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玲,王 新,李 波,王志杰,郭曉玲,王鳳艷,修玉才*,王天儀,3*
(1. 承德醫(yī)學院研究生院,河北承德 067000; 2.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八一醫(yī)院脊柱外科;3. 河北省神經損傷與修復重點實驗室; 4.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骨科; 5. 承德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兒內科;6.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八一醫(yī)院神經內科)
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一種嚴重的致殘性疾病[1],直接損害脊髓組織[2],導致運動、感覺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3]。SCI后的感覺障礙往往表現出感覺遲鈍、錯亂、消失和慢性神經痛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后索由初級感覺神經元軸突組成,是脊髓感覺傳導通路主要成分之一,負責本體感覺與精細觸覺傳導[4]。目前臨床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改善SCI后的感覺異常[5]。
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BMSC)可以調節(jié)脊髓損傷后的微環(huán)境,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復受損的神經[6],但是BMSC存在致瘤性、免疫原性、低存活率等缺陷[7],使BMSC的應用受到了限制[8]。BMSC的修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由其分泌的外泌體(BMSCEXO)介導[6]。本團隊前期進行體外實驗證實了BMSCEXO可調控STAT3/GAP43通路,促進初級感覺神經元軸突生長[9]。本研究在此基礎上進行體內研究,探索BMSCEXO對脊髓后索損傷大鼠感覺功能恢復的調控作用,為治療SCI后感覺功能障礙提供新的治療思路。
從中國醫(yī)學科學院放射醫(yī)學研究所動物中心購入實驗所需的42只健康成年雌性Wistar大鼠(250±10g),并將其飼養(yǎng)于光照明暗交替(12/12 h)的動物房內。室溫23~25℃,濕度適宜。大鼠可自由獲取食物與水。動物飼養(yǎng)及相關實驗流程符合ARRIVE準則和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實驗動物的護理和使用指南。6只用于BMSC和BMSC-EXO的提取、培養(yǎng)及鑒定。剩余36只用于體內實驗,隨機分為假手術(Sham)組、PBS對照組及BMSC-EXO組(每組12只)。其中假手術組僅進行T10椎板切除術,PBS對照組及BMSC-EXO組在后索損傷造模的基礎上分別通過尾靜脈注射PBS和BMSC-EXO。
大鼠脫頸處死后置于75%乙醇中浸泡消毒10min,取出脛骨和股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并剪掉干骺端,充分暴露骨髓腔,然后使用DMEM培養(yǎng)基多次沖洗骨髓腔,用膠頭吸管輕輕吹打沖洗下來的骨髓組織。收集細胞置于離心管中(1000r/min,5min),離心后去上清。新配制的DMEM(含10%FBS,美國Gibco公司)培養(yǎng)基用來重懸細胞。細胞于T75培養(yǎng)瓶中(1×109/瓶)適宜條件下(恒濕、37℃、5% CO2)進行培養(yǎng)。每24h觀察細胞的狀態(tài),必要時更換培養(yǎng)基并傳代。
BMSC鑒定:待培養(yǎng)的BMSC約70%~80%匯合時,進行免疫熒光染色鑒定其表面抗原CD29、CD90的表達情況。去除培養(yǎng)基,PBS清洗,用4%多聚甲醛固定,4℃過夜。PBS清洗3次,分別加入適量熒光標記的CD29、CD90抗體孵育90min,PBS洗3次,BMSC細胞核使用DAPI(美國Abcam公司)染色,室溫放置5min后清洗,用50%甘油緩沖液封片,熒光顯微鏡觀察拍照。
收集BMSC培養(yǎng)液,4℃條件下300g離心10min,取上清。4℃條件下10000g離心30min,并通過0.22μm過濾膜去除細胞碎片,取上清。4℃條件下100000g離心70min,棄上清,沉淀即為BMSC-EXO。將收集到的外泌體重懸于200μl無菌PBS中,-80℃冰箱保存。
外泌體的鑒定:用透射電鏡對所得外泌體進行形態(tài)鑒定。Western Blot法用來檢測BMSC-EXO特征性標志物HSP70與Alix蛋白的表達情況,內參蛋白為β-actin(美國Abcam公司)。
10%水合氯醛腹腔內注射麻醉大鼠,以T10棘突為中心,沿大鼠背部切開3cm切口并分離皮下組織及肌肉。微型咬骨鉗去除T10棘突及雙側椎板,微型剪小心剪開硬脊膜。以T10節(jié)段兩側脊神經后根入脊髓處為左右邊界,微型鑷刺入脊髓后索組織2mm并夾閉10s。逐層縫合,腹腔注射頭孢哌酮0.3ml預防感染。造模后30min,BMSC-EXO組尾靜脈注射200μl外泌體(200μl/min),PBS對照組尾靜脈注射等量PBS。造模后每3d重復一次尾靜脈注射,共注射5次。
將膠帶粘附至大鼠后爪,不接觸毛發(fā)。記錄大鼠感應到膠帶及去除膠帶的時間。TRT在造模的-1 w,-1 d,1 w,2 w,3 w,4 w,5 w,6 w,7 w和8 w幾個時間點進行。若記錄時間超過120s,則將120s記錄為延遲時間,不再記錄更長時間。
