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紗燈籠皓魂
1894年11月初,修繕一新的寧壽宮中,慈禧太后靠著引枕,半倚在紫檀矮榻上,懶洋洋地問旁邊的太監(jiān):“哀家六十生辰將至,各處可都布置妥當了?”
太監(jiān):“回老佛爺!奴才命統(tǒng)領官去無為征選了剔墨紗燈,那紗燈做工精致,畫上人物像是懸在空中,眼睛還會一眨一眨呢!”
慈禧來了興趣:“哦?還有此等寶貝,這紗燈是什么來頭?”
太監(jiān):“老佛爺容稟。民間流傳著《安徽八寶歌》:‘紗燈籠皓魂,宣紙載煙云。徽墨文房寶,潛簟凝寒冰。折扇青陽好,巢魚席上珍。懷榴鑲醉玉,祁茶天下聞。這第一寶說的就是剔墨紗燈。無為自古便有放燈、賞燈的習俗,北宋書法家米芾在無為任知軍時,每逢新春佳節(jié),便在燈籠面上繪山水、人物、花鳥等圖畫,營造吉祥如意的喜慶氣氛,與民同樂??登觊g,無為一些藝人創(chuàng)造了‘剔墨技法,摒棄色紙和玻璃,而用薄如蟬翼的絲質(zhì)絹紗來作畫,用這種方法做出來的紗燈就叫剔墨紗燈?!贝褥勓源笙?。
壽宴那天,宮殿上方懸掛著盞盞紗燈,多為六角形或四方形,燈架用紫檀、紅木、櫧樹、紅椿等硬木做成,上雕立體龍頭鳳身,中配卷草圖形花紋,下刻象鼻或虎角。在撲朔的燭火中,紗燈剔透璀璨,燈面上的人、花、鳥栩栩如生,如凌空舞蹈,令人驚嘆。無為剔墨紗燈由此名聲大噪,外國駐華使節(jié)和商人競相購買收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政府組織民間工匠成立了無為紗燈廠,在國慶10周年時,剔墨紗燈作為名牌特產(chǎn)懸掛于人民大會堂安徽廳。
然而,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由于種種原因,無為紗燈廠解散了,剔墨紗燈葬埋于歷史的煙塵里,連“剔墨”工藝亦湮沒不傳。直到近些年,一雙粗糙而靈巧的手才將它從老工匠的零碎記憶里打撈出來,拂去塵埃,重現(xiàn)300多年前的璀璨光芒。
這雙手的主人叫朱曉鐘,一個退伍軍人,現(xiàn)在是安徽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剔墨紗燈技藝傳承人。
延續(xù)“燈火”
臨近退休的朱曉鐘十分清瘦,戴著一副眼鏡,顯得文質(zhì)彬彬,然而,從他筆直的腰桿和直爽的談吐中,依然能看出軍人的風范。
朱曉鐘自幼喜愛畫畫,在部隊時,他負責宣傳工作,畫過不少幻燈片?!爱嫺逯挥羞@么大——”朱曉鐘用手指比出一個雞蛋大小,“幻燈片是玻璃的,要反復使用,還要打到屏幕上,必須畫得很精細才行。”
1984年,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無為縣(2019年12月,無為撤縣設市)文化部門成立了一個小組,試圖恢復剔墨紗燈的生產(chǎn)與制作,剛剛退伍的朱曉鐘被選入小組。組員們都沒見過完整的紗燈,就到民間四處搜尋,費了好大力氣,終于找到一兩個曾在紗燈廠當學徒工的老師傅,從他們的回憶中拼湊出剔墨紗燈制作的流程。經(jīng)過小組的研究和開發(fā),無為紗燈重新投產(chǎn)。
“那個時候紗燈是純手工制作,繪制燈面、雕刻燈架……連燈架卯榫結構上的小孔都要一點一點用鋼絲磨出來,一對紗燈一個人至少需要20天至1個月才能完成,成本太高了!我們生產(chǎn)出一批來,定價為180元一對。那時候的180元是什么概念呢?抵一輛永久自行車的錢,普通工人月工資才30多元?!?/p>
價格太高,市場需求量極小,產(chǎn)品銷不出去,只能停產(chǎn)。小組解散后,朱曉鐘帶著深深的遺憾,回到了自己的原單位——縣圖書館工作。
一轉眼,到了2004年,中央電視臺“話說長江”欄目組四處尋找民間傳統(tǒng)手工藝,找到了無為縣,準備拍攝有關剔墨紗燈的紀錄片??墒强h宣傳部門跑遍全城,也找不到一對完整的剔墨紗燈,拍攝計劃只好終止。
難道這樣一個曾經(jīng)享譽全國的傳統(tǒng)工藝品就只能成為永久的遺憾嗎?朱曉鐘的心里驀然騰起一股火苗:現(xiàn)在經(jīng)濟發(fā)達了,剔墨紗燈應該有市場了,我何不把這盞“燈火”延續(xù)下去?
