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丹青文心
——青州市博物館藏書畫作品摭述

2021-04-22 02:26王麗媛
中華書畫家 2021年4期
關(guān)鍵詞:青州市青州博物館

□ 王麗媛

一、綜述

青州市博物館館藏書畫類作品近2000件,時代跨度從明代延續(xù)至當代,又以明清至民國時期的作品最為豐富,其中國家一級文物7件。館藏書畫作品涵蓋了山水、花鳥、人物以及書法的所有門類,從藝術(shù)化的角度反映了當時青州地區(qū)的歷史人文及對外交流情況。

[明]馮起震、馮可賓 竹石圖(之一) 拓本 青州市博物館藏

[明]馮起震、馮可賓 竹石圖(之二) 拓本、原石 青州市博物館藏

早在一萬年前,青州地區(qū)的先民就在此生活,藝術(shù)開始萌芽。龍山文化時期的一件陶拍上留下了先民最早的線條,在陶拍的側(cè)面和頂面均刻有線條,相互交錯,對于刻畫的內(nèi)容目前尚無定論,有專家猜測應該與生殖崇拜有關(guān);鳥形陶鬶將東夷人對鳥的圖騰崇拜與器形的實用功能做了完美的結(jié)合;蘇埠屯商墓出土的青銅器紋飾精致程度絲毫不亞于殷墟,青州先民的技藝進一步成熟;戰(zhàn)國時期,東西方交流開始出現(xiàn),本土的藝術(shù)風格融入了外來元素,近年來出土的波斯風格裂瓣紋銀盒、斯基泰風格金環(huán)首便是最好的證明;到了漢代,除了在立體形象的塑造方面技術(shù)更加成熟外,香山漢墓陪葬坑出土的兩千多件滿施彩繪的陶俑展示了先人們對于大自然色彩的認識,不僅掌握了天然礦物顏料的提取使用,而且漢紫、漢藍這種罕見的合成顏料也在此出現(xiàn);北朝時期以龍興寺窖藏出土的佛教造像為代表的“青州風格”是青州古代造像、裝飾藝術(shù)發(fā)展的頂峰,精準的造型、繁復的裝飾、豪華的貼金和彩繪展示了工匠高超的技藝。

由各種立體造型轉(zhuǎn)為平面的繪畫,雖然現(xiàn)在青州地區(qū)現(xiàn)存最早的繪畫作品為明代,但是不能否定其發(fā)展演變的連續(xù)性。而且,早在唐五代時期青州就為畫史貢獻了一位山水畫的集大成者——李成,青州益都人(今山東青州市),祖籍長安(今陜西西安市)。《宣和畫譜》載李成畫:“畫山林藪澤,平遠險易,縈帶曲折,飛流危棧,斷橋絕澗,水石風雨,晦明、煙云、雪霧之狀,一皆吐其胸中而寫之筆下。”《澠水燕談錄》卷二記載:“成畫平遠寒林,前人所未嘗為,氣韻蕭灑,煙林清曠。”他在青州度過了一生的大部分時間,他的“北派山水”與青州地區(qū)多平原和丘陵的自然環(huán)境有著莫大的關(guān)系。遼寧省博物館藏《茂林遠岫圖》《寒鴉圖》,盡寫青州地區(qū)的平原風貌。近景處,小橋流水、亭臺屋舍,橋上有車馬行人通過;中景出山間亦有樓閣高塔矗立,并有流泉飛瀑點綴于溪畔崖間,叢林蒼翠,連綿不斷;遠景中雖是高峰聳立,但不突兀。

[明]仇英(款) 摹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33.4×810cm 絹本設(shè)色 青州市博物館藏款識:實父仇英摹張擇端筆。鈐印:十洲(朱) 仇英之?。ò祝?/p>

北宋時期的燕肅被稱為是達·芬奇式的人物,他不僅學識淵博,精通天文物理,復制成功了指南車、記里鼓車,發(fā)明了計時工具蓮花漏,還研究潮汐規(guī)律,著有《海潮論》,繪制《海潮圖》等,同時,他還工詩善畫,《宋史》本傳說他“性精巧,能畫,入妙品,圖山水罨布濃淡,意象微遠,尤善為古木折竹”?!稄V川畫跋》中說燕肅作畫“生平不妄落筆,登臨探索,遇物興懷,胸中磊落,自成丘壑”,在取得大量素材后再行創(chuàng)作,所以他的畫“妙于真形”。

從元代開始,回族人進入青州,并在青州定居,逐漸與其他民族融合,融洽生活,共同發(fā)展,一直延續(xù)至今。其中也涌現(xiàn)出了不少文人韻士,書畫名家,如張沼、張紹南等,為青州地區(qū)的書畫藝術(shù)注入了新的活力。

