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忠 爽, 蘇 星, 周 青
(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72)
GIN法是由瑞士灌漿專家隆巴迪等人提出的一項灌漿技術(shù),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灌漿強度值(GIN)的概念,GIN值近似地等于最終灌漿壓力P和灌入漿液體積V的乘積。隆巴迪認為在灌漿過程中,控制GIN值大體一致,得到的防滲帷幕比較均勻、連續(xù)。波波里水電站擬采用該方法在工程區(qū)進行試驗研究,以探討該方法的可行性。
波波里水電站裝機容量為11.23萬kW,采用河床式開發(fā),工程樞紐建筑物主要包括大壩、電站廠房和尾水渠。其中,大壩主要由土石壩、溢洪道及廠房壩段組成,總長約4.2 km、最大壩高約18.58 m。工程區(qū)位于平原地區(qū),大壩具有“壩線超長、壩高較低”的特點。
壩址區(qū)基巖巖性主要為花崗巖與花崗片麻巖。河床部位為裸露的弱風化基巖,壩址兩岸岸坡基巖風化較強,普遍分布全、強風化層,局部零星分布風化殘積土層。壩址區(qū)巖體的卸荷作用主要為弱卸荷,垂直方向的卸荷深度約2~6 m,與巖體的弱風化深度基本一致。波波里壩基巖體總體透水性較弱,相對隔水層埋深較淺,總體呈弱~中等透水,局部強透水;相對隔水層垂直埋深為弱風化巖體上界以下8~10 m。
鉆機采用重慶探礦機械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XY-2PC回旋鉆機;灌漿泵采用3SNS-A型,具有精密的壓力和流量控制閥,可以精確細微地調(diào)節(jié)壓力和流量的范圍,從零到允許的最大值;灌漿記錄儀采用HR-1型,可隨時觀測灌漿壓力、單位注漿量等施工參數(shù),并能監(jiān)視灌漿壓力和注漿量過程曲線在選定的GIN曲線圖上的運作趨勢,避免出現(xiàn)過高的灌漿壓力和過大的、不必要的灌注量,保證灌漿質(zhì)量。
所用的灌漿漿液水灰比為0.60∶1,為單一穩(wěn)定的具有賓漢流體特性的穩(wěn)定漿液。灌漿漿液主要性能指標滿足表1所列標準[1]。
表1 灌漿漿液主要性能指標標準
3.3.1 鉆孔分段
第一段0~2 m,即設計灌漿帷幕頂高程以下2 m(孔口管段),段長2 m;第二段,建基面以下2~5 m,段長3 m;第三段,建基面以下5~10 m,段長5 m;第四段,建基面以下10~15 m,段長5 m。
3.3.2 GIN值分類
GIN值一般分為五類,但在壩基帷幕灌漿設計中GIN值選擇未見明確的規(guī)定。GIN值一般性選用原則為表層段選用較低值,深部選用較高值;硬巖地段選用較高值,軟巖地段選用較低值。目前工程應用中多是根據(jù)地質(zhì)條件、巖體裂隙發(fā)育情況、帷幕深度、防滲標準、工程經(jīng)驗等綜合考慮后確定[2]。波波里水電站灌漿參數(shù)選用如下:
對于0~2 m段:GIN=150 MPa×L/m,Pmax=1.0 MPa,Vmax=150 L/m。如圖1所示。
圖1 灌漿孔0~2 m灌漿段GIN值曲線
對于2 m以下的段落:GIN=200 MPa×L/m,Pmax=1.5 MPa,Vmax=200 L/m。如圖2所示。
GIN法包絡線中用限制漿液灌入量的方法避免漿液滲透過遠,但對裂隙發(fā)育的地層,即便使用濃漿也需要大體積的漿液,因此,認為灌漿曲線按圖3、圖4表現(xiàn)時,即在規(guī)定的曲線范圍內(nèi),V值達到了規(guī)定的最大值(0~2 m:Vmax=150 L/m;2 m以下:Vmax=200 L/m),不能保證灌漿質(zhì)量。
圖2 灌漿孔2 m以下灌漿段GIN值曲線
圖3 0~2 m段GIN值不合格曲線示意圖
圖4 2 m以下段GIN值不合格曲線示意圖
按照國內(nèi)規(guī)范,壩基帷幕灌漿質(zhì)量一般通過壓水試驗進行評價,壓水試驗透水率計算公式如下:
(1)
式中 q為透水率,Lu;l為試驗長度,m;Q3和p3分別為第三階段的壓入流量和試驗壓力,單位L/min和MPa。
