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小漩 錦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前言:壓瘡的發(fā)生概率相對較高,是手術期間常見的并發(fā)癥。主要是因為手術的時間過長或者因為身體原因需要長期臥床,使得患者身體局部的皮膚保持同一個動作,使其血液循環(huán)受阻,導致部分皮膚出現壞死或潰爛的現象。在臨床實踐中,手術室壓瘡的發(fā)生概率比較大,同時對患者的術后康復有一定的影響,也可能對患者的預后生活質量帶來影響。因此,在手術室中要預防患者壓瘡的發(fā)生,可以對其進行全面質量管理的護理方法,能夠有戲的減少患者壓瘡的發(fā)生率。
(一)一般資料。院手術科收治的病人456例,運用隨機分組的方法將其分為兩組,每組228人,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134例,女性患者94例,年齡在30~77歲,平均年齡為(55.12±2.14)歲;觀察組男性患者130例,女性患者98例,年齡在31~78歲,平均年齡為(58.51±3.02)歲。兩組患者的資料有可比性。
(二)方法。對照組的患者采取常規(guī)的手術室壓瘡護理方法。觀察組采取全面質量管理模式的護理方法,主要分為三個方面全員式、全過程、全方位的方法,具體方法如下:第一,全員式護理主要是手術室的護理人員、患者以及家屬全部參與壓瘡護理工作,形成整體護理效果??梢栽谑中g室組建壓瘡護理小組,收集患者的相關資料,并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制定相關的護理方法,做好壓瘡防范和治療。同時讓患者家屬參與到壓瘡護理工作中,使其掌握簡單的處理方法,減少患者在非手術期間局部組織受到擠壓的時間,保證接觸面的干凈,降低壓瘡發(fā)生的概率。第二,全過程護理就是在患者手術前、手術中和手術后均進行護理。首先在手術之前,護理人員結合患者的情況進行分析,對于壓瘡發(fā)生概率低的患者,確?;颊呤中g環(huán)境的整潔度。在手術過程中,對于壓瘡發(fā)生率較高的患者,要及時和主刀醫(yī)生進行交流,提前采取措施,護理人員要隨時觀察病人的體溫,必要時可以使用啫喱墊等。對于手術后的護理要記性轉接工作,叮囑病房的護理人員要嚴格執(zhí)行醫(yī)生的護理方案,對壓瘡部位定時進行檢測和換藥,如發(fā)現患者存在壓瘡發(fā)生的概率,及時向醫(yī)生報告情況,并根據醫(yī)囑進行治療。第三,全方位護理就是需要對患者進行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護理干預。生理方面,壓瘡是可以預防的,在手術過程中進行預防措施,并提前制定突發(fā)預案;心理方面,護理人員要及時的關注患者的心理情緒,發(fā)現問題及時溝通,并與家屬達成一致目標,共同幫助病人樹立信心。
(三)觀察指標。將兩組患者手術期間壓瘡的發(fā)生率和治愈率進行對比,并利用SAS和SDS對病人護理前后進行評分對比,同時讓患者填寫護理的滿意度調查表。
(四)統(tǒng)計學方法。本次研究數據采取SPS23.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當P<0.05時,說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一)兩組患者的壓瘡發(fā)生率和治愈率
觀察組患者的壓瘡發(fā)生率對照組低7.02%,但治愈率卻高23.9%,其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壓瘡發(fā)生率和治愈率對比(%)
(二)兩組患者壓瘡護理干預前后SAS和SDS評分
觀察組患者的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壓瘡護理干預前后SAS和SDS評分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壓瘡護理干預前后SAS和SDS評分對比(±S)
(三)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高8.4%,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全面質量管理是一種全新的護理管理模式,對于學護理工作有著積極的作用,在臨床護理中逐漸被應用,且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主要是在患者手術壓瘡護理的過程中,以患者為主體,進行全員式、全過程、全方位的護理,用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對患者的壓瘡進行全面的了解,并提前預防,從而取得較好的護理效果,對護理方法的改進有參考的價值。在本文研究中發(fā)現,采取全面質量管理護理方法的觀察組患者的壓瘡出現率只有2.19%,比對照組的9.21%要低很多;觀察組患者治愈率和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且SAS和SDS評分比觀察組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在手術室壓瘡護理中進行全面質量管理的護理方法,可以減低患者的壓瘡發(fā)生率,提高護理的滿意度,具有廣泛推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