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明皓
底色,多么厚重的兩個字。底色,可以是淡泊寧靜的,而那種寧靜,有一種不可言說的雋永,是我一直在追求著的。
我是一個坐不住的男孩兒。在別人的眼里,我總是在跑、在跳,鮮有安靜下來讀書或是休息的時候。我自己也認為若是真的被逼著坐下來熬時間,必定百爪撓心、苦不堪言。
開始練毛筆字時,我十分急躁——不需要什么硯臺,隨手抄起一只碗,將老師統(tǒng)一購買的“紅星”牌墨液胡亂倒上那么幾滴,也不用醞釀情緒,提筆就來,布置的作業(yè)在分分鐘內(nèi)就搞定了。我心里還頗有幾分自得,認為這便是高效率。然而,作業(yè)的質(zhì)量卻讓我自得不起來。
一連幾個星期,老師都在我耳邊不停地叮囑道:“你慢點兒寫啊……一定要慢下來……唉……”可習慣成了自然,我真吃不消了,便問老師:“我怎么才能慢下來呢?”老師建議我找點兒儀式感,每次寫字前研會兒墨,讓自己平心靜氣進入狀態(tài),爸爸媽媽也表示極力贊成,還驚動了喜愛書法的外公。外公從老房子里拿來一方硯臺。我開始嘗試著在練字前研上五分鐘的墨。起初,心總是靜不下來,拿起墨在硯臺中繞上兩圈,就瞟一眼墻上的鐘,后來就慢慢能專心致志,磨多久也不看時鐘了。也許是因為“量變產(chǎn)生質(zhì)變”,研墨竟成了一種享受。
我享受研墨時墨錠在硯臺中一圈蹓旋過的手感,看著硯臺里烏黑的墨汁順著我手上的動作緩緩蕩漾著,真切地體驗到墨錠與硯面摩擦時細膩又奇妙的質(zhì)感……我心中萌發(fā)出一直研磨下去的想法,直到老師提醒該寫字了,才放下墨錠提筆寫字。
有一天,在家里磨墨,媽媽跟爸爸說:“你看他現(xiàn)在,像不像小時候在老家的時候,給他外公研墨時的樣子?”爸爸含笑點頭。聽到這句話,記憶突然被拉回到多年前,那情景頓時清晰起來:在外公的小書房里,我站在小板凳上為他研墨,可不就如現(xiàn)在這般嗎?當外公要蘸墨了,我就把墨錠移開,硯臺中還回蕩著一圈圈的漣漪……外公說,磨墨就是磨性子、培養(yǎng)耐心,對我學書法有好處的。
如今,當我研墨時,心中都會有一種濃濃的思念,甚至可以感受到我的心緒如同硯臺中的墨,正一點一點化開,一點一點靜下來。書法老師曾說過,古人練字,池水盡黑。那該有多大的耐心。是的,凡事浮躁不得,我得從磨墨開始。
可以說,磨墨讓我得到老師的贊揚,更讓我變得寧靜。錢鐘書先生說:“門外的繁華不是我的繁華?!蔽ㄓ械磳庫o的生命底色,才能讓我用心去感知一切的存在,靜觀花開花落,笑看云卷云舒。
‖上海市揚波中學‖指導(dǎo)教師:康虞佳
“底色”,是一個中考作文題中的熱詞,原意為“打底作為襯托的顏色”,常用來比喻人的“本色”“本性”“素養(yǎng)”等性格品質(zhì)。在這篇文章里,作者選取了“淡泊寧靜”作為自己的人生底色,而重點不是展現(xiàn)自己的這一性格品質(zhì),而是表達自己這一性格品質(zhì)形成的過程,并導(dǎo)入了一個決定性的原因主體——研墨。作者本是個急躁、好動的男孩,卻因為練習書法之前的研墨這一過程,逐漸變得穩(wěn)重、寧靜起來——開始練毛筆字時,作者十分急躁,將買來的墨液一蘸,提筆幾下就匆匆寫完,自然談不上質(zhì)量;而后在老師提醒下,寫字前研會兒墨,讓自己平心靜氣進入狀態(tài);在外公支持下,研墨竟成了一種享受,體驗到墨錠與硯面摩擦時細膩又奇妙的質(zhì)感,磨練出了耐心,性子不再浮躁……
如今,經(jīng)歷“研墨”過程打造之后,曾經(jīng)毛躁的男孩,變得穩(wěn)重而有耐心,并由學習書法貫穿到生活當中,具有了“淡泊寧靜”的生命底色,這不僅是技藝的進步,更是心靈的成長……
【適用文題】改變;愛好與成長;發(fā)現(xiàn)寧靜……(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