壓水試驗壓入流量是與時間直接相關(guān)的,GIN法三個參數(shù)GIN、Pmax、Vmax沒有考慮灌漿時間。灌漿效果嚴格來講取決于漿液對于壩基寬度范圍內(nèi)裂隙的填充情況,難以直接判斷漿液是否完全填充壩基寬度范圍內(nèi)的裂隙,一般以灌漿壓力達到Pmax時,表明漿液將鉆孔有效半徑范圍內(nèi)的裂隙充填完全。因此,認為灌漿曲線按示意圖5、圖6表現(xiàn)時:在規(guī)定的曲線范圍內(nèi),P值達到規(guī)定的最大壓力值(0~2 m:Pmax=1.0 MPa,2 m以下:Pmax=1.5 MPa);或者P值與V值的乘積達到GIN值(0~2 m:N=150 MPa×L/m,2 m以下:N=200 MPa×L/m),作為灌漿結(jié)束標準。
圖5 0~2 m段GIN值合格曲線示意圖
圖6 2 m以下段GIN值合格曲線示意圖
結(jié)合國內(nèi)GIN法研究理論[3,4]及灌漿規(guī)范,波波里水電站灌漿結(jié)束標準如下:
(1)每個灌漿段的結(jié)束標準達到GIN值或最大壓力值Pmax,且灌漿流量小于1 L/min時,持續(xù)10 min結(jié)束;灌漿流量小于2 L/min但大于1 L/min時,持續(xù)20 min結(jié)束。
(2)達到最大注入量Vmax值,應采取限流、間歇灌漿等措施,動態(tài)調(diào)整灌漿壓力,直至達到GIN值或最大灌漿壓力Pmax,并滿足(1)中對于灌漿流量的要求。
在壩軸線(D)2+315.01~2+343.61處開展灌漿試驗,試驗段總長度為28.6 m。灌漿孔布置為單排,孔距2.2 m,共13個鉆孔,其中Ⅰ序孔4個,Ⅱ序孔3個,Ⅲ序孔6個,帷幕灌漿試驗孔位布置見圖7。
灌漿工藝流程如圖8所示。
為了檢查GIN法灌漿的效果,布置了灌漿檢查孔,通過壓水試驗評價處理后的壩基滲透特性,壓水試驗嚴格按照水利水電工程鉆孔壓水試驗規(guī)程進行,檢查孔布置見圖9所示。
從表2所示,灌漿后,透水率全部滿足壩基防滲標準,≤5 Lu,試驗表明使用GIN法能夠滿足波波里工程項目的防滲要求,可應用于波波里項目的帷幕灌漿;試驗也表明GIN法灌漿強度值以及灌漿結(jié)束標準的選用是比較合適的。
表2 檢查孔壓水試驗結(jié)果
4.2.1 灌漿孔0~10 m范圍內(nèi)的試驗結(jié)果分析
在0~10 m范圍內(nèi),單孔每米灌漿量平均值見表3所示,0~2 m范圍內(nèi)Ⅱ序孔與Ⅲ序孔相差不大,2~10 m范圍Ⅰ序孔與Ⅱ序孔灌漿量相差不大。一般而言,灌漿規(guī)律為Ⅰ序孔>Ⅲ序孔,本次試驗中,大體符合該規(guī)律,表明灌漿間距選取略大,局部相鄰孔灌漿有效半徑難以重合,為了保證灌漿的質(zhì)量,后續(xù)施工應適當縮小孔間距。
表3 0~10 m范圍內(nèi)單孔每米灌漿量平均值
4.2.2 灌漿孔10~15 m范圍內(nèi)的試驗結(jié)果分析
在10~15 m范圍內(nèi),單孔每米灌漿量平均值見表4所示。10~15 m范圍內(nèi)灌漿量較小,表明裂隙主要發(fā)育在地面以下0~10 m范圍內(nèi),推測裂隙主要為淺表風化卸荷裂隙。
圖7 帷幕灌漿試驗孔位布置圖
圖8 帷幕灌漿施工流程圖
圖9 檢查孔孔位布置圖
表4 10~15 m范圍內(nèi)單孔每米灌漿量平均值
通過對GIN法灌漿試驗的研究,為GIN法這一灌漿工藝在非洲的應用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試驗研究結(jié)論如下:
(1)試驗區(qū)檢查孔檢查全部合格,表明GIN法能夠滿足波波里水電站壩基防滲要求。GIN法灌漿強度值選取較為合理,探討的灌漿結(jié)束標準可以滿足工程需要。
(2)GIN法使用單一的穩(wěn)定性漿液,較之傳統(tǒng)的稀漿與濃漿轉(zhuǎn)換更為方便;GIN法灌漿較為合理,GIN值為常數(shù),避免了灌漿量過大導致的超灌;同時也能避免灌漿壓力過大造成巖石劈裂,相較于傳統(tǒng)灌漿技術(shù),更為科學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