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勝校
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夏朝之后的一個王朝。其勢力范圍東至大海,西達陜西省西部,北到河北省北部,南至江南一帶。初期在亳建都,曾多次遷移,后盤庚遷都殷(今河南省安陽小屯村),因而商也被稱為殷。
據(jù)夏商周斷代工程確定,商朝取代夏朝的時間約為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被周所滅。商代的歷史遺存甲骨文證實了中國審計的客觀存在。商代崇尚祭祀、占卜。商代占卜的甲骨文很多處出現(xiàn)“省”字,“省”即視察、巡察、檢查。“省”的內容包括省田、省廩、省黍、省牛、省圉(獄)、省俘、省舟、省魚等,即檢查農田、倉庫、農作物、養(yǎng)牛、監(jiān)獄、俘虜、舟船、漁業(yè)等情況,其中以檢查農田為最多,其次為檢查倉庫、農作物、養(yǎng)牛等。
“省”的目的有兩個:一是了解掌握情況,如“省田”了解土地及其利用情況,“省廩”了解糧食倉庫情況,“省黍”了解農作物生長情況;二是對經(jīng)營王室田莊和牧場的專職官吏履職情況進行的監(jiān)督檢查。
商代崇尚祭祀,大量牲畜被用于祭祀,朝廷十分重視畜牧業(yè)。管理畜牧業(yè)的職官就有芻正、牛正、牛臣、羊司、豬司、彘司、牧、牧正等。因此,商王派人檢查養(yǎng)牛情況也就順理成章,有時還身體力行,親自前往視察檢查?!埃?)丙寅卜……貞王往省牛于敦。(2)貞王勿往省牛?!保ā都坠俏暮霞?1171)此卜辭問商王是否要親自巡察、檢查敦地養(yǎng)牛的情況。
“丙辰卜,永,貞乎省我田?!保ā都坠俏暮霞?9611)殷墟甲骨文“我”除少數(shù)是地名外,多是商王自稱,卜辭中的“我田”指王室田莊。該卜辭問是否要派人巡視、檢查王室田莊的經(jīng)營情況?!柏懲跷鹜∈颉保ā都坠俏暮霞?9612),此卜辭問商王是否要親自巡察、檢查黍的種植、生長情況。
“己巳卜,貞令吳(吾?)省在南廩。十月?!保ā都坠俏暮霞?9638)“廩”即糧倉,此卜辭問是否要派吳巡視、檢查南部的糧倉。內容類似的還有“庚寅卜,貞……人令省在南廩”(《甲骨文合集》09636),“己亥卜,貞……并令省在南廩”(《甲骨文合集》09639),“貞先省在南廩”(《甲骨文合集》09641),“(1)乙亥卜,貞令多馬亞……省……廩……。九月。(2)貞勿省在南廩”(《甲骨文合集》05708正),等等。商代甲骨文作為我國已被發(fā)現(xiàn)的最早文字遺存,真實地記錄了三千多年前的審計監(jiān)督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