青州自古便不是一處封閉的地域,明代以前一直是山東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即便是明洪武年后,降為二級行省,但仍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外交流頻繁。尤其是明清時期,社會穩(wěn)定,文化活動豐富,文人聚集,書畫藝術(shù)達到鼎盛,也開始有書畫作品的流傳下來。目前,青州市博物館藏書畫作品地域范圍分布廣泛,除了有青州地區(qū)本土藝術(shù)家,如明代馮起震,清代楊涵、楊潤初,回族畫家張沼、張紹南等人的作品得以保存下來之外,還珍藏了許多周邊其他地區(qū)書畫家的作品,如劉墉、譚夢生、翟云升、畢道遠等。還有來自全國各地名家的作品,有的是因為到青州做官而將作品留了下來,也有的是因為畫壇聲名顯赫而被收藏至此,都成為青州地區(qū)書畫藝術(shù)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造化心源,山水覓蹤跡

中國畫三大門類——山水、花鳥、人物。其中山水畫往往成為畫家賦情起興的載體,所謂“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望秋云,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山水畫在千百年來的發(fā)展過程中承載了畫家對山水風景的許多情感,也多有畫家借筆下的山水畫抒發(fā)自己的情懷。山水畫自成為獨立的門類,歷朝歷代皆有眾多畫家醉心其中,誕生了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從而形成了鮮明的時代風格。

青州市博物館藏山水畫,一部分出自名垂畫史的大家,也有一部分系本地畫家嘔心之作。有直抒胸臆的原創(chuàng)之作,也有臨仿古人之作,無論是哪一種,都體現(xiàn)了古代畫家對于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最高境界的理解和探索。

[明]趙秉忠 殿試卷 47.5×14.1cm(每折) 紙本 青州市博物館藏

[清]林則徐 行書冊 25.3×17cm×16 紙本 青州市博物館藏款識:林則徐書。鈐?。毫謩t徐印(白) 少穆(朱) 不薄今人愛古人(白)

青州市博物館藏有一件明代董其昌的山水圖卷,尺幅不大,畫卷右端為董其昌的山水圖橫幅,左端是他寫的七言題跋。畫面近景川水環(huán)繞,溪岸邊沙丘上古木簇擁,松陰蒼郁,草舍隱現(xiàn),煙水蒼茫,洲渚掩映;遠景高嶺嵯峨,峰巒出沒,半山處的白云飄忽有似山中嵐靄。高山、叢樹、清溪、幽谷,沉郁深秀的自然風貌,生動地再現(xiàn)了秀麗的山水景象。卷尾題跋云:“百折回岡勢欲迷,舉頭茅舍與云齊。經(jīng)行絕似江南路,落日青林杜半啼?!薄氨烫}夷蔓路崖陰,潭底潛蛦萬仞深。今古江流摧不去,濕云常凍最高岑?!薄吧街谢钣嬛徊吐叮朗旅CH兆孕?。想到玉堂無好況,夜深猶草侍中麻?!薄拔菸髦怀呗柷r,清氣逼凌涌碧嵐。紅日欲沉山更好,從他捷徑在終南?!甭淇睢捌洳嫴保}跋下鈐朱文“董其昌印”一方。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華亭(今上海)人,曾居松江。萬歷十七年(1589)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卒后謚“文敏”。董其昌不僅是明代著名的畫家,更是“南北宗”論的倡導者,以禪宗漸悟與頓悟的概念來劃分中國畫的南北差異,提倡臨摹古人畫意,“畫家初以古人為師,后以造物為師”,“畫家以古人為師,已自上乘,進此當以天地為師”。師古人與師造化都要進行,但是以古人為師可以達到更高的境界。董其昌的書畫理論直接影響了清初四王——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其中王翚(1632-1717),字石谷,號烏目山人、耕煙散人,又號耕煙外史、劍門樵客、清暉老人,室名清暉閣,江蘇常熟人。先后師從王鑒、王時敏,遠追董其昌的師古、摹古,卻又“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是各時期風格的集大成者。館藏其《煙江疊嶂》圖,卷首為崇山萬壑,高聳入云,山與山之間有條小路蜿蜒到江邊,連接了小橋、村莊、廟宇,江上帆船點點。橋上有人騎驢而過,路邊有人三三兩兩,船上的人們正在合力起帆,一派繁盛明麗的江南生活場景。

青州地區(qū)的回族書畫家是不可忽略的一個重要群體,尤其到了清末,畫家代表之一張紹南,字仲軒,又號云門畫隱,邑城東之十里廟村人,生于道光二十八年戊申(1848)。增生,工書善畫,書法黃庭,畫宗四王。善畫山水,以淺絳山水為主①。有一幅作品即是臨摹王翚筆意。從畫中題跋可知,張紹南臨摹的是王翚臨摹荊浩山水圖,“云迷古木千章秀,山抱晴川一掌平”。