搜集材料,是橫亙在朱曉鐘面前的第一大難關。20年前,紗燈恢復小組用的仍是傳統(tǒng)材料:絲織的薄紗、魚鰾膠等。這些材料并不理想,薄紗放久了會發(fā)黃變脆——關鍵是不容易買到;魚鰾膠則易招蟲子,使用時須得拌上砒霜,不安全。經(jīng)過多方奔波、再三比較,朱曉鐘終于找到了滿意的替代品。現(xiàn)在的剔墨紗燈,用的是絲網(wǎng)印刷的紗,細膩、清透性好、易保存,“估計能用100年?!?/p>
就這樣,朱曉鐘一個人在家琢磨著,把剔墨紗燈做了出來,并開發(fā)出近百個品種,除了懸吊式,還有壁掛式、臺式、落地式等。從繪畫到雕工、上色、油漆……整套流程他爛熟于心。
2006年年底,無為剔墨紗燈作為該縣唯一的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被安徽省文化廳授牌。
神奇的“剔墨”
沒見過剔墨紗燈的人,免不了有兩個疑問:到底什么是“剔墨”工藝?剔墨紗燈上繪制的人物真的會眨眼嗎?
“一盞紗燈就是一個故事。剔墨紗燈的美集中體現(xiàn)在紗畫上?!敝鞎早娬f,剔墨紗燈集木工、雕工、漆工和繪畫藝術為一體,經(jīng)過加工、成型、油漆、繪畫等工藝制作而成,其中僅繪畫部分就包括了8個步驟——
描搞:選擇合適的線描稿描繪到紗上,勾出輪廓;剔墨:以淡墨均勻涂抹輪廓以外的空白部分,使畫面凸顯出來;上膠:涂上透明度高的膠覆蓋紗孔,以便作畫;上底色:在畫面反面涂一層國畫白色顏料;勾線:將線稿重新用墨勾勒一遍,要保持線條清晰流暢;上色:根據(jù)畫面內(nèi)容,用中國畫顏料上色;染色:運用工筆畫技巧多次暈染;調(diào)整:最后處理細節(jié),讓畫面變得生動完美。
剔墨是這一工藝的靈魂,會讓畫面更為立體,有凌空之感。入夜,點上蠟燭,紗燈通體透亮,在淡墨的映襯下,畫面仿佛懸于空中,剔透空靈。
燈上的人真的會眨眼嗎?朱曉鐘爽朗一笑:“無為城隍廟前有一口井,叫杏花井,以前人們傳說在畫宮燈人物眼睛的時候,用杏花井里的水點睛,人眼就變活了,能頻頻眨眼、脈脈含情。其實不是那么回事,因為紗燈上人物的眼白是白色的,可以反光,燭火跳動,光線一明一暗,看起來就像是畫上的人兒在眨眼?!?/p>
非遺的保護不僅是個人的努力,也是社會的共鳴。從2014年起,在政府的支持下,朱曉鐘在蕪湖電纜工業(yè)學校專門開了“剔墨紗燈傳承班”,還面向社會免費開辦了多期培訓班。在他耐心的傳授下,不少學生也能開班授課了,連“徒孫”們的作品也屢屢在省內(nèi)各類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中獲獎。只可惜,朱曉鐘到現(xiàn)在仍未找到一個滿意的非遺傳承人,他的條件很明確:品德要好,要熱愛這一行,有奉獻精神,能“坐得住”?!艾F(xiàn)在的年輕人越來越浮躁,想找個‘坐得住的真不容易?!钡矆孕?,遲早會找到幾個這樣的徒弟,讓剔墨紗燈的“燈火”一直延續(xù)下去。
“月華連晝色,燈景雜星光”,那一盞盞美輪美奐的剔墨紗燈,垂掛著火紅的流蘇,洋溢著濃濃的“年味”,映照出一派欣欣向榮的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