著一米遠都能感受到。
兒子慢吞吞地掏出課本,翻開。
“雨停了,天空……”“天上!”“天上有座……”“有一座!”“有一座橋……”“美麗的橋!”一路都是后座的背誦與前座的糾錯,火藥味愈加濃烈。
我能體會到這位母親的焦慮,因為我昨晚才經(jīng)歷了一場與孩子的互相折磨。
帶孩子復(fù)習(xí)拼寫,我念“t-u-o……tuo”,小朋友一邊念“d-u-o……duo”,一邊寫出了“b-u-o”,把“t”混淆成了“d”,又把“d”寫成了“b”,小小年紀手眼口完全不協(xié)調(diào)。
一頭是一廂情愿的強拉硬拽,一頭是完全不在狀態(tài)的莫名其妙,結(jié)果就是兩頭都不愉快。我們倆氣鼓鼓的都不說話,最后還是一位專業(yè)老師的話點醒了我,她說:“雖然你大學(xué)學(xué)的是教育專業(yè),但因為長期不在這個行業(yè),教育的方式方法早已陌生。所以教孩子容易以己度人、強人所難?!?/p>
冷靜下來后,我嘗試切換腦回路:“其實拼音王國里有很多故事啊?!焙⒆诱0椭笱劬Χ⒅?,一臉期待。
“你看啊,漢語拼音分兩個部落,一個部落叫聲母,駐扎在紫金山;一個部落叫韻母,駐扎在牛首山。兩個部落的人都很好客,都喜歡交朋友。他們交朋友的時候,總是帶上四種禮物,就是四個聲調(diào)……”我一邊說,一邊觀察孩子的反應(yīng)。我注意到孩子聽得很認真,遠沒有之前的不耐煩。
我繼續(xù)講:“一個聲母就是一匹白馬,拖著后面的韻母也就是馬車。白馬和馬車不能搞錯,如果搞錯,那馬車里的公主再也回不了家了……”
“爸爸,你這個故事真有意思。”孩子哈哈大笑。我再教她念,她沒再寫錯,她說“馬車可不能亂開,不然就糟糕啦”。
所以,所謂的“油鹽不進”,也許是我們在“進”上自以為是、瞎用蠻勁,最終導(dǎo)致了收效甚微,還影響親子關(guān)系。
中國太極講究用巧勁,要利用對方力道方向?qū)ζ淦平?,借力打力。異曲同工的是,教育上也要善于“借力”?/p>
小區(qū)里有個常碰面的李大媽,是一名退休教師,她的孫子名叫跳跳,很是調(diào)皮,學(xué)習(xí)成績不理想,隔三岔五被父母訓(xùn)。
李大媽發(fā)現(xiàn)跳跳喜歡公交車,關(guān)于公交車的很多知識無師自通,于是在這方面動起了腦筋。
每天接送上下學(xué),李大媽都堅持帶跳跳坐公交車。一路上,李大媽和跳跳觀察車的構(gòu)造、部件,一起看窗外風(fēng)景,講沿途地名典故。李大媽還和跳跳一起查閱資料,繪出一張南京公交線路簡圖。再后來,只要出門,跳跳準會早早起床研究線路圖:哪條線換哪條線,怎么轉(zhuǎn)最快捷,怎么坐最方便……
現(xiàn)在碰到李大媽,她總是匆匆跟在跳跳身后,一問去哪兒,多半回答:“今天孫子要帶我坐公交車去某某公園?!本瓦@樣,跳跳不僅成了城市交通小能手,學(xué)習(xí)上也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脈?!鞍パ?,現(xiàn)在上什么課都認真多了,會主動提問,也會自己總結(jié)……”李大媽一臉欣喜。
我不禁想起上大學(xué)時,曾在某本教育雜志上讀過的一篇文章。
文章里寫,一名小學(xué)老師想在班級開展一場特長展示活動,以此激發(fā)學(xué)生們的活力。唱歌、跳舞、繪畫、跳繩、打乒乓球……除了一個孩子,班里其他同學(xué)都報了自己的“拿手絕技”。
老師鼓勵這個孩子也參加,但孩子很自卑,堅持說自己沒有特長。老師沒有放棄,一直耐心引導(dǎo),孩子最后問老師,削梨算不算特長?因為每次家里來客人,爸爸都喊他削梨或者削蘋果招待客人。老師一聽,當即點頭應(yīng)允。
活動當天,在大家好奇的圍觀中,這個孩子干脆利落地削下一整條細細的果皮,足足有兩米多長,手里的果肉也是圓潤飽滿。他這一番演示,贏得了同學(xué)們的熱烈掌聲。打那以后,這個孩子學(xué)習(xí)來了勁,成績慢慢有了起色。
我至今都記得這個故事,不僅因為這個故事很溫暖,也因為它包含著耐人尋味的教育智慧,值得我深思、借鑒。
教育之難,很多時候就是難在因材施教、因勢利導(dǎo)。每個孩子的進階路上,都隱藏著一個又一個支點,找到這些支點,就可能不斷撬動孩子的信心與潛能,幫他打開一個個嶄新的局面。只是這找尋的過程,需要潤物無聲。
編輯 喬可可 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