張紹南遠師王石谷,近學張小河。張小河也是青州本地的一位回族山水畫家,本名張,號小河,又號云山野人,齋號“駝嶺山房”。青州城南趙家小河村人,清代職業(yè)書畫家,擅長花卉、山水、書法②。山水初隨族人張瀛學習,后跟隨郭敏磐③,隨侍左右,得其親授,繪畫技巧得到了很大的進步,形成了筆墨古雅蒼潤、用色明麗動人的風格。

張沼,字秋池,號會云,又號輿京、西圃。清代乾隆年間青州回族書畫家,工山水。館藏其山水畫屏6條,每條幅均可獨立成畫,山體的皴擦點染技術(shù)嫻熟,樹的畫法亦每每不同,有的枝葉繁密,有的枝干遒勁。書畫本同源,張沼善書亦聞名當時,據(jù)記載他曾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為青州真教寺書《明太祖御制百字贊》碑文。其子張瀛,字文臺,善畫山水,曾為張紹南師,可惜沒有作品流傳下來。

三、時光流變,花鳥記枯榮

花鳥畫作為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三大題材之一,其描繪的對象實際上不僅僅是花與鳥,而是泛指各種動植物,包括花卉、蔬果、翎毛、草蟲、禽獸等類,題材廣泛,內(nèi)容豐富?!缎彤嬜V》記:“詩人六義,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而律歷四時,亦記其榮枯語默之候。”于花鳥畫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各類生物一年四季的變化。

1499年,明憲宗分封他的第七子朱祐楎為衡恭王,藩青州,衡王共在青州傳六世七王。據(jù)記載,第一代的衡恭王朱祐楎精于書法,“四體皆工,而楷書、行草為最,大書結(jié)構(gòu)有體,詩章足垂世教者,書數(shù)千紙,一睹筆法,具見王心。旁及丹青,各臻妙品,積古今書籍千卷一柜者,凡百有奇。著詩文若干卷,題曰《歲寒齋稿》?!雹荛e暇時便醉心研究琴棋書畫。新樂王載璽:“聰穎好學,為詩文有博雅稱,四方騷人墨士東游者多賓客之,與士大夫為文字交,建博文書院,蒙敕獎賜名,刻《風雅廣逸》《文心雕龍》等書,善書大字擘窠,奇勁自成一家。”“高唐(王)厚煐、商河(王)載塨皆好古,工篆書,《藝苑巵言》稱其“深于玉,大小篆皆名筆也?!雹?/p>

明洪武年之后,青州雖然降為二級行政治所,但是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各方面仍占有相當重要地位,社會穩(wěn)定,人才輩出,為文化藝術(shù)的發(fā)展準備了豐厚的土壤,加之統(tǒng)治者上層也善書畫,易在社會上形成藝術(shù)的風氣。明清之際,青州花鳥畫史上出現(xiàn)了“青州三絕”——馮竹、冀雁、王葡萄,即明代馮起震的竹子,清代冀旭的大雁、王曰叟的葡萄,又以馮起震畫竹最為有名,被董其昌、李日華稱其“文與可后數(shù)百年所僅見”,清代畫史著作《無聲詩史》《圖繪寶鑒續(xù)纂》中均著錄其善畫竹。

竹歷來受到文人墨客的喜愛,在我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shù)中也具有相當高的地位,作為四君子之一,同時還因其在寒冬時節(jié)頑強的生命力被稱為“歲寒三友”之一,更加受到文人畫家的喜愛。中唐時期,竹已形成專門的繪畫題材;北宋文同開創(chuàng)了“湖州竹派”,被后世人尊為墨竹繪畫的鼻祖;元代的柯九思、高克恭、倪瓚,明代的王紱、夏昶、徐渭,都是畫史上的畫竹名家。今人朱萬章在《明清花鳥畫的嬗變與演進》一文中將馮起震歸為夏昶的衣缽傳承人之一,馮起震所畫之竹,筆墨揮灑,狂放不羈,并自成一格;其竹亭亭玉立,剛勁挺拔,即使在風雨之中仍傲然挺立。

馮起震,字青方,又字省予,號稷下門生。生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在世90余年,益都縣高柳(今青州市高柳鎮(zhèn))人。據(jù)《益都縣圖志》記載,馮起震為元朝益都總管府尹兵馬都總管馮彰的后裔。他“少負異資,淹貫經(jīng)史,為諸生試,輒冠其曹”。但他一生“隱居教授,不希仕進”。青州市博物館藏有其《雪竹圖》《晴竹圖》等作品。晴竹竹節(jié)挺拔粗壯,竹節(jié)繁茂,有蒸蒸向上之勢;雪竹利用大片留白制造出冰天雪地的感覺。

[清]王壽彭 道心書味七言聯(lián) 紙本 青州市博物館藏釋文:道心靜似山藏玉;書味清于水養(yǎng)魚。德臣四哥大人屬書,弟壽彭。鈐印:王壽彭?。ò祝?癸卯狀元(朱)

[清]翟云升 珠林金匱七言聯(lián) 紙本 青州市博物館藏釋文:珠林墨妙三唐字;金匱文高二漢風。文泉翟云升。鈐?。旱灾僮游娜ò祝?云升印信(朱)

