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凌云,雷 嬌,唐 昕
(1.廣安市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四川省廣安市 638000;2.成都市第七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四川省成都市 638000)
冠心病是發(fā)達國家民眾致死、致殘的首要原因,在中國也具有較高的致死率[1]。動脈粥樣硬化是冠心病的發(fā)病基礎,是由應激反應、炎癥反應等多種因素引起的慢性病理改變,故分析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機制,并評估病變嚴重程度,對冠心病診療有利[2]。γ-谷氨?;D移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 GGT)為常見肝功能檢測指標,近年研究發(fā)現[3],機體GGT水平升高還反映全身炎癥反應激活及氧化應激增強,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密切相關,也可作為冠心病發(fā)生的預測因子。載脂蛋白AⅠ(apolipoprotein AⅠ,ApoAⅠ)是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的主要蛋白質成分,可發(fā)揮抗炎、抗血栓形成及內皮保護功能等多種作用,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4]。內臟脂肪素(Visfatin)為近年新發(fā)現的脂肪因子,可參與應激和炎性反應過程,而在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發(fā)展中具有一定作用[5]。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本院122例冠心病患者臨床資料,以評估上述3項血清學指標與動脈粥樣硬化程度的關系,為冠心病診療提供新思路。
回顧性分析2017年4月—2019年12月本院122例行冠狀動脈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診斷的冠心病患者臨床資料。納入同期行CAG檢查排除冠心病者32例作為對照組(經性別、年齡匹配)。冠心病患者男71例,女51例,年齡45~74歲,平均(62.45±10.95)歲;穩(wěn)定型心絞痛71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46例,急性心肌梗死5例。對照組男17例,女15例,年齡44~70歲,平均(59.91±9.89)歲。冠心病患者與對照組受檢者性別、年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經CAG檢查,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標準匯編》[6]中冠心病診斷標準:存在胸悶、胸痛、乏力、呼吸困難等典型心肌缺血癥狀,還可伴有出汗、惡心、嘔吐等癥狀,并結合CAG等輔助檢查發(fā)現心肌缺血或冠狀動脈堵塞的證據,即可確診;影像學檢查、血清學檢測等資料完整。排除標準:伴肝、腎等臟器功能嚴重障礙;合并急慢性感染或免疫性疾病;伴心肌疾病、先天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嚴重心律失常、難治性高血壓。
122例冠心病患者CAG檢查后行Gensini評分[7]評估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程度,Gensini評分是各血管狹窄程度(1~32分)與病變部位權重系數(左主干5.0,左前降支近段、回旋支近段2.5,左前降支中段1.5,左前降支遠段、回旋支中段及遠段、右冠狀動脈近段、中段及遠段均為1.0,小分支為0.5)乘積之和。根據Gensini評分分為輕度病變組(Gensini評分<12分)、中度病變組(Gensini評分12~60分)、重度病變組(Gensini評分>60分)[8]。收集冠心病患者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靜脈血和對照組體檢時靜脈血,采用γ-谷氨酰-3羥基-4硝苯胺法檢測血清GGT水平,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清ApoAⅠ水平,使用酶聯免疫分析法檢測血清Visfatin水平,檢測試劑盒均購自四川邁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2例患者中輕度病變組35例,中度病變組48例,重度病變組39例,3組高血壓、糖尿病及吸煙史比例均高于對照組(P<0.05),且重度病變組吸煙史比例高于中度病變組及輕度病變組(P<0.05),中度病變組吸煙史比例高于輕度病變組(P<0.05);各組性別、年齡、BMI、冠心病家族史及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各組一般資料比較
各組血清GGT、Visfatin水平比較,重度病變組>中度病變組>輕度病變組>對照組(P<0.05);血清ApoAⅠ水平比較,重度病變組<中度病變組<輕度病變組<對照組(P<0.05;表2)。
表2 各組血清GGT、ApoAⅠ、Visfatin水平比較
經Pearson相關性分析,發(fā)現冠心病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程度與血清GGT、Visfatin水平呈正相關(P<0.05),與血清ApoA Ⅰ水平呈負相關(P<0.05;表3)。
