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故鄉(xiāng)的野菜
提起野菜,很多人會想起周作人的《故鄉(xiāng)的野萊》,這篇散文融知識性趣味性于一爐,民俗童趣在平淡中娓娓道來,用平和沖淡的語言,把春天的野菜講得淡雅悠遠(yuǎn)。文章中提到了黃花麥果糕:“黃花麥果通稱鼠曲草,系菊科植物,葉小微圓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黃色,簇生梢頭。春天采嫩葉,搗爛去汁,和粉作糕,稱黃花麥果糕?!彪S后,記述了他故鄉(xiāng)浙江舊時(shí)清明前后掃墓,會以之作供品。另“日本稱作‘御形,與薺菜同為春的七草之一,也采來做點(diǎn)心用,狀如艾餃,名曰‘草餅,春分前后多食之”。鼠麴草就是人們常說的清明菜。因?yàn)?,它是天然的染色劑,讓糯米團(tuán)變青,顏色逗人,所以人們在清明前后采鼠麴草入饌,制作青團(tuán)、鼠麴糍粑、清明果、黃花麥果糕等。鼠麴草的葉子形狀像老鼠耳朵,長著白毛而呈現(xiàn)青中泛白的顏色。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介紹,因?yàn)槭篝鸩葸@“白茸如鼠耳之毛”,在北方還有個別名茸母,他引了宋徽宗一句詩:“茸母初生認(rèn)禁煙?!壁w佶被金兵擄至蠻荒北地后,在春寒料峭的春日想念的不是山珍海味,而是春天初生野菜鼠麴草。
汪曾祺也寫過《故鄉(xiāng)的野菜》,對野菜的描寫更加詳盡。比如,他說蔞蒿,小說《大淖記事》:“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紅色的蘆芽和灰綠色的蔞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綠了。”他在書頁下面加了一條注:“蔞蒿是生于水邊的野草,粗如筆管,有節(jié),生狹長的小葉,初生二寸來高,叫做‘蔞蒿薹子,加肉炒食極清香。”蔞蒿,字典上都注“蔞”音樓,蒿之一種,即白蒿,汪曾祺以為蔞蒿不是蒿之一種,蔞蒿掐斷,沒有那種蒿子氣,倒是有一種水草氣。蘇東坡詩:“蔞蒿滿地蘆芽短”,以蔞蒿與蘆芽并舉,證明是水邊的植物,就是他家鄉(xiāng)所說“蔞蒿薹子”?!笆V”字他的家鄉(xiāng)不讀樓,讀“呂”。蔞蒿好像都是和瘦豬肉同炒,素炒好像沒有。他小時(shí)候非常愛吃炒蔞蒿薹子。桌上有一盤炒蔞蒿薹子,他就非常興奮,胃口大開。蔞蒿薹子除了清香,還有就是很脆,嚼之有聲。
江南的野菜“頭”
野菜到了江南,名字后面就要加個“頭”字點(diǎn)綴:馬蘭頭、苜蓿頭、薺菜頭、香椿頭、豌豆頭、枸杞頭、小蒜頭……他們是把野菜吃得頭頭是道。
苜蓿頭也被叫做草頭,營養(yǎng)極為豐富,在綠葉蔬菜中,它的維生素K含量最高,維生素A的含量和胡蘿卜差不多,維生素C超過白蘿卜2、3倍以上。草頭圈子是本幫菜中非常有名的菜肴,它其實(shí)是兩道菜的組合,就是紅燒圈子和生煸草頭,圈子肥而不膩,草頭鮮嫩清爽,特別受歡迎。
馬蘭頭,揚(yáng)州人還稱它為“馬郎頭”。當(dāng)春天來到時(shí),田頭埂邊、河岸旁隨處可見它們的身影。清人有詩云:“陌上春初膏雨沿,坻下遍出馬蘭尖?!薄栋倩ㄧR》說:“馬蘭氣香可作蔬?!瘪R蘭頭不僅是一種營養(yǎng)豐富的野菜,而且可以入藥,作用類似板藍(lán)根,但無味苦寒之慮。其性涼味辛、無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尿利濕的功效。大吃貨袁枚說愛吃馬蘭頭的嫩葉,加上酸酸的醋,清清新新就打敗冬日的肥膩。涼拌也是馬蘭頭常見的做法,焯水后切碎,拌上香干末,麻油一澆,口口清香。
香椿頭的誕生就充滿著神奇,因?yàn)椋粯涫且环N非常古老的大樹,那如此古老的樹枝中,誰能想到竟然藏著這味美香嫩的香椿呢?人們常見到的香椿,分為紫色和綠色兩種,但是,經(jīng)過沸水燙熟的香椿,紫色的香椿也會變?yōu)榫G色,和綠色香椿混在一起,很難分辨。要說香椿最常見的吃法,一定是香椿炒雞蛋,一盤香椿炒蛋,足足可以消滅掉一大碗米飯。汪曾祺則愛吃香椿拌豆腐,濃香淡味,碧綠嫩白,交織牽絆,“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薺菜富含膳食纖維和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是地地道道的純天然、無污染的綠色滋補(bǔ)食品,不僅是野蔬中的報(bào)春菜,更是舌尖上的美味。