馮起震有四子,其三子馮可賓,字禎卿,明天啟二年(1622)進士,歷任兵、工、戶、禮四科給事中,官至太常寺少卿。善畫頑石,馮起震與其合作的竹石刻石存世不少,多方上留有董其昌、邢侗等人的題款。青州市博物館藏其父子二人合作竹石刻石,橫寬159厘米、高102厘米,左側(cè)刻馮起震翠竹數(shù)株,粗壯挺拔,枝葉穿插有致,下方刻馮可賓叢石苔草。畫面右上方的落款是:“公孫世茂 北海馮起震筆,歲次崇禎庚午三年,時年七十有八”。鈐“胸有竹”,“馮起震印”“青方”印二方。頑石上刻“可賓寫石”,鈐印“馮可賓印”“青瑣侍臣”。中部為董其昌的題跋:右軍靈活,青方之竹也;大令俊逸,禎卿之石也。畫家父子與書家父子,千載同調(diào)。謠云:父不傳子,卿乃悉長耶?觀者為華亭友人董其昌。鈐印“宗伯學士”“董氏玄宰”。

馮起震畫竹,流傳頗豐,除青州市博物館外,浙江省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山東博物館、濰坊市博物館等博物館均藏有其作品。馮起震畫竹不僅聞名當時,更影響了后人。清代青州出現(xiàn)了另一位畫竹高手——楊涵,青州市博物館藏其《風竹圖》和《墨竹圖》,傳承于馮起震,但他筆下的竹子更顯纖細,細而有勁節(jié),隨風而不倒。

青州市博物館藏有一幅《松鷹圖》,整個畫面是一株頂天立地的老松,枝干遒勁,樹節(jié)頗多,有飽經(jīng)滄桑之感。松樹上棲立著五只老鷹,每只鷹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姿態(tài),同時彼此間都有呼應,以鷹填實松樹的空缺,畫面豐滿而有動感。在畫面左上方樹枝間還有一只若隱若現(xiàn)的猴子,更增添了畫面的趣味。用筆老辣,用墨濃淡相宜。畫面右方題款:“天啟五年五湖散人兼卅六洞天牧鶴使者雪蓑子畫于四冷堂雪蓑?!?/p>

由題跋可知,作者為明代天啟年間的雪蓑子,本名蘇州,自號雪蓑子、雪蓑道人、雪蓑仙子等,世人多稱“雪蓑”。生卒年月不詳,河南杞縣人。光緒《益都縣圖志》記載:雪蓑,不知何許人,無姓名,浪游東土。居青州者數(shù)年,善作大字。青州民間還流傳著“雪蓑獻壽戲衡王”的故事,清光緒《益都縣圖志》“雪蓑”條記載:“作方丈大書,濃瀋數(shù)斛,信手飛灑,倏忽而成,矯健有勢?!睉斠才c該故事有關(guān)。傳說衡王的壽誕馬上就要到了,衡王對外宣稱誰的賀禮最珍貴,就可以坐到首席。壽宴馬上就要開始了,卻沒有人敢自稱禮重而坐上首席。這時,只見雪蓑空手而來,往首席一坐。眾人皆好奇,問其壽禮何在,居然敢自居首席?他微微一笑,隨手指向門外云門山的方向,此時山崖絕壁上赫然刻著醒目的巨大“壽”字。衡王看了甚是歡喜,但仔細一看,下面的“寸”字處缺了一個“點”,這是怎么回事?雪蓑卻不慌不忙,取來綢緞半匹,卷作一團,在墨缸一蘸,信手拋去,直奔“壽”字,恰好補上這一“點”。傳說只能是傳說,戲說而已。這個“壽”字實際是明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初九日由衡王府內(nèi)掌司周全所獻,而這位周全據(jù)明衡王府官屬記載為典膳所四位典膳之一,相當于現(xiàn)在的廚師長,這也從側(cè)面反映了在明代青州地區(qū)幾乎呈現(xiàn)出“人人可書”的興盛景象。

[清]佚名 群仙祝壽圖 緙絲 青州市博物館藏

現(xiàn)存世雪蓑的書法及題刻較多,繪畫作品尤顯珍貴,明代文學家李開先評其“字畫、彈琴、蹴踘、歌唱,皆可居海內(nèi)第一流”。

到了清朝末年,青州地區(qū)善畫花鳥者也不在少數(shù)。善工筆者如張槃,原名柞枝,字小蓬(一作小槃),號圓腹道人,直隸定興人。咸豐五年任益都縣知縣,所以在青州保留了他的不少工筆花鳥作品。張槃工篆隸書法,尤精花鳥。畫面多以折枝花鳥的形式,色彩淡雅,無論是鳥雀、蟬還是蟈蟈均刻畫精細,惟妙惟肖。張槃在青州任知縣兩年,勤政為民,修路架橋,疏通河道,光緒《益都縣圖志》記載其:“咸豐六年,知益都縣張槃重修(永濟橋)東西驛路、橋梁及云門山路、西門橋?!薄跋特S間,張小蓬重開(豬龍河)舊渠,修橋,筑驛路,其患漸息?!?/p>

