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萱
細看,是道道刀痕;細聽,是沙沙紙聲;細嗅,是淡淡紙香。
這是一張木刻剪紙,紅黑顏色,廿寸見方。
紙面上,三個孩童在收魚、洗魚、晾魚。他們一個抿唇微笑,一個咧嘴大笑,一個眉開眼笑,歡樂與幸福都溢于言表;大的正敏捷地撲住水中的魚兒,小的正蹲在魚簍邊洗魚,高的正提著洗凈的大魚?;騽踊蜢o,他們臉上刻滿豐收后的喜悅。
這就是我刻出的一幅剪紙作品——《豐收的水鄉(xiāng)》。
木刻剪紙是佛山傳統(tǒng)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所需不多,一張彩紙、幾管刻刀,卻承載著華夏千年的民間藝術(shù)文化。
道道刀痕,從入刀的瞬間開始。
靜坐,提刀,入紙。一刀一刀留在平滑的彩紙上,一點一點匯成流動的細線。孩童屈腿、彎腰,手捧大魚,豐收的笑綻放在臉上,定格成一瞬間;孩童側(cè)坐、伸手,細洗竹簍中的魚兒,驚喜的笑綻放在臉上,定格成一瞬間;孩童伸腿、挺腰,輕晾洗凈的鮮魚,期待的笑綻放在臉上,定格成一瞬間。每一幅木刻剪紙,擷取的是生活最美的一刻。
沙沙紙聲,從出刀的瞬間開始。
輕提紙,慢抖動。紙屑相繼掉落,輕輕摩擦的聲響伴隨著旋轉(zhuǎn)飛舞的紙屑的歡樂。四周是那么安靜,我好似從中聽到了魚群撲騰、沉鱗競躍的聲音,聽到了孩童洗魚時無比欣喜的嬉笑聲,聽到了水鄉(xiāng)農(nóng)民忙完活后“嘩嘩”的戲水聲。不同的聲音和諧地交織在一起,定格成一瞬間。每一幅木刻剪紙,定格的是最美好純真的剎那感情。
淡淡紙香,是木刻剪紙完成的那一瞬間。
粘貼,輕拂,裝裱?!敦S收的水鄉(xiāng)》散發(fā)淡淡紙香,細嗅,還帶著層層佛山韻味。從近到遠,頓覺時間從此刻追溯到千年前剪紙的源頭;淺淡卻不易散的紙香縈繞著我,從遠到近,將我的思緒從古時拉回完工的此刻。每一幅木刻剪紙,都是向技藝傳承者的最美致敬。
小小木刻剪紙,雖是毫末技藝,卻也是從千年前乘片片彩紙漫溯而來;以刀為筆,以慧眼慧心,承載無數(shù)嶺南兒女的花開花落、悲歡離合,給予人們無限的文化滋養(yǎng);告訴人們熱愛生活的含義,也將在下一個千年,繼續(xù)前行,記錄人們走向更美好生活的腳步。
【評語】“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與歷史對話,離不開懷揣熱愛的傳承者。歲月崢嶸,文化因傳承而厚重,迸發(fā)出取之不竭的創(chuàng)造力。小作者采擷自己學習創(chuàng)作木刻剪紙的經(jīng)歷、感知,以“瞬間”作為關(guān)鍵詞,以時間為序,精心架構(gòu)文章。文章因而眉目清楚、條理分明,讓讀者感受到木刻剪紙藝術(shù)與青春的創(chuàng)造力交融的勃勃生機。
(指導教師:梁中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