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五代時期的吏隱文化及寺觀游覽與楊凝式的書寫

2021-04-15 13:02龍友
中國書畫 2021年2期
關(guān)鍵詞:牡丹書寫

◇ 龍友

入仕和歸隱,一直以來都是潛藏在古代文人士大夫內(nèi)心的深層矛盾。他們一方面積極進取,通過為官而獲得權(quán)力并享受出仕好處,同時又非常想保持個人心境的超凡脫俗,過著“腰懸竹使符,心與廬山緇”〔1〕的理想生活。這種矛盾在唐代得到了極大程度的調(diào)和,一種興起于唐初,盛于中唐,并一直延續(xù)到宋代的隱逸方式“吏隱”,成為唐代文人士大夫群體中一種新的生活態(tài)度和風尚〔2〕。據(jù)楊曉山在《私人領(lǐng)域的變形:唐宋詩歌中的園林與玩好》一書中對唐宋詩歌的研究得知,“吏隱”這一概念在語言描述上的確立,大概在7世紀晚期或8世紀早期。但這種觀念由來已久,在東方朔生活的時代就已經(jīng)十分成熟。東方朔曾將自己處世的態(tài)度形容為“避世于朝廷間”,既然“宮殿中可以避世全身”,又何必求于“深山之中,蒿蘆之下”。楊雄批評東方朔這種狀態(tài)不配稱為隱者,因為這種祿隱的方式并非那個時代的人們所能接受的〔3〕。當后世人們的態(tài)度發(fā)生改變,這種“自我陶醉”的表白,成為身居鬧市的“隱士們”自況時常用的修辭模式〔4〕。

唐末五代“吏隱”文化背景下的楊凝式

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五代的書寫史異常凋落。而楊凝式一人最受北宋學者的推崇,且將他與顏、柳并稱,近代學者更是稱其為由唐入宋的“樞紐人物”。楊凝式的生命歷程幾乎橫跨五代,又在唐末生活了三十余年,對于唐代文人的吏隱心態(tài)一定非常熟悉。10世紀初,楊凝式隨晚唐朝廷的東遷來到洛陽,并從此定居于此。光啟二年(886)以后,唐室極其微弱,長安城遭黃巢兩度洗劫,又經(jīng)李茂貞乾寧三年(896)的大肆劫掠,長安古城幾乎被夷為平地。洛陽作為東都,同樣在這劫難中數(shù)度摧毀。光啟末年,河南尹張全義初到洛陽時,城內(nèi)的民眾不滿百戶,張氏帶領(lǐng)麾下將士號召民眾恢復生產(chǎn),重建都城。張全義為洛陽城的重建所做出的貢獻,使楊凝式等人對他十分崇敬與贊許。作為楊凝式的長官,張氏為他提供了多方面的提攜和幫助,兩人的感情非同一般。清泰二年(935)七月,張全義之孫張季澄去世,楊凝式為其撰寫墓志。從他的墓志中,我們可以看出楊氏對于張全義家族的感恩之情。

我們從《張季澄墓志》中可以隱隱感到,楊氏對于張季澄“堅辭貴位,唯事燕居”的舉動是十分肯定的,并稱贊他的急流勇退,“知止之時,比疏傅而何其壯也;遣榮之際,期陶令而不亦宜乎”〔5〕。楊凝式雖然歷仕五代,但是頻繁調(diào)換工作崗位,在政治上無疑是消極而被動的。晚年致仕以后,家貧幾不能支,在桑維翰的幫助下,重新獲得分司洛陽的職位,但僅僅是因俸祿可以養(yǎng)家而已。雖然在政治上是被動的,但他在社會交往及處理關(guān)鍵的人際關(guān)系時,并不是消極而怠慢的。他在張季澄的墓志中大篇幅贊頌張全義及其子弟的才德,除了文本的修辭以外,側(cè)面反映了他的態(tài)度。墓志中還透露他對張季澄后來“靜處林泉,忘機軒冕,或討論經(jīng)史,或賞玩琴樽”的隱逸生活十分傾慕。這種清高的生活當然也是當時士人普遍向往和接受的。

我們從史料中獲知,楊凝式的生活并不寬裕,也沒有材料顯示他已經(jīng)實現(xiàn)這種理想的隱逸生活。但他閑居伊、洛之間,遨游佛寺道祠,遇到山水勝概,就能流連賞詠,在形式上已接近“忘機軒冕”的狀態(tài)。他又喜歡在世人眼前頻繁地進行著類似于表演的題壁書寫,體現(xiàn)了其另一種入世的生活態(tài)度。

