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屈突季札墓三彩文武官俑

2021-05-10 03:06張蓉蓉
理財·收藏版 2021年3期
關鍵詞:武官唐三彩文官

張蓉蓉

唐代是我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高度發(fā)展的鼎盛時期,這種繁榮在唐三彩上得到了集中體現(xiàn)。唐三彩是我國古代陶瓷藝術(shù)的精華,不僅僅代表了唐代文化的繁榮景象和藝術(shù)的高超造詣,更是體現(xiàn)了盛唐時期富麗恢宏、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屈突季札墓,1991年發(fā)掘于洛陽孟津。據(jù)墓志記載,屈突季札為京兆長安人,于唐開耀元年(681年)死于其父所任地遼東瀛洲,時年13歲,于大周天授二年(691年)遷葬于洛州。墓主人雖然年僅13歲,但由于其出生于名將高官之門,隨葬器物的數(shù)量和種類豐富多彩,有精美的三彩、彩繪、陶、瓷等俑類及多種明器。其中以三彩器為主,這些三彩器量多類繁,而且胎質(zhì)潔白堅硬,造型生動華麗,施釉均勻,色澤鮮艷,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同時體現(xiàn)了武周時期陶瓷工業(yè)在造型、施釉方面的高超技藝。這說明唐三彩這項陶瓷工藝發(fā)展到武周時代中晚期已達成熟并開始盛行。此墓大批唐三彩的出土,為我們研究武則天時期唐三彩的制作工藝和發(fā)展狀況,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唐三彩制作工藝及其特點

唐三彩是一種多色彩的低溫釉陶器,其胎體以黏土制成,胎質(zhì)緊實致密,釉色以含鉛的氧化物作助熔劑,目的是降低釉料的熔融溫度。在燒制過程中,用含銅、鐵、鈷等元素的金屬氧化物作著色劑融于鉛釉中,形成黃、綠、藍、白、紫、褐等多種色彩的釉色,但許多器物多以黃、綠、白為主,甚至有的器物只具有上述色彩中的一種或兩種,人們統(tǒng)稱其為“唐三彩” 。

唐三彩的制作工藝十分復雜。先要將開采來的礦土經(jīng)過挑選、舂搗、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做成胎入窯燒制。唐三彩采用的是二次燒成法。首先要在窯內(nèi)經(jīng)過1100℃的素燒,將焙燒過的素胎經(jīng)過冷卻,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種釉料入窯釉燒,經(jīng)約900℃的低溫燒制而成。其釉在燒制過程中交融浸潤、向下流淌,使各種色素由此產(chǎn)生由濃到淡的層次變化,燒成后的三彩胎釉結(jié)合度好,釉面絢麗斑斕,光彩奪目。

唐三彩是唐代厚葬之風的產(chǎn)物。據(jù)《唐會要》記載:“王公百官,競為厚葬,偶人像馬,雕飾如生,徒以炫耀路人,本不因心制禮,更相煽動,破產(chǎn)傾資,風俗流行,下兼士庶,若無禁制,奢侈日增?!睆目脊虐l(fā)現(xiàn)的紀年唐墓來看,作為一種隨葬品,唐三彩盛行于唐高宗至唐玄宗時期(650—756年),唐開元天寶年間(713—756 年)是燒制三彩陶器的高峰時期,可以看出唐三彩的發(fā)展在盛唐時期達到頂峰,這一時期的三彩器以產(chǎn)量大、質(zhì)量高、造型多樣、色彩絢麗而獨具特點,反映出這一時期崇尚奢華的社會風氣。

唐三彩在造型上極為豐富多樣,一般可以分為人物、動物和生活器具三種類型。人物俑又分為貴婦俑、侍女俑、胡人俑、武士俑、天王俑等;動物俑則主要有三彩馬俑、三彩駱駝俑等;日常器皿在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主要包括碗、盤、罐、壺、枕等,可謂包羅萬象。唐三彩以塑造人物和馬、駱駝等見長, 塑造的三彩人物俑不僅能將人體結(jié)構(gòu)、體質(zhì)、服飾等外在形式刻畫得恰到好處,而且還善于細致入微地描寫人物性格和人物內(nèi)心世界。動物俑也是盡顯神態(tài)風姿,馬俑往往矯健有力,駱駝俑則軒昂生動,充分展現(xiàn)出“沙漠之舟”的雄渾氣魄。這些人物俑和動物俑三彩器不僅僅形態(tài)逼真,其中更多傾注的是這一時期昂揚向上的思想氣質(zhì)、沸騰熱烈的生命活力,充分反映了盛唐社會的精神風貌。此外,唐三彩大量“胡化”的特點也反映出唐代更側(cè)重于精神文化方面的交流,通過絲綢之路進入中國的音樂、舞蹈和服飾都在唐三彩身上充分展現(xiàn)。人物俑所穿的小袖窄衣、翻領胡袍以及大量胡人俑的出現(xiàn)都說明了這一點??梢哉f,絲綢之路的興盛,文化的交流、碰撞與融合都在唐三彩身上得到了集中體現(xiàn)。

文武官俑服飾特點

屈突季札墓出土的三彩文武官俑各1件。文官俑頭戴平巾幘,身穿袴褶服,上為黃綠相間交領廣袖褶衣,下為白色大口袴,腳穿笏頭履。

平巾幘,又稱小冠。據(jù)《晉書·五行志》記載:“晉末皆冠小而衣裳博大,風流相仿,輿臺成俗?!笨芍簳x南北朝時期的平巾幘較小而衣衫寬博,這一點也在北朝出土的大量小冠俑中得到了印證。唐代的平巾幘,幘身加大,幘后部的耳升高向外擴大,從正面看其外廓如同一個元寶的剖面,常與大袖襦、大口袴、裲襠鎧、高頭履搭配穿著,呈現(xiàn)威嚴之儀。屈突季札墓的文官俑所穿服飾即為這種形制,陜西禮泉唐李貞墓、陜西咸陽底張灣唐豆盧建墓的文官俑所戴小冠基本與屈突季札墓相同。

