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敦武
當孩子帶著憤怒、委屈等負面情緒向父母講述一件事時,父母最好的回應(yīng)不是針對事件本身,而是首先關(guān)注孩子的情緒,因為孩子傾訴的目的不是求正解,而是宣泄情緒。
孩子表達不滿時,
父母就事論事往往導致爭吵
玲玲今年5歲,有一個年長6歲的哥哥小波。春節(jié)期間,兄妹倆得到了不少壓歲錢,都交給媽媽保管。媽媽從中拿出100元給小波,讓他購買課外讀物,卻只給玲玲20元,因為玲玲還沒有上學,不需要這筆消費。這樣的安排合情合理,大家都沒有意見。
晚上就寢前,媽媽來向玲玲道晚安。媽媽要關(guān)燈的時候,玲玲突然委屈地說:“媽媽,我的零用錢比哥哥少很多?!?/p>
小丫頭事后反悔的鬧人行為一定會讓不少父母生氣:感覺不公平,當時為什么不說呢?年齡有差異,消費水平自然有差異,有什么好抱怨的?哥哥平時那么照顧你,怎么能在背后鬧情緒?如果媽媽這樣教育玲玲,多半會引起玲玲的哭鬧。如果哥哥參與進來,那么糾紛就進一步擴大了。
玲玲的媽媽沒有這樣做。她知道玲玲真正關(guān)心的是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而不是零用錢的多少。玲玲能理解年齡小花銷少的道理,只不過20元和100元差距懸殊,讓她受了刺激。想到這些,玲玲媽微笑著坐回床頭,溫柔地問玲玲:“你是擔心我和爸爸愛你沒有像愛哥哥那么多吧?”然后她俯身擁抱玲玲,靜靜地保持10秒鐘。此時不需要更多言語,肢體動作更能表達真情。玲玲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像是放下了什么。她滿足地與媽媽親吻,然后安然入睡。
生活中孩子表達不滿大多是借題發(fā)揮,真正意圖是讓父母確認對自己的愛,所以,父母的最佳回應(yīng)方式不是就事論事,而是關(guān)注孩子的情緒,單刀直入地解決孩子內(nèi)心的焦慮。這樣做,往往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
孩子表達恐懼時,
父母就事論事往往火上澆油
7歲的靜靜放學回到家,看上去心情不大好。她告訴爸爸,她的同桌小雅今天做課間操的時候被兩個調(diào)皮的男生絆倒在地,衣服被扯破了,手指還流了血,但小雅只是哭了一會兒,最后息事寧人,沒有向班主任告狀。
此時,估計很多爸爸會熱血上頭,譴責調(diào)皮男生欺負女生的行為,甚至會當場打電話向班主任檢舉揭發(fā)。最后,爸爸們還會給自己的孩子壯膽:“別怕,誰敢欺負你,看爸爸收拾他!”然后教授孩子一些自衛(wèi)的方法。
爸爸們這樣做有效嗎?對爸爸來說可能是有效的,畢竟以伸張正義的架勢出了一口惡氣,而且對女兒的恐懼心理給予了關(guān)注和消除。但對靜靜來說,爸爸的大義凜然不但于事無補,甚至放大了她被欺負的可能性??謶趾徒箲]都沒有消除,所以爸爸的做法是無效的,還有可能火上澆油。
靜靜的爸爸沒有大驚小怪,也沒有追問小雅被欺負的詳細情節(jié),更沒有表現(xiàn)出伸張正義的血性,而是直接關(guān)注靜靜的感受:“這件事一定讓你很不舒服吧?你當時一定對那兩個調(diào)皮的男生很生氣,現(xiàn)在你肯定還在生他們的氣?!?/p>
“是的?!膘o靜余怒未消。
爸爸問:“你擔心他們也會這么對你嗎?”
靜靜斬釘截鐵地回答:“讓他們來試試!我可不像小雅那么好欺負!”
爸爸順勢說:“對,像花木蘭那樣,把敵人一個一個踹飛!但如果他們求饒就放過他們吧,畢竟是一個班的同學,給他們個面子吧?!?/p>
父女倆哈哈大笑,仿佛沉浸在除惡揚善的快意之中。在笑聲中,靜靜心中的郁悶、焦慮和隱隱的恐懼都消除了。
或許這是魯迅筆下的“精神勝利法”,但小孩子之間的小摩擦,父母何必太當真呢,重要的是別讓負面情緒長時間占據(jù)孩子的心。
孩子被冤枉時,
父母替孩子出頭是下策
10歲的小凡放學回到家就開始發(fā)脾氣,狠狠地把書包摔到沙發(fā)上,氣鼓鼓地抱怨:“上學真沒意思!我恨死趙老師了!”
爸爸聞聲走出書房,不露聲色地問:“怎么,遇到不開心的事了?能說來聽聽嗎?”
小凡沒好氣地說:“上午第四節(jié)課是英語,趙老師一來就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質(zhì)問我為什么不交作業(yè)。我站起來解釋,說作業(yè)我做了,只是早上來學校時忘帶了。可是趙老師不信,說我撒謊。我說我沒撒謊,她就大聲罵我是騙子。同學們都怪我不該頂嘴。趙老師見同學們都支持她,更理直氣壯了,揚言要請家長。爸爸你說,趙老師氣人不氣人?”說著,小凡進自己的房間拿出英語作業(yè)本,翻到昨晚寫的作業(yè)給爸爸看。
遇到這種情況,有些家長會替孩子打抱不平,馬上給老師打電話,證明孩子是無辜的,甚至有可能指責老師態(tài)度不好。這些家長的想法是,如果孩子被冤枉,有可能厭學,而厭學是可怕的;為了孩子不厭學,就必須還孩子以清白,為此付出任何代價都在所不惜。事實上,這樣的想法太簡單了,因為孩子的煩惱是師生關(guān)系出現(xiàn)了裂痕,父母為自家孩子討公道的做法是好心辦壞事,會讓師生關(guān)系進一步惡化。所以,遇到這種情況,父母替孩子出頭是下策。
小凡爸的做法是正確的——他對小凡說:“你今天真倒霉,忘了帶作業(yè)本,被老師批評,還被同學嘲笑?!?/p>
小凡有點驚訝地看了爸爸一眼:“確實是太倒霉了?!?/p>
爸爸接著說:“在全班同學面前被老師叫作騙子,你一定尷尬極了。”
小凡委屈得嘴唇顫抖:“確實很尷尬。”
爸爸小聲說:“我敢打賭,你在心里一定罵了她幾句!”
小凡頓時露出笑意:“是的!可是爸爸你怎么知道的?”
爸爸開懷大笑:“我小時候也被老師冤枉過,我就是在心里罵她的。記得我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班里有個調(diào)皮的同學在老師的椅墊上放了一只死青蛙,把老師嚇得尖叫。不知為什么,老師一口咬定是我干的。我不承認,她就當眾羞辱我,罵我是壞蛋,還把你爺爺請到學校。結(jié)果,我晚上挨了一頓揍?!?/p>
“后來呢?”小凡來了興趣。
爸爸揮揮手:“沒有后來,此事不了了之。不過,十多年后同學聚會,大家把這事當童年趣事來回憶,老師、我、同學們,包括那個放青蛙的調(diào)皮同學,都沒把當年的事當丑事,更沒覺得誰傷害了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