相關(guān)研究學者對“中隱”問題的探討〔6〕,為我們展開討論五代時期士大夫的隱逸狀態(tài),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持。楊曉山通過對白居易《中隱》詩的解讀,提取了士大夫?qū)崿F(xiàn)隱逸生活所需要的四個要素:政治、經(jīng)濟、風景和交游。而這一切與洛陽的獨特地理位置有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

從政治層面上講,采取“中隱”立場是一種非常現(xiàn)實的自我保全之策。由于朝臣之間的黨爭以及朝臣與宦官之間的沖突常年不斷,說長安的生活“喧囂”已經(jīng)算是委婉之辭了。政治形勢的不穩(wěn)定,使得隱于朝的“大隱”顯得不那么切實可行?!?〕

雖然,白居易生活的洛陽,和楊凝式時代已經(jīng)有非常大變化,關(guān)于戰(zhàn)爭對洛陽城市的直接破壞,見于各種史料與相關(guān)研究之中。楊曉山所觀察到的“自我保全”問題非常引人注意。我們知道,楊凝式的父親楊涉,在得到朱溫的任命之后,心態(tài)發(fā)生了奇怪的變化,視出仕如赴湯蹈火。在這種情形下,文獻中關(guān)于楊凝式的“佯狂”便可以從這個角度得到很好的理解。楊凝式多次以不同的理由從各種政治事件中逃離,但他始終也沒能“自由”地離開政治中心。另一方面,他沒有辦法直接遁隱,物質(zhì)生活的壓力成為擺在他面前最為突出的矛盾。在自我保全與物質(zhì)生活之間,他們必須選擇其一。當然,最好的結(jié)局是能夠通過“中隱”的方式獲得平衡,我們可以通過另一個例子來理解這種關(guān)系。

生于唐末的鄭云叟,極有才學,因參加唐昭宗朝的科舉不第而到華陰歸隱,與李道殷、羅隱之同為世人眼中的“高士”,后來與羅隱之朝夕相處。羅隱之以藥材醫(yī)術(shù)作為生存的依憑,而他卻以耕作山田自給。可見當時的隱士并不是完全與社會隔絕,“隱”的概念在于是否直接參與政治活動。正因為他們隱居山中,又好弄文辭,所以能獲得人們尤其權(quán)貴們的青睞,實際也是一種羨慕。后晉高祖即位后,慕名征拜鄭云叟為右諫議大夫,他沒有接受邀請,但也不會因失禮而使這種關(guān)系陷入尷尬。不過,皇上征求隱士出仕,本身并不是要他們一定同意邀請,而是借由這一事件表明一種姿態(tài)。被邀請的人可以用很委婉的方式拒絕,這樣一來,雙方都能在這其中獲得所需要的聲名?!吧媳黻愔x”是被征召的隱士傳達自己想法的有效方式。高祖收到云叟的表狀之后,為其言辭而感動,所以賜給近臣們傳閱,以彰示自己對隱逸文人們的關(guān)愛。為更加彰顯這種愛,繼而“賜號逍遙先生,以諫議大夫致仕”且“月給俸祿”。高祖以實際的行動,強行將這些隱逸山林的文人納入自己所掌控的政治體系之中,從而為這個政治團體爭取更多來自文化上的支持。對于云叟而言,這樣既可以獲得政治上的庇護,同時也不會破壞作為“隱逸”的形象和生活節(jié)奏,因此并沒有資料告訴我們他拒絕了這些饋贈。經(jīng)過這一次互動后,云叟所作的《詠酒詩》成為士人們廣為傳頌的文學作品,也成為一部分“海內(nèi)好名者”相互展示才華的媒介,他們紛紛將詩歌寫到絹帛之上作為相互饋贈的禮物。更有甚者不遠千里請畫工將云叟的形象摹寫到屏風,已然成為世人的偶像。從一位“隱士”變?yōu)椤皶r望所重”的偶像,自然得益于政治家們的推崇,以及在傳統(tǒng)中形成的固定的互動模式。同時也讓我們看到,詩詞及書畫作品在整個事件中所起到的媒介作用〔8〕。一系列塑造隱逸形象的活動,使遁跡山林的鄭云叟聲名遠播〔9〕。

另一位隱士尹玉羽,曾同樣以“高尚之節(jié)”受到后晉高祖的禮遇。在五代獨特的政治文化背景下,他們雖然身居亂離之世,但是仍然可以“不廢其業(yè)”〔10〕并從容地與不斷變動的政治權(quán)貴們進行社會交往。其關(guān)鍵的原因是這一文人群體對“文”的良好掌握,當然也少不了必要的社會運作。