青州原有一座四松亭,在明代衡王府的花園紫薇園內(nèi),源于園內(nèi)的六棵古松。清朝初年,衡王府被毀,紫薇園成為民宅,兩株被伐,存四株,后有謝姓鄉(xiāng)紳建“四松齋”。清代咸豐八年,毛永柏任青州知府,再次辟為花園,名“四松園”,建有廳堂軒舍,并在古松下建亭,沿用“四松亭”名。后四棵古松皆不存,園址也再度廢為民宅。張槃任知縣時,慕四松之名,在李清照紀念祠旁的順河樓畔重建“四松亭”,將法慶寺內(nèi)一株古松移至此,“古松有數(shù)圍,發(fā)四桿,望之蒼翠”,并為此立碑撰記。

善寫意者則有松年,姓鄂覺特氏,字小夢,號頤園,清代蒙古人。工書法,喜用雞毫,自成一家。畫工山水、人物、花卉、翎毛、蘭竹,用筆豪爽,喜畫元書紙,工于用水,秀潤可愛。初師如冠九,有出藍之譽。著有《頤園論畫》。青州市博物館藏其花卉冊頁一冊,折枝花卉,沒骨畫法,墨色濃淡相宜。

四、傳神寫照,盡在阿堵中

人物畫的出現(xiàn)早于山水畫和花鳥畫,戰(zhàn)國時期的《人物御龍圖》帛畫被認為是最早的獨立的人物畫。人物畫在經(jīng)歷了歷朝歷代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之后,形成了諸多流派,如工筆人物、寫意人物、寫真肖像等,表現(xiàn)題材也日漸豐富,仕女畫、歷史故事畫、風俗畫、肖像畫、道釋畫等,爭奇斗艷。青州博物館館藏人物畫以明清時期為主,尤以肖像畫最為精彩。

明清時期青州地區(qū)科舉文化繁盛,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明清兩代青州僅益都一縣共有進士108人,其中明代73人,清代35人。武進士15人,其中明代3人,清代12人,遠遠高于周邊其他縣。與科舉繁盛相適應的是家族文化的繁盛,且出現(xiàn)蟬聯(lián)甲第的科舉家族,如劉氏、馮氏、王氏、邢氏、曹氏、冀氏、鐘氏、房氏、石氏、青州左衛(wèi)高氏、楊氏、東關(guān)李氏,且大多身居高位。青州市博物館有幸得以保存其中幾大家族的畫像,早至明代正統(tǒng)年間,晚至清代乾隆年間。

明清時期是中國繪畫史上肖像畫再次得以重視、繁盛起來的重要時期,隨著明代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肖像畫不再高高在上,越來越為普通百姓所用。除了宮廷畫像外,出現(xiàn)了曾鯨為代表的“波臣派”,他多為文人、普通人畫像,用中國傳統(tǒng)的水墨技法結(jié)合了西方油畫的光影效果。

還有一類肖像畫更貼近百姓的生活,那就是祖容像,主要用于家族廟堂進行祭祀祭奠之用,彰顯家族先人的豐功偉績。青州市博物館藏這些畫像既有單人像,也有夫妻二人合像,畫面構(gòu)圖基本類似,為人物的正面照,形象刻畫逼真,著常服,胸前均繪有代表官級的補子,尤其是面部特寫清晰,這當是在融合了西方傳教士引入油畫技巧之后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背景的畫法也比較一致,一般坐于寬大交椅之上,大部分身右側(cè)擺香幾,《遵生八箋》載:“諸木成造者,用以閣蒲石,或單玩美石,或置香櫞盤,或置花尊以插多花,或單置一爐焚香?!毕銕咨蠑[設(shè)各種古玩清供,有香爐、花瓶、香盒等,具有一定的程式化,但又配置均不相同,各有選擇。這是一批珍貴的實物資料,不僅可以研究明清時期的肖像畫繪畫程式、技巧,且對于研究青州地區(qū)的家族歷史有重要價值。

高氏族人畫像

曹珖畫像

明曹凱畫像軸,絹本設(shè)色,高156厘米、寬98.5厘米。曹凱,字宗元,益都人,明正統(tǒng)十年(1445)進士。磊落多壯節(jié),英宗北征,諫甚力,后因觸犯奸臣石亨被降職。成化十年(1474),年62歲,致仕歸,卒。畫面以工筆繪成,人物居中正坐,頭戴烏紗帽,面部安詳,胡須黑中泛黃,身著盤領(lǐng)祥云紋紅袍,袍繡文官二品錦雞卷云紋補子,腰佩玉帶,右手握椅子扶手,左手扶帶,坐于虎皮椅之上,椅上左側(cè)垂下長穗,腳穿方頭靴,右側(cè)身后有雕花方幾,方幾上設(shè)花瓶、香爐、書函等物。

