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唐]李白《將進(jìn)酒》
漢字是黃帝命史官倉頡創(chuàng)造的,不是民間自發(fā)形成的,因為造字者總是從封建統(tǒng)治者的角度進(jìn)行造字,如“美”就是帝王在面對江山和人民時所發(fā)出的觀感。帝王把自己比作牧羊人,把人民比作羊群。
我們把“美”字拆開,可以得到“大”和“羊”這兩部分。其中,“大”就是《說文解字》中“皇,大也。三皇,大君也”中所說的“大”。三皇時代,中國國土遼闊如海,有所謂的“大九州”和“小九洲”之分。(我們熟知的神州只是“大九州”之一。黃帝登位后由于“德不及遠(yuǎn)”,便將中國疆土縮小為“神州”,即“小九州”)。
正因為人民生活在土地上,所以代表人民的“羊”字便寫在了代表疆土的“大”字的上面。
古代帝王總喜歡把治國與烹調(diào)相比擬,即“治大國若烹小鮮”,因此,“美”又有了引申義——“味甘”?!懊馈钡陌l(fā)聲也與“大”有關(guān),因為疆土大如海,所以“海”字中表示“迷?!敝x的“每”便成了“美”的發(fā)音。下面,請大家仔細(xì)觀察“美”字的演變過程:
遠(yuǎn)古時代,古人有祭祀的習(xí)俗,祭天祭神中以牛、羊、馬三牲為大獻(xiàn),以表示對天地的尊重。
從上圖的甲骨文中可以看出,“美”字宛如一羊頭人在舞動,可見,戴羊頭面具或者牛頭面具是用來證明祭師的身份尊貴。金文、篆文基本延續(xù)了甲骨文中“美”的字形,隸書卻誤將“美”字的“大”寫作“火”,到了楷書才被糾正過來?!懊馈弊忠灿纱硕ㄐ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