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琳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并非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事情,而需要漫長時間的積累與反復的記憶、書寫、練習,正所謂業(yè)精于勤,容不得半點馬虎,除此之外,語文作為人文學科更需要師生共同情感的傾注,讓學生體驗成功,更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激趣;進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最重要組成部分?!碑斍靶W語文教學是全校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學生成人成才的基石,沒有良好的語文學習做積淀很難學好其他學科,因為小學階段所有學科都是融會貫通的,而語文更是銜接其他學科的橋梁。
一、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興趣缺失,聽說能力不扎實
低年級的語文課程比較枯燥,每天糾結于識字、組詞、造句,導致孩子們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一味機械性地去記憶字詞很難讓孩子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課堂效果顯著,但課后練習不充分
目前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課堂上孩子們的學習效果都比較好,但課余時間練習不充分。低年級語文的學習僅僅依靠課堂是遠遠不夠的,課堂上有限的時間雖然能夠將知識點講得通透,益于學生理解,但低年級詞匯的積累必須要依靠課余時間下苦功夫勤學苦練才能熟記于心。
(三)學習能力相對較差的同學情感比較脆弱
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們就像天之驕子一般沉浸在老師的青睞和父母的喜愛之中,幸福指數(shù)相對較高。而學習能力較差的同學因為學習習慣以及勤奮程度相對欠缺一些,所以成績相對靠后,雖然這些同學學習成績相對靠后,但自尊心卻很強,內(nèi)心也比較脆弱,他們更渴望成功也更渴望被老師夸獎,所以小學語文老師應該把一部分精力放在這些同學身上,讓這些孩子體驗成功的樂趣,以此來激勵孩子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之中來。
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對策
(一)激趣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充滿好奇心才會對未知的知識充滿期待,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自發(fā)、主動地去學習。語文學習無非就是聽、說、讀、寫四大步驟,而其中的聽與說是學習語文的基礎,讀與寫是終極目標,也是檢驗語文學習成績的重要指標,所以對于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而言,培養(yǎng)好學生的聽與說能力尤為重要。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行之有效的聽、說能力培養(yǎng)計劃,按照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因材施教。
(二)反復練習,引導孩子前進
語文學習必須要積累大量的生字、詞匯、句式以及美文段落,對于小學生而言最難的莫過于生字、生詞的積累。這件事看似容易,但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而言確實比較困難,因為他們不明白學習語文這一學科的重要性,更沒有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所以不愛動筆、不愛學習、不認真、不仔細,學得勉強,經(jīng)常出現(xiàn)錯誤,成績難以得到提高。這個時候老師不能過于急躁,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認真引導孩子反復地練習,糾正孩子的書寫方式,引導孩子發(fā)現(xiàn)自身的錯誤并進行及時的改正,耐心為孩子講解,利用課上及課余時間,讓學生經(jīng)常聽寫生字、詞組、古詩詞,對每個學生對生字、詞語的掌握程度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甚至可以用結對子的方式讓孩子們自愿組合互相幫助,從而快速提高語文學習成績。教師切記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多一點愛心、多一點耐心、多一點責任心,引導孩子不斷前進。
(三)課余時間耐心輔導,引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是學生在漫長的學習生活中逐漸養(yǎng)成的較為穩(wěn)定的行為傾向。對于小學生而言,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有:上課認真聽講、能夠遵守課堂紀律、課前充分預習、課后及時完成作業(yè)、掌握正確的書寫方式、勤于動腦、善于思考、能夠仔細檢查作業(yè)完成情況以及保持書本的清潔等。除此之外,課堂上保持正確的坐姿、堅持健康的用眼習慣、適當?shù)剡M行眼部按摩緩解眼部疲勞、養(yǎng)成誦讀經(jīng)典的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在校園內(nèi)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放學回家后以及節(jié)假日課余時間學生也需要堅持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放學回家后第一件事是完成當天老師所布置的作業(yè),老師要提醒孩子按時完成作業(yè),盡到監(jiān)督提醒的責任,家長也需要督促孩子完成作業(yè),教育要形成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家長為輔助的合力才能更好地育人,才能取得更加顯著的效果。在孩子開始寫作業(yè)前,家長可以先敦促孩子養(yǎng)成收拾書桌的習慣,讓孩子先把書桌上那些與學習無關的東西移除,只保留單科作業(yè),這一科作業(yè)做完之后再把下一科作業(yè)拿出來,這個看似簡單的過程其實是幫助孩子始終把注意力放在當前的作業(yè)上。特別是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這樣刻意的訓練非常有必要,這也是培養(yǎng)孩子專注力的重要途徑。對孩子寫作業(yè)時坐姿的糾正以及用草稿的習慣等,不僅需要老師的反復強調(diào)也需要家長在監(jiān)督孩子完成家庭作業(yè)時時刻注意。
(四)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進而享受成功的喜悅
對于語文教師而言,最不缺乏的就是褒獎的詞匯與贊美之言,所以對孩子們我們不要吝惜贊美之詞。對于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孩子而言,老師的肯定與贊美是他們繼續(xù)前行的能量站,是繼續(xù)摘取桂冠的動力。對于成績稍微差一點的孩子而言,他們在班級里與其他同學相比會充滿自卑感,長期的不自信會導致他們即使有想法、有觀點也不敢輕易地舉手發(fā)言,長此以往其他同學會更加鄙視他們,周而復始就會陷入惡性循環(huán),導致更難提高成績,而成功對他們而言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因此,作為一個合格的語文老師,必須要時刻關注這些孩子們的內(nèi)心波動,要嘗試著降低對他們的要求,甚至可以采取分層教學,讓成績差的孩子獲得成功的體驗,找回自信心,燃起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能夠積極主動自信地投入到語文學習實踐中來。
(五)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注重情感的體驗和交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有營造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才能激發(fā)學習的主動性。而且教學活動是師生互動的雙邊活動,教學過程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的過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要善于發(fā)掘情感因素,激發(fā)學生的渴望與滿足,促使學生對語文學習活動本身的追求,盡可能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情感氛圍。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和人格,人都是有感情的,尤其是小學生,他們的情感相對于成年人而言更加純真、更加豐富,也更容易受到傷害,但他們也希望老師能夠像對待大人一樣平等對待他們。所以課堂上老師要盡量以平和的心態(tài),親切的微笑,信任的目光,愛撫的動作,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意愿,堅決不用極端的甚至是刻薄的語言對待孩子,多用一些激勵的、信任的、睿智的語言回應孩子,在孩子與老師之間架起一座彼此信任的橋梁,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到和諧、融洽、民主、平等的語文學習中。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不僅是教書的過程,更是育人的過程。作為老師,一定要多一些愛心、多一些責任心、多一些耐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及時改變教學方法,這樣才能迅速地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zhì)量,讓全體同學共同進步,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悅。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黃學軍.教師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可為及其限度[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17(01).
[3]王艷冬.怎樣營造好小學語文的學習氛圍[J].新課程(小學),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