在鄭、尹等人的襯托下,參與東遷并親手將唐代的權(quán)柄交給朱溫的敬翔和楊涉等人,則顯得更加無奈。他們的身份注定沒有立刻退隱的條件,只能接受后世史學家們的質(zhì)疑?!杜f五代史·司空圖傳》曾借隱逸文人司空圖批評了他們的失節(jié)之舉。

梁室大臣,如敬翔、李振、杜曉、楊涉等,皆唐朝舊族,本當忠義立身,重侯累將,三百余年,一旦委質(zhì)朱梁,其甚者贊成弒逆。惟圖以清直避世,終身不事梁祖,故梁史揭圖小瑕以泯大節(jié)者,良有以也?!?1〕

敬翔、楊涉等人終日惶惶于朝堂,因仕梁而遭到批評;司空圖隱而不仕,卻名揚海內(nèi),人們多致褒贊之辭。這種奇怪的現(xiàn)象恰恰是易代之際的士人們必須面臨的兩難處境。有條件的文人可以選擇鄭、尹等人那樣的保全之策。據(jù)學者研究,與鄭云叟有密切交往的羅隱之,后來受到后漢征召,顯然與鄭云叟有關(guān)。羅氏通過與鄭云叟的交往獲得了聲望,是否得到鄭氏的舉薦也未可知〔12〕。他們雖然號稱隱士,卻與社會保持著非常密切的往來。楊凝式晚年雖然優(yōu)游于伊、洛之間,但他始終以“吏隱”的狀態(tài)活躍于社會,同時與佛、道兩界保持著密切的交往。他的生活與鄭云叟相比,不過是換了一種形式和場合。在真正的隱士眼里,他是十足的官員,而在士人的眼里,他卻是清高出塵之人。倘若鄭云叟、羅隱之的狀態(tài)都能夠在社會上獲得極高聲譽,更何況楊凝式呢?

寺觀游覽:從私人領(lǐng)域向公共空間的過渡

唐末之亂極大地破壞了晚唐以來士大夫們精心營構(gòu)的莊園,李德裕的平泉山莊無疑是其中的代表。李氏精心收集的各地奇石,在這場喪亂中四散難尋。獨有一塊醒酒石被張全義部下的一位監(jiān)軍獲得,并據(jù)為己有。李德裕孫李延古向他索還,監(jiān)軍憤而不與且罵道:“自黃巢亂后,洛防園宅無復能守,豈獨平泉一石哉!”〔13〕這是當時洛陽園林破壞情況最直接的例證。相對那些遭到破壞的私家園林來說,寺觀有著更大的優(yōu)勢,它可以在戰(zhàn)爭年代較少受到?jīng)_擊,能夠更加開放地接納社會各個階層的游客及信眾,成為“游覽者罕不經(jīng)歷”〔14〕的地方。作為當時較為集中的文化活動場所,它們兼具教育和保存文化資源的功能〔15〕。

我們可以從牡丹的栽植與玩賞出發(fā),來看當時社會文化活動場所的移動路徑。中唐以來,人們十分樂于觀賞牡丹,從皇家苑囿的種植到士庶之家的培栽,牡丹由此成為世人眼中的富貴之花?!鞍彩分畞y”的來臨,使得宮廷賞玩牡丹的風習日漸衰微,但是仍然沒有退出宮廷的日?;顒臃懂?。只是此時賞花的氛圍及看花之人的心態(tài),與之前已經(jīng)大為不同。《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七載李德?!赌档べx》說:“君不見龍驤闬閎,池臺御溝。堂挹山林,峰連翠樓。有百歲之芳叢(原注:今京師精舍、甲第,猶有天寶中牡丹在),無昔日之通侯?!鄙习倌甑哪档せ▍脖痪┏堑木岷图椎诒A粝聛?,只是賞花之人已經(jīng)不在了〔16〕。社會的變化,為牡丹的推廣帶來了更大的空間,更多文人士子甚至市井百姓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觀賞牡丹。從此,牡丹賞玩活動的中心逐漸轉(zhuǎn)為宮廷以外的民間,甚至從兩京地區(qū)影響到南方的城市〔17〕。據(jù)陳寅恪在《元白詩箋證稿》中的考證,“知此花于高宗武后之時,始自汾晉移植于京師。當開元天寶之世,猶為珍品。至貞元、元和之際,遂成都下之盛玩。此后乃彌漫于士庶之家矣。李肇《國史補》之作成,約在文宗大和時”〔18〕。賞玩活動的普遍推廣,不僅使牡丹走進千家萬戶,更使得寺觀這樣的公共空間成為人們聚集的中心,不僅有人在寺觀中種植牡丹作為一種牟利的手段,同時也因賞花活動之盛,促成了宮廷貴婦們的寺觀游覽〔19〕。