將刺激電極針插入距梨狀孔0.5cm處的肌肉中。將記錄電級插入大鼠頭部皮下,參考電極放在鼻根,背部插入接地電極。刺激強度設置為2.5 mA,4.1 Hz,記錄SSEP波形并從200次刺激中取平均值。記錄并分析N1峰潛伏期和N1-P1峰電位差,以反映脊髓的感覺傳導功能。
各組大鼠在造模8周后取材,10%水合氯醛對大鼠進行麻醉,4%多聚甲醛磷酸鹽緩沖液灌注。原切口顯露T10節(jié)段脊髓,并取出以損傷部位為中心長度為1.5cm的脊髓標本及L4~6背根神經節(jié)。10%多聚甲醛固定脊髓樣本,然后進行冰凍切片(16μm),10%兔血清封閉切片后,使用NF-200抗體孵育。隨后使用cy3標記的熒光二抗孵育切片(美國Abcam公司)。后在熒光顯微鏡下拍照觀察。
RIPA裂解液裂解背根神經節(jié)組織后,提取總蛋白進行定量。蛋白上樣之后進行SDS-PAGE凝膠電泳,將蛋白轉移到PVDF膜上,封閉后進行一抗孵育(STAT3,GAP43,GAPDH,美國Abcam公司),隨后使用辣根過氧化物酶偶聯的二抗孵育,最后進行曝光并拍照。
應用Graphpad Prism 6.0對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所有數據記錄并計算平均值±標準誤(SEM)。實驗分組均為完全隨機化分組,數據資料分布特征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 Tukey 多重比較檢驗進行差異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光鏡下觀察所提取的BMSC呈多角形和長梭形。所培養(yǎng)的細胞經免疫熒光染色顯示CD29與CD90雙陽性,證實所提取的細胞為BMSC,如圖1:
圖1 BMSC免疫熒光染色鑒定(×200)
BMSC-EXO組HSP70和Alix表達顯著高于Control組(P<0.05),證明所提取的沉淀為BMSC-EXO,如圖2:
圖2 外泌體鑒定
免疫熒光染色顯示,BMSC-EXO組NF-200陽性神經元累積光密度較PBS對照組大,但仍小于假手術組(圖3A)。體感誘發(fā)電位的結果顯示,假手術組波形正常,而PBS對照組中沒有可識別的波形。盡管與假手術組相比,N1峰潛伏期被延遲,且N1-P1電位差較小,但BMSC-EXO組存在可檢測到的波形(圖3B~D)。膠帶移除實驗顯示假手術組大鼠感知和移除膠帶的潛伏期都很短。與假手術組相比,PBS對照組及BMSC-EXO組的等待時間均延遲(P<0.05)。與PBS對照組相比,BMSC-EXO組的感知、移除潛伏期均有明顯改善(P<0.05)(圖3E,F)。以上結果表明,BMSC-EXO可以促進后索損傷大鼠脊髓感覺傳導功能的恢復。
圖3 BMSC-EXO促進SDCL后感覺傳導功能的恢復
相比于PBS對照組,BMSC-EXO組STAT3和GAP43蛋白的表達明顯升高。見圖4:
圖4 Western Blot檢測背根神經節(jié)中STAT3與GAP43蛋白表達
脊髓損傷作為一種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具有高發(fā)病率、高致殘率以及高花費的流行病學特點[10],對患者健康、生活質量和預期壽命有顯著影響[11]。SCI的病理生理機制十分復雜,盡管許多治療策略都試圖緩解SCI,但目前臨床上的治療仍局限于支持性措施[12]。研發(fā)新的治療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已被認為是治療中樞神經系統(tǒng)損傷的種子細胞[13]。有證據表明,BMSC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神經元軸突再生[6]。但BMSC移植治療方法具有致瘤性、免疫原性和低存活率等弊端[7]。最新觀點認為,BMSC治療SCI的作用歸功于其旁分泌的外泌體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6]。與移植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相比,外泌體不具有細胞毒性,且含有多種生長因子[14]、抗炎因子[15],更易儲存及移植(存儲于-80℃的外泌體超過兩年都不會失去生物活性)[16],體積小不易堵塞微血管,且具有先天穩(wěn)定性、靶向特異性、較長半衰期[17]、低致癌性、低免疫性、高載藥量、高傳遞效率的優(yōu)勢。外泌體可經藥物途徑(靜脈注射等)自由通過血腦屏障[18]、血脊髓屏障進入中樞神經系統(tǒng),進行長時間、遠距離的運輸,達到治療效果[19,20]。外泌體治療避免了BMSC移植弊端,同時具有傳遞BMSC有效成分的功能,是一種具有很大應用前景的治療方式。
本團隊前期已使用提取的BMSC-EXO與初級感覺神經元共培養(yǎng),發(fā)現BMSC-EXO可以通過激活STAT3/GAP43通路顯著促進神經元軸突生長[9]。而本研究所提取培養(yǎng)的BMSC經鑒定證實其狀態(tài)好且純度高,收集的BMSC-EXO含有外泌體特異性標志物HSP70與Alix。BMSC-EXO組大鼠STAT3與GAP43蛋白的表達明顯升高。免疫熒光證實BMSC-EXO組NF-200染色陽性神經元累積光密度更大。體感誘發(fā)電位的結果顯示BMSC-EXO組存在可檢測到的波形,膠帶移除實驗顯示BMSC-EXO組的感知、移除潛伏期均有明顯改善,表明BMSC-EXO在一定程度上可通過調控STAT3/GAP43通路促進后索損傷大鼠的感覺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本研究證實BMSC-EXO可通過調控STAT3/GAP43通路促進脊髓后索損傷大鼠的感覺傳導功能恢復,提示BMSC-EXO作為新的治療方法,在用于恢復脊髓損傷后感覺傳導功能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