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常言道:“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p>
迅疾生長、芳華盡展,最能呈現(xiàn)生命的曼妙姿態(tài)。力爭上游、保持領先,對個體來說是成功的重要標準;千帆競發(fā)、百舸爭流,于社會而言是充滿活力的體現(xiàn)。從“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時間觀,到“更快、更高、更強”的競技觀,人們對成功的渴求,正像草木蔓發(fā)、花朵向陽,讓世間充滿希望和色彩。然而,從來少有唾手可得的成功,所謂“飯未煮熟,不能妄自一開;蛋未孵成,不能妄自一啄”,比追求成功更重要的,是扣緊功到自然成的成功規(guī)律。1
有句話說得好:“志士惜年,賢人惜日,圣人惜時?!狈置霑r間的價值,正在于它們構成的是鴻篇巨制的每一個細部針腳??吹靡姵晒χ畷r“一日看盡長安花”的風光無限,更要看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寒窗苦讀的孤寂和艱辛;看得見民謠歌手一曲成名,更要看見他們十幾年如一日的不懈堅持。賈島錘字煉句精益求精,“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推敲”佳話永留后世。馮友蘭素以“不著急”聞名,一部《中國哲學史新編》的皇皇巨著,他80余歲動手,90多歲才宣告完成。在日積月累中厚積薄發(fā),其實才是立長青之業(yè)、達天地之遠的不二法門。2
追求快速成功是進取精神的一種體現(xiàn),扎實積累才是生命的積極存在。無論是誰,都不可能用百米沖刺的速度去跑馬拉松,慢一些反而可以跑得更遠。欲速則不達,慢工出細活,磨刀不誤砍柴工,有時慢一些反而可以彎道超車。安營扎寨、步步為營的耐心,同披堅執(zhí)銳、長驅直入的熱烈,并不矛盾。任何事業(yè)都難以一蹴而就,都有一個循序漸進、量變積累的過程。“涓流積至滄溟水,拳石崇成泰華岑。”慢是成事出活的基礎,坐足冷板凳,攢夠基本功,最后月中折桂是必然。
專注于日積月累,所以成功才能舉重若輕、駕輕就熟。然而,也有許多人,并不懂得這個道理,或是變換奮斗目標如同看電視換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或是渴望一夜暴富,工于取巧、偷奸?;J獠恢?,拔苗助長必適得其反,急功近利必自毀長城。成于堅忍,毀于急躁,世間事往往遵循這樣的規(guī)律。從“起跑線恐慌”“成名趁早焦慮”,到“速度情結”“換擋焦慮”,倘若“時間感”被急躁和盲目所驅使,急不可耐、急于求成,到頭來只會是萬事歸空、一無所成。
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的年輕人說,外面的世界“太熱了”,他們寧愿選擇一棵一棵地造林種樹。他們可能錯過了精彩大千世界,但一望無際的林海,卻訴說著他們的成功。祛除虛浮之氣,給夢想一個蓄力驛站,給精彩一個釋放空間,人生自然充實而瀟灑。3
①文章采用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先闡述人們追求快速成功,對個人、對社會都有其價值。隨后筆鋒急轉,直陳“比追求成功更重要的,是扣緊功到自然成的成功規(guī)律”,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②古代學子寒窗苦讀考取功名、民謠歌手十幾年堅持不懈,這是面例;賈島“推敲”字句、馮友蘭晚年花10多年寫書,這是個例。典型面例和個例有機結合,有力論證了在日積月累中的厚積薄發(fā)對人生的重要意義。
③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將筆觸落到塞罕壩機械林場的年輕人身上,以這個典型的群體為例,來展現(xiàn)祛除了虛浮之氣后的人生狀態(tài),具體可感、說服力強。道理論證、舉例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五種論證方法在文中交替使用,使文章氣勢磅礴、論述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