有時,寺觀不僅為癡迷牡丹的人提供觀賞的場所,同時還兼具避難的功能。王駕《次韻和盧先輩避難寺居看牡丹》〔20〕的詩題中就已經(jīng)說得十分明確了,詩的內(nèi)容更是充滿了一種復雜的情緒:“亂后寄僧居,看花恨有余。香宜閑靜立,態(tài)似別離初。朵密紅相照,欄低畫不如。狂風任吹卻,最共野人疏?!蓖躐{生活在晚唐,極富才華而生不逢時。《唐書》藝文志載有《王駕詩集》六卷。在現(xiàn)存的詩作中,有不少透露出“亂離”之后傷感情緒的作品。如《亂后曲江》“春深不似春”的衰頹圖景,昔日游人如織的長安名勝,而今已是人去池空。曲江的興廢和唐王朝盛衰之間的密切關(guān)系〔21〕,讓王駕深深地感到曾經(jīng)的繁華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對于未來,心中感到一片茫然。雖然他在這混亂的時代遁隱山居,得以全身而終,但一眼望去,自己的親朋舊友大多在亂離之中四處“分散”。當他經(jīng)過友人故居,發(fā)現(xiàn)居住其中的已不是原來的主人,于是有感而發(fā)以《過故友居》〔22〕寄此憂懷:

鄰笛寒吹日落初,舊居今已別人居。

亂來兒侄皆分散,惆悵僧房認得書。

在王駕心里,社會變亂是無法揮去的陰影。昔日曲江池畔爭相游覽的勝概,已成為他永遠的記憶。當他避難寺居,無心賞看嬌艷欲滴的牡丹,只有對風雨飄搖的社會及前途未卜的個人遭遇投以關(guān)懷。我們從王駕的傷痛中走出來,回到“避難寺居”的問題。我們看到唐代以來所形成的寺居游覽風尚,雖在戰(zhàn)亂中也未曾改變。這時候的寺院一方面可以保護文人士子的人身安全,同時也可以提供交游和游賞等功能。就牡丹本身而言,它的傳播和寺院的努力有著不可分離的關(guān)系〔23〕。

[五代]楊凝式 夏熱帖 23.8cm×33cm 紙本 故宮博物院藏

我們今天具有限的資料所知,寺觀是楊凝式生涯中一個關(guān)鍵詞,他的許多動人的故事大多在寺觀發(fā)生或與僧道相關(guān)。因為洛陽的寺觀太多,對于他來說與寺觀相關(guān)的活動可謂應接不暇,常常因此而無從抉擇游覽的目的地〔24〕。洛陽的寺觀對于研究楊凝式及其書寫,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場所。那時洛陽寺觀的“藍墻粉壁之上”,遍布楊凝式題紀,“時人以其縱誕,有t風子?之號”。這是無人不知的逸事,直到到北宋初年,人們依然可以在洛陽的寺觀墻壁觀看他的墨書題記。我們不得不相信,史書中所記載的逸事是無數(shù)次相關(guān)活動的總結(jié)性記錄。寺觀對于楊凝式而言,除了提供休閑、交游和題壁的場所之外,還有怎樣的重要意義呢?

我們從楊凝式的同時代人馬裔孫的傳記里看到,馬氏分司洛陽之后,有許多空余的時間給人親筆寫信,以展示自己的書寫。這種良好的自我感覺只是憑借書札展現(xiàn)在士人面前,而展示的空間大多是私密的。楊凝式所借助的是一個既傳統(tǒng)而又開放的公共空間,這里可以讓更多人欣賞他的墨跡,還能在合適的時候,讓人看到自己的書寫“表演”。也許“表演”一詞并不準確,但這種書寫者與觀眾近距離互動的形式是一個一直被延續(xù)的傳統(tǒng),它可能在很早的東漢就已經(jīng)形成〔25〕。《太平廣記》曾記載會稽山處士、畫家孫位隨唐僖宗來到成都,在應天寺寺門的左壁上畫了一座天王。三十余年后,景煥與摯友歐陽炯同游應天寺,“偶畫右壁天王以對之。渤海在旁觀其逸勢,復書歌行一篇以紀之。續(xù)有草書僧夢龜后至,又請書之于廊壁上,故書畫歌行