袴褶,據(jù)《晉書·輿服志》記載:“袴褶之制,未詳所起。近世凡車駕親戎,中外戒嚴服之。”《急就篇》顏師古注說:“褶,謂重衣之最在上者也,其形若袍,短身而廣袖。一曰左衽之袍也?!毖F褶服來源于北方游牧民族,在北朝時期開始流行并延續(xù)至隋唐時期,一開始為左衽,后來則發(fā)展為左右衽通用。袴褶由褶衣和袴組成,褶衣有廣袖和窄袖之分,常與裲襠搭配穿著;袴有大小口褲,有的在膝部束縛。

高頭履在唐代極為盛行,履頭高翹為其特征。笏頭履是高頭履的一種,因其外形翻卷高翹,形如笏板而得名,頂部一般為圓弧形或山字形,產(chǎn)生于南朝梁時,不分男女均可穿著,在隋唐時期更為流行。

武官俑頭戴鹖冠,身穿袴褶服,褶衣外穿有裲襠鎧,腳穿笏頭履。

鹖冠,武冠的一種。古人認為鹖鳥是一種驍勇善斗的鳥,是勇猛的象征,因此一般是武職人員所戴之冠。關于鹖冠的佩戴方式和象征意義,典籍中也有清晰的記載?!稘h書·輿服志》曰:“武冠加雙鹖尾為鹖冠,羽林虎賁冠之?!薄逗鬂h書·輿服志下》曰:“武冠,俗謂之大冠。環(huán)纓無蕤,以青系為緄,加雙鹖尾,豎左右,為鹖冠云。五官、左右虎賁、羽林、五中郎將、羽林左右監(jiān)皆冠鹖冠,紗縠單衣?!丙i冠在戰(zhàn)國秦漢時期已經(jīng)開始作為武官的冠帽出現(xiàn),在洛陽金村出土的戰(zhàn)國金銀銅鏡上已有騎馬執(zhí)劍、身披甲衣、頭上戴弁且弁上插有雙鹖尾的人物形象,西漢磚刻射騎人物中也有于武弁上插雙鹖尾的。山東嘉祥武氏祠東漢畫像石孔子弟子圖中的子路,于平巾幘上戴有一種雄雞冠,為勇士冠,與《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的記載相符。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武士頭戴鹖冠,鹖鳥棲于冠頂。唐代武俑所戴的鹖冠,鹖鳥往往位于冠的前部,做展翅俯沖的姿勢,造型極為華麗生動。

裲襠,《釋名》有云:“兩襠,其一當胸,其一當背也。”其基本形制是前胸和后背各有一片,無袖,中間用帶相連,通常穿于襦衫或褶衣之外?!端鍟ざY儀志》稱:“侍從紫衫,大口袴褶,金玳瑁裝裲襠甲?!笨梢钥闯?,裲襠源自武士服飾,男女通用,在南北朝時期極為常見,在隋唐時期的文武官俑身上也多有穿著。

唐代文武官俑的分化

文官俑,由北朝的小冠俑演變而來。小冠俑一般頭戴小冠,身穿袴褶服,有的外穿裲襠,或拱手,或執(zhí)盾,皆呈武人之打扮。如公元575年安陽范粹墓、公元576年磁縣高潤墓所出土的小冠俑均為此種打扮。這種特征一直延續(xù)到隋朝,如公元595年張盛墓出土的一對侍吏俑,服飾與北朝的小冠俑基本相同,雙手仗劍,明顯是武官打扮。但其小冠略有變化,后沿略微增大,出現(xiàn)分歧。到了唐代,這種平巾幘的后沿明顯變高變大,分為兩耳,幘梁上加了簪,制同進賢冠,因此也稱為一梁進賢冠。如公元672年偃師楊堂墓的進賢冠俑,頸下用朱筆寫有“文官”二字。據(jù)《舊唐書·輿服志》記載,一梁進賢冠為五品以下至九品的文官穿戴。約公元680年,文官俑又發(fā)生變化,由相貌、服飾相同的一對文官俑演變成一著一梁進賢冠、一著鹖冠的文武官俑。至此,文官俑完成文、武分化。最早的武官俑應是出自約公元680年的鞏義芝田M36墓中,這對文武官俑面貌和身衣相同,文官戴一梁進賢冠,武官戴鹖冠。從芝田M36武官俑可以看出,最初的鹖冠上并沒有鳥飾,顏題上為山形額花,鞏義新興家園M599墓中的武官所戴鹖冠也為這種形制。

屈突季札墓出土的三彩文武官俑造型生動,釉色絢麗,服飾具有代表性,充分把握了大唐盛世色彩紛呈、熱情奔放的時代脈搏,折射出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和風俗氣質(zhì),為世人研究三彩俑的發(fā)展和唐代文武官服飾特點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責任編輯:朱慧敏)

猜你喜歡
武官唐三彩文官
搞笑,古人是認真的
“唐三彩”是哪三彩
后上官婉兒時代與馮道的歷史世界
試論清入關前的文官選用
駐外武官怎么派?駐日本、朝鮮大使館武官調(diào)整
不學無術(shù)
一批分離66年唐三彩文物跨海重逢
唐三彩大舉布局華中地區(qū)武漢20家門點正面對抗屈氏
便宜你了
斗聯(lián)話諧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