明趙秉忠畫像,絹本設(shè)色,高155.5厘米、寬99.5厘米。趙秉忠(1574-1626),字季卿,號陽,明朝益都(今青州)人。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狀元,官至禮部尚書,敢于直言進諫。畫中趙秉忠正面居中坐,頭戴烏紗,身著盤領(lǐng)云紋帶錦雞補子的大紅官服,足登朝靴,左手握玉帶,右手扶膝,身后案幾上設(shè)瓶花、寶鼎、香爐等物,整幅畫以工筆繪成,人物面部清瘦,三縷須髯自然飄灑胸前,神態(tài)安詳、威嚴。

明趙秉忠夫人張氏畫像,絹本設(shè)色,高174厘米、寬101厘米。畫面人物頭頂上有一朱筆“喜”字,為喜神畫像,夫人端坐圈椅,頭戴鳳冠,表情端莊,雙耳戴葫蘆形鑲寶石耳墜,身著蟒袍,肩披祥云仙鶴紋霞帔,腰佩玉帶,身后香幾上擺放瓶花、香爐等。

明曹姜仲夫婦畫像,絹本設(shè)色,縱139厘米、橫135厘米。曹姜仲,曹璜(萬歷十四年進士)、曹珖(萬歷二十九年進士)、曹璉(萬歷二十九年進士)之父。三子皆為名進士。畫面中為曹姜仲夫婦二人的合像。二人均端坐圈椅,二人中間置一香幾,上面放置兩個空白的牌位。

清李文藻畫像,絹本設(shè)色,高143.6厘米、寬94厘米。李文藻(1730-1778),字素伯,一字茝畹,晚號南澗,世居益都東關(guān)春牛街。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進士。李文藻是清代山東知名的藏書家、金石學家及文學家。李文藻平生專注于藏書、刻書,其藏書處曰“竹西書屋”,曾藏書數(shù)萬卷。李文藻與當世知名學者如翁方綱、戴震、邵晉涵、周永年、錢大昕等交往甚密,尤為紀昀所賞識。人物居中正坐,頭戴素金頂珠暖帽,面部線條分明,連鬢絡(luò)腮胡子整齊地垂至胸前,肩披天青色繡蟒披領(lǐng),身穿石青色云紋鸂鶒補子官服,左手夾胸前扣,右手扶膝,畫面以工筆繪成,人物神態(tài)英武。

行樂圖這一題材是在清代從肖像畫中延伸出來的一種流行題材,主要是展示像主悠然自得的生活,一般背景配以林泉細流、亭臺山石。袁枚《隨園詩話》寫到:“古無小照,起于漢武梁祠畫古賢烈女之像。而今凡夫俗子,皆有一行樂圖矣。”

館藏清代李煦四季行樂圖卷,絹本設(shè)色,橫672厘米、縱60厘米。工筆繪成,是清代典型的行樂圖。畫中描繪李煦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出行的場景。春季,遠山一黛,江水如藍,卷首露出石橋一角,桃花盛開,嫩柳搖姿,乳燕嬌啼,李煦頭戴涼帽,表情安閑,身穿皂靴,騎駿馬郊游,隨從四人緊跟其后。夏季,綠洲上白鷺紛飛,近處菡萏綻放,兩只鴛鴦在嬉戲,敞篷小船駐于古樹之下,李煦袒胸露腹倚坐在根雕椅上,身旁放一羽扇,舟前水盆中盛放藕等果蔬。秋季,山頂上古樹環(huán)繞,秋菊盛開,李煦手拈胡須,穿石青便袍,黃單褲,粉底紅鞋,坐于豹皮褥上。一小童手捧食物沿徑而來,李煦左側(cè)小童似在釀制美酒,右側(cè)小童正烹燒美食。冬季,右上角兩行大雁南飛,梅花冒雪傲放,雪壓翠竹,李煦頭戴暖帽,身穿紅棉袍,坐于閣樓之上,身前桌上宣紙平鋪,一小童正研墨⑥。

畫主李煦(1655-1729)字旭東,又字萊篙,號竹村,滿洲正白旗人,祖籍昌邑。李煦歷官內(nèi)閣中書、韶州知府、寧波知府、暢春園總管。康熙三十二年(1693)出任蘇州織造,任蘇州織造達30年之久,是康熙的親信。同時,李煦將妹妹嫁與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與其是內(nèi)親關(guān)系。這件四季行樂圖對人物的刻畫細致,場景完整,對于研究曹氏家族與李煦都具有重要意義。