表3 冠心病患者Gensini評分與血清GGT、ApoAⅠ、Visfatin水平的相關性分析
經ROC曲線分析,血清GGT、ApoAⅠ、Visfatin水平對冠心病患者重度動脈粥樣硬化均具有較高診斷價值(P<0.05),其cut-off值分別為31.57 U/L、1.30 g/L、59.12 ng/L,且3項聯合檢測診斷價值最高(P<0.05;表4和圖1)。
表4 血清GGT、ApoAⅠ、Visfatin及其聯合檢測對冠心病患者重度動脈粥樣硬化的診斷價值分析
圖1 血清GGT、ApoAⅠ、Visfatin及其聯合檢測診斷冠心病患者重度動脈粥樣硬化的ROC曲線
動脈粥樣硬化程度是判斷冠心病患者病情進展的主要指標,目前CAG是診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金標準,但為有創(chuàng)性檢查,臨床應用受到一定限制[9]。因此,無創(chuàng)且操作簡單的血清學檢查成為近年學術界研究熱點[10],尋找靈敏度及特異度較高的血清學指標,對冠心病診療有積極意義。本研究就血清GGT、ApoAⅠ、Visfatin與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動脈粥樣硬化程度的關系展開分析,評估其在冠心病診療中的應用價值。
當機體存在較高的氧化應激反應時,巨噬細胞能刺激釋放炎性細胞因子,誘導內皮功能障礙,粥樣斑塊穩(wěn)定性下降,GGT可吸附于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上,被帶入斑塊內,發(fā)生一系列氧化應激反應,引起斑塊破裂,故GGT在動脈粥樣硬化進展中占據重要地位[11]。本研究中,4組血清GGT水平比較,重度病變組>中度病變組>輕度病變組>對照組,且冠心病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程度與血清GGT水平呈正相關,說明GGT變化情況對判斷動脈粥樣硬化程度有利??紤]該結果與GGT可通過作用于LDL,參與氧化應激反應,而促進動脈粥樣硬化進展有關。目前,臨床多以血清GGT>40.0 U/L為臨界值判斷存在肝功能損傷[12]。而本研究發(fā)現,血清GGT對冠心病患者重度動脈粥樣硬化具有較高診斷價值,且其cut-off值為31.57 U/L,也表明,冠心病患者即使血清GGT水平在正常參考范圍內,一旦超過31.57 U/L,也可能存在重度動脈粥樣硬化。然而,上述參考值僅根據本院有限的病例分析得到,還需后續(xù)大樣本量前瞻性研究的論證。
ApoAⅠ則作為HDL的主要蛋白質成分,可在肝臟表面介導HDL與B族Ⅰ型清道夫受體作用,使HDL膽固醇酯轉移至肝臟代謝,參與膽固醇由外周組織轉運到肝中代謝的膽固醇逆轉運過程,減少膽固醇在外周組織的沉積[13]。本研究也發(fā)現,4組血清ApoAⅠ水平比較,重度病變組<中度病變組<輕度病變組<對照組,冠心病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程度與血清ApoAⅠ水平呈負相關。提示ApoAⅠ可能通過介導膽固醇逆轉運過程,減少膽固醇沉積于外周組織,達到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而抑制冠狀動脈病變進展有關[14]。且血清ApoAⅠ對冠心病患者重度動脈粥樣硬化均具有較高診斷價值,其cut-off值為1.30 g/L,該范圍也可供臨床參考。
另有報道稱[15],Visfatin作為一種新型脂肪因子,可上調炎癥因子表達,還參與內皮細胞損傷、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過程,而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本研究也得到類似結果,冠心病冠狀動脈病變越嚴重者血清Visfatin水平越高,且動脈粥樣硬化程度與血清Visfatin水平呈正相關。且血清Visfatin對冠心病患者重度動脈粥樣硬化均具有較高診斷價值,其cut-off值為59.12 ng/L。表明Visfatin不僅能參與動脈粥樣硬化進程,其血清水平也能輔助臨床判斷重度冠狀動脈病變,指導診療。GGT、apoAⅠ、Visfatin 3項指標單一診斷的AUC值在0.70~0.88間,而3項指標聯合診斷價值可高達0.919,提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應變是由一系列病理反應引起,單一炎癥、氧化應激、脂代謝指標難以綜合評估患者病情,多項指標共同評估冠狀動脈病變準確率更高。因此,臨床可在冠心病患者入院后及時檢測上述3項指標,以更為簡便、迅速、準確判斷病情,為后續(xù)治療提供參考意見。據文獻報道[16],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均為冠心病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本研究發(fā)現,不同病變程度的冠心病3組高血壓、糖尿病合并率均高于對照組,與上述報道一致。且冠心病3組吸煙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動脈粥樣硬化程度越嚴重者吸煙史比例越高,與劉蕾等[17]研究結果一致。因此,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吸煙史等高危因素的患者,病情進展更為兇險,臨床應注意及時評估患者身體狀態(tài)及心血管事件發(fā)生風險。
綜上所述,GGT、ApoAⅠ、Visfatin在動脈粥樣硬化進展中均能發(fā)揮重要作用,3項血清學指標及其聯合檢測能鑒別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重度病變,輔助臨床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