生活在困難年代,看上去其貌不揚(yáng)的薺菜,甚至是老百姓的救命菜。民間有“三月三,薺菜當(dāng)靈丹”之說。明代醫(yī)學(xué)家李時(shí)珍在其著作《本草綱目》中寫有這樣一句話:“薺菜煮粥,明目益胃。”由此可見,薺菜不僅是舌尖上的美味,名副其實(shí)的純天然滋補(bǔ)食品,還具有藥用價(jià)值。這種看上去其貌不揚(yáng)的小小野菜,能夠千百年來為人重視贊美,也是不無道理的。而今,北有薺菜餃子,南方則鐘情于一碗地道的薺菜大餛飩。剁碎的薺菜和肉沫相混合,包成一個個大胖小子,在沸水中打著滾。湯頭不需要有多余的調(diào)味,這絕妙的組合,鮮香直達(dá)味蕾。更為清新簡單的吃法,是薺菜豆腐羹。薺菜切段,與豆腐下水慢煮,撒上一小撮鹽,看似寡淡的湯水一下有了靈魂,薺菜獨(dú)有的香氣和豆腐水嫩的口感,在口中奏響了春意的二重奏。
“六九七九,抬頭看柳”,柳樹綠的同時(shí),枸杞頭也綠了。李漁在《閑情偶寄》里說:“金陵城里枸杞苗隨處可見,下場雨采回來不用花錢”。走進(jìn)菜市場,攤位的阿姨就熱情地抓起一把枸杞頭:“小姑娘,枸杞頭降火,來一斤?”枸杞頭和薺菜、馬蘭頭并稱“春野三鮮”,過油一炒便可出鍋。枸杞頭口味香美細(xì)嫩,但又帶著一絲絲回味悠長的清苦?!都t樓夢》里就曾提到薛寶釵和賈探春問廚房要一道“油鹽炒枸杞芽”,可見確實(shí)是雅俗共賞的好食材。
相對于其他野菜來說,小蒜頭的存在感略低。春天萌發(fā)的時(shí)候,夾雜在草叢里的纖細(xì)葉片一不小心就會被忽略,比起蒜的形象似乎也更接近蔥,唯一具有識別度的是它的根,呈飽滿膨大的球狀。小蒜頭拿來炒雞蛋,蒜香四溢,鮮嫩異常。當(dāng)然除了直接炒著吃,它的根也經(jīng)常會被用來腌漬小菜食用。
《詩經(jīng)》有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這里的“薇”便是豌豆了。除了香甜的嫩豌豆莢,也別錯過那豌豆頭兒!吃豌豆頭一定要掐那一段尖尖的嫩出水的苗,稍微用鹽揉搓兩下,投入熱油鍋中爆炒,斷生立刻盛出。一碟春色,清芬四溢!
野菜界的錢串子
野菜界的錢串子當(dāng)是榆樹錢,也被稱為榆錢。榆樹錢就是榆樹的種子,像是一個個綠色的小紐扣一樣,圓圓的很像古代的銅錢,所以大家都叫它“榆樹錢”。榆錢諧音就是“余錢”,民間有“吃了榆樹錢,就有余錢花”的說法。榆樹錢富含多種營養(yǎng)元素,尤其是鐵元素,是菠菜含鐵量的11倍,西紅柿含鐵量的50倍。而榆樹錢含有的特殊成分,是食欲不振,睡眠不好人群的天然保健品。
榆樹錢的吃法有很多,除了生吃以外,還可以做湯煮粥,涼拌,炒菜,做餡料,做面食,根據(jù)各地區(qū)飲食習(xí)慣的不同,選擇的吃法也不盡相同。
榆錢最經(jīng)典的吃法,是做成榆錢飯。作家劉紹棠曾在《榆錢飯》中寫道:“村前村后,河灘墳圈子里,一顆顆老榆樹聳入云霄,一串串榆錢兒掛滿枝頭,就像一串串霜凌冰掛,看花了人眼,饞得人淌口水?!本d密鮮美的榆錢飯,不僅讓作家劉紹棠念念不忘,更是不少人的心頭好。東北人喜歡將榆錢做成榆錢窩頭食用。新鮮的榆錢摘下洗凈后,混入玉米面和食鹽,兌水?dāng)嚢?。鍋底放入少許植物油加熱,榆錢面糊倒入鍋中小火煎三兩分鐘后,榆錢窩頭的脆香味兒便溢了出來。江漸地區(qū)做榆錢,米粥煮至九分熟時(shí),撒入洗凈的榆錢,拌入切碎的香蔥。榆錢粥有多美味?北宋歐陽修說:“杯盤粉粥春光冷,池館榆錢夜雨新?!比A北人將混合了榆錢的面粉發(fā)酵后,放入籠屜內(nèi)蒸熟,籠屜帽子打開的一瞬間,榆錢的味道伴著白茫茫的水蒸氣直竄出來。和著榆錢的饅頭,有著晶瑩的翠綠色,十分誘人。掰一口放到嘴里,春天的芬芳,瞬間便溢滿了口腔。
人們?yōu)槭裁聪矚g野菜?汪曾祺說:“過去,我的家鄉(xiāng)人吃野菜主要是為了度荒,現(xiàn)在吃野菜則是為了嘗新了。喔,我的家鄉(xiāng)的野菜!”蘇東坡說:“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參考文獻(xiàn):《紅樓夢》《本草綱目》《唐詩三百首》《宋詞一百首》《故鄉(xiāng)的野菜》《詩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