曹姜仲夫婦畫像

曹凱畫像

趙秉忠畫像

趙秉忠夫人畫像

馮惟訥畫像

2014年北京匡時拍賣有限公司曾拍出一件《李煦行樂圖》,從題跋看作者為清代康熙年間有名的肖像畫家周道,《讀畫輯略》載:“周道,字履坦,吳人。精于寫照?!倍嘀菔胁┪镳^所藏《李煦四季行樂圖》雖無法考證其作者究竟何人,但從其畫面意境、刻畫細致程度、技術(shù)手法來看都不輸周道,乃上乘之作。

青州市博物館藏另外一件行樂圖為清代周洽繪馮溥消暑圖,該圖絹本設(shè)色,縱76厘米、橫59.5厘米。馮溥著團領(lǐng)夏衫、單褲、朱履,兩手后拄,箕踞斜坐于涼榻之上,神情閑適。榻后一白衣仕女手持羽扇侍其左,身后修竹千竿直插云霄,翠竹后欄干圍一荷花池,池中菡萏盛開,風送荷香,令人神往。榻左側(cè)怪石嶙峋,古樹遒勁。榻右前一樂人穿藍鍛褙子坐石墩上,手持簫管,正在演奏。身后一仕女手持團扇靜立竹林中。整幅畫作似靜而動,給人以藝術(shù)回味⑦。

這畫面內(nèi)容構(gòu)成來看,也是一件典型的行樂圖。作者周洽為清代康熙時著名畫家,華亭(今上海市)人,字載熙,號竹岡。兼擅山水、人物、花鳥、蟲魚,寫真尤稱獨步。由其落款“戊午夏日周洽于佳山堂寫”可知此圖繪于佳山堂,這是馮溥位于偶園內(nèi)的藏書閣名。

馮溥,字孔博,一字易齋,清順治三年(1646)進士,歷順治、康熙二朝,在任期間為官廉明,剛正不阿,73歲時,以年老乞休獲準,以原官致仕,加太子太傅,返歸故里,據(jù)記載他抵達家鄉(xiāng)青州之日“知與不知,夾道拜迎,至擁擠不得行”。后來就居于偶園。偶園前身是明代衡王府的奇松園,后歸馮溥所有,目前園內(nèi)尚留有典型康熙時期園林風格的假山,而《馮溥消暑圖》則為我們提供了最早的偶園景觀,是研究偶園以及清初園林的重要資料。

五、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人們通過語言來表達感情,與外界溝通,而書法則是語言的載體,讓語言變成了具象的內(nèi)容。

中國的科舉制度自隋代創(chuàng)立以來,成為歷朝歷代選拔官員的重要制度,也成為世人走入仕途的重要途徑,他們一路披荊斬棘,突破重重關(guān)卡,出人頭地,經(jīng)過殿試后,及第者可稱為進士。發(fā)展至明代,一種因在科舉制度中使用而流行成風的“臺閣體”書法盛極一時,以烏黑、方正、光亮、等大為特點。青州市博物館藏有一件明代萬歷二十六年(1598)青州人趙秉忠參加殿試并奪取狀元的試卷,這是目前所僅見的明代及以前的狀元卷,堪稱海內(nèi)外孤本,也是臺閣體最直觀的標本。該殿試卷為紙本,23折冊頁,三層宣紙裝裱,封面、封底系全綾裝裱。高47.9厘米,每折寬14厘米,天頭8.6厘米,地角3.3厘米,中間行文高35.7厘米,全文2460字,通篇無標點符號,只有閱卷官朱筆標出的圓圈句讀,試卷首右上角頂天頭有萬歷皇帝朱書“第一甲第一名”。正文前是作者及其三代簡歷,為仿宋字體;正文為黑色小楷字體,工整秀麗,無一錯漏。

這份殿試卷的珍貴之處不僅在于為我們展現(xiàn)了明代科舉制中臺閣體的標準示范,還在于他的內(nèi)容,放置今天仍有可取之處。趙秉忠在殿試卷中對當時的社會矛盾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并針對時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建議,反映了他治國安邦的雄才大略。趙秉忠用對“實政”和“實心”的論述回答了皇帝的策問。對“實政”,趙秉忠提出了要“立紀綱,飭法度”,對“實心”,則提出了要“振怠情,勵精明”。還給皇帝指明了用“實心以任人,而人不敢茍且以應我,實心以圖政,而政不致情窳而不舉”⑧。

臺閣體在強制性統(tǒng)一標準的同時也抹殺了人們的書法個性。山東博物館藏有一件趙秉忠的書法,草書寫就的“一片冰心在玉壺”,筆斷意連,肆意流暢,當是他真實書法狀態(tài)的表現(xiàn),與其《沂山詩題刻》草書同出一轍。

房可壯畫像

李文藻畫像

鐘諤畫像

青州市博物館藏有以趙秉忠為代表的明清時期進士群體的系列書法作品,這些人多數(shù)不僅擁有深厚的學識,更工詩善書,書法更是各具特色。如果說狀元卷是臺閣體的標準化展示,那么每位進士的日常書法則是“千人千面”的最好證明。

