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傳德
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qū)新店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四川自貢 643015
豬痢疾也稱為血痢、黑痢等,本病會引起生豬死亡、生長率降低、飼料轉化率降低,且這一疾病容易反復發(fā)作,所以對生豬養(yǎng)殖業(yè)的危害極其嚴重[1]。本病最早在1921 年由美國的學者進行了報道,但病原一直沒有確定,直至1972 年對病原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后才認定了病原是腸道螺旋體,且有強β-溶血性,被命名為豬痢疾短螺旋體。目前在我國,豬痢疾被列為二類傳染病,在國際畜產品貿易中也是重要的檢疫項目。
豬痢疾的病原體是豬痢疾短螺旋體,是短螺旋體屬的重要成員,它對豬有腸道致病性,對其他的畜禽沒有感染性。豬痢疾短螺旋體經革蘭氏染色后成陰性,苯胺染料和吉姆薩染色的著色性比革蘭氏染色的著色性好。豬痢疾短螺旋體是嚴格厭氧菌,其外形呈螺旋狀,有2 ~4 個彎曲,有細胞壁和外膜結構,且在細胞壁與外膜之間有7 ~9 條軸絲。按抗原成分對這一細菌進行分類,可以分為蛋白質抗原和脂多糖抗原,按照瓊脂擴散實驗結果進行分類,可以分為4 個血清型,各個血清型之間的交叉免疫作用仍沒有得到認證。該細菌在25 ℃的環(huán)境中可以存活7 d,5 ℃環(huán)境下可以存活61 d。但它對于消毒液的抵抗力比較低,干燥環(huán)境或高溫也均不利于此細菌的存活。
本病多發(fā)生地方性流行,沒有特定的季節(jié)性,且僅在生豬間傳播,對其它畜禽沒有影響,2 ~4月齡的斷奶仔豬最易發(fā)病,成年豬和哺乳仔豬的發(fā)病率較低,在飼養(yǎng)管理較差的養(yǎng)殖場發(fā)病率會有所升高,生豬處于應激狀態(tài)(如:突換飼料、環(huán)境潮濕、飼養(yǎng)密度過大、長途運輸?shù)龋r也容易誘發(fā)此病。本病的主要傳染源是無癥狀感染的帶菌豬和患病豬,其糞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體,病原體會污染飼料、水源、環(huán)境、墊草等,健康豬接觸到這些被污染的物體后,豬痢疾短螺旋體經由消化道進入體內。
該病的潛伏期為3 ~60 d 之間,患病豬精神萎靡,常常趴臥,采食量減少,飲水量增多[2],患病初期排出糊狀稀便,隨著病程延長會逐漸轉變?yōu)槟G色水樣便,糞便中混有血液和黏液,有腥臭氣味,肛門周圍會被糞便污染,患病豬常常伴有消瘦的癥狀,在生長發(fā)育階段的豬會出現(xiàn)生長發(fā)育遲緩,本病的死亡率不高,但對豬的生長速度和生產性能都有較大影響。
剖檢患病豬可見大腸、結腸以及盲腸部分腸黏膜腫脹,褶皺較為明顯,黏膜上有出血和黏液,腸內容物中也混有血液和黏液,內容物為醬油色或巧克力色。大腸黏膜有點狀壞死,存在灰色或黃色的偽膜,腸系膜淋巴結腫脹。
臨床上有一些疾病與豬痢疾的癥狀較為相似,如胞內勞森氏菌引發(fā)的回腸炎、豬霍亂沙門氏菌、豬鞭蟲病等,所以僅憑癥狀進行診斷是不可靠的,該病的診斷可以取發(fā)病豬的糞便或結腸的黏膜進行涂片,用瑞氏染色對涂片進行染色,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看到雙雁翅狀的螺旋體[3]。非致病的螺旋體是弱β 溶血的,但致病的豬痢疾短螺旋體溶血界限明顯,形成的溶血帶強。除了進行細菌學檢查外,也可以利用瓊脂免疫擴散試驗、白細胞游走抑制瓊脂糖試驗、熒光抗體試驗、微量凝集試驗、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PCR 檢測技術等血清學和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進行疾病的診斷。
發(fā)現(xiàn)患病豬后應當先進行隔離,避免其它健康豬被傳染而患病,患病豬接觸過的環(huán)境、物品要徹底消毒,消毒藥品可以選擇酚類藥品?;疾∝i的治療可以用痢菌凈針劑進行肌肉注射或痢立清拌入飼料后讓豬自由采食,飲水中可以加入0.025%的硝基咪唑也可以起到治療的效果。由于豬痢疾會有下痢的癥狀,有一些患病豬會伴有脫水,當脫水較為注射液中也可以加入維生素B1等營養(yǎng)素,如果糞便中血液較多時也可以肌肉注射安絡血。
首先應當堅持自繁自養(yǎng),盡量減少從場外引入生豬,如果條件不允許,也應當盡量做到全進全出,引入的生豬要進行嚴格的檢疫,避免從疫區(qū)或受威脅區(qū)引入生豬,新進場的生豬要先進行隔離,一段時間后生豬仍未發(fā)病,則可以認為該生豬是健康生豬,再進行混群飼養(yǎng)。豬痢疾的發(fā)生與應激反應有關,所以在飼養(yǎng)管理的過程中應當盡量減少應激反應的產生,不突然更換飼料,需要更換飼料時也應當逐漸更換,需要長途運輸時,要提前飼喂抗應激的藥物,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到達運輸目的地后應當給生豬充足的休息時間,提供舒適的環(huán)境。在日常管理的過程中,要注意豬舍環(huán)境的消毒,保證良好的通風,保持合理的飼養(yǎng)密度,減少生豬感染病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