趙執(zhí)信(1662-1744),字伸符,號秋谷,晚號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東益都顏神鎮(zhèn)(現(xiàn)淄博)人??滴跏四辏?679年)進士,清代著名詩人、詩論家、書法家。

竇光鼐(1720-1795),字元調(diào),號東皋。清乾隆七年(1742)進士,由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

劉墉(1719-1805),字崇如,號石庵,山東諸城(今屬高密)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進士。擅書法,工書,尤長小楷,其書用墨厚重,人稱“濃墨宰相”。徐珂在《清稗類鈔》中評價劉墉的書法:“世之談書法者,輒謂其肉多骨少。不知其書之佳妙,正好精華蘊蓄,勁氣內(nèi)斂,殆如渾然太極,包羅萬象,人有莫測其高深耳”。

該書法縱63厘米,橫30.3厘米,紙本。正文為行書五言絕句一首:“三徑多春雨,柴門長綠錢。曉來誰踏破,一鶴到階前?!甭洹笆C”款,鈐白文印“石菴”,朱文印“半軒松月”,作品右上角有一枚閑章“御賜海岱高門第”。

林則徐(1785-1850),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等,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區(qū))人,清嘉慶十六年(1811)進士,清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有“民族英雄”之譽。

林則徐習書直接從唐楷入手,上追鍾、張、羲、獻,兼收并蓄,博采眾長,后又受趙孟頫和董其昌的影響,逐步形成了以王、歐為法,既得王羲之的曠達散淡,妍雅流麗之美,亦含歐陽詢的險峭峻利,骨力清瘦之韻。他博涉諸體之長,融會出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翟云升(1776-1858),字舜堂,號文泉,山東掖城(今萊州市)人。清道光二年(1822)進士,清代中后期著名古文字學家、書法家。

何紹基(1799-1873),字子貞,號東洲、別號東洲居士、晚號蝯叟。湖南道州(今道縣)人。清道光十六年(1836)進士。他研習各路書體,“草、篆、分、行熔為一爐,神龍變化,不可測已”,其中以行書成就最高,并自創(chuàng)“回腕高懸”的執(zhí)筆方式,書法現(xiàn)生拙遲澀之勢。館藏其行書蘇軾《前赤壁賦》,絹本,12條幅,行草,每幅縱167.2厘米、橫45厘米。首起自“蘇子與客泛游于赤壁之下”始,止于“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盡藏也”。落“子貞何紹基”款,并鈐有“子貞”“何紹基印”“御賜怪物”三枚印章。乃何紹基存世作品中少見的大尺幅,結(jié)字開合有度,下筆堅實,濃墨澀行,有筋有骨。

畢道遠(1810-1889)字仲任,號東河。山東淄川(今淄博市周村區(qū))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進士,清書法名家。

李鴻章(1823-1901),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謚“文忠”。安徽合肥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進士,晚清名臣,洋務(wù)運動的主要領(lǐng)導人之一。

洪鈞(1839-1893),字陶士,號文卿。江蘇吳縣(今蘇州)人。清同治七年(1868)狀元,任翰林院修撰、兵部侍郎、內(nèi)閣學士,清末外交家。

陸潤庠(1841-1915),字鳳石,號云灑、固叟,元和(今江蘇蘇州)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狀元,官至太保、東閣大學士,謚“文端”。

注釋:

①趙潛編著《青州回族溯源》,重慶出版社,2012年7月。

②《青州回族志》編纂委員會編《青州回族志》,黃河出版社,2015年1月。

③郭敏磐,清代書畫家,字小華,號云門外史,歷城(今濟南)人。嘉慶九年(1804)舉人,官益都教諭。善隸書,為桂馥弟子。

④[明]嘉靖《青州府志》。

⑤[清]光緒《益都縣圖志》。

⑥青州市博物館編《青州文物志》,王麗媛撰,文物出版社,2020年。

⑦同上。

⑧青州博物館編《青州博物館》,文物出版社,2003年12月。

猜你喜歡
青州市青州博物館
山東省青州市通聯(lián)站展示
博物館
訪青州李清照歸來堂
淺述青州文化的歷史淵源
青州市園林綠化可利用的野生植物資源
青州市特色健康養(yǎng)生產(chǎn)業(yè)發(fā)展研究
露天博物館
青州市近40a(1971—2010年)的降水特征分析
博物館
史籍正誤二則
丰顺县| 玛纳斯县| 镇康县| 张北县| 天津市| 凯里市| 鄱阳县| 兰州市| 宿州市| 尼木县| 龙州县| 巴林右旗| 安乡县| 温泉县| 建宁县| 潮安县| 温宿县| 治县。| 张家界市| 黄陵县| 尖扎县| 磴口县| 香河县| 手游| 门源| 保亭| 柯坪县| 景泰县| 甘德县| 漳浦县| 辽宁省| 昭平县| 徐汇区| 德江县| 金坛市| 墨脱县| 新建县| 大冶市| 海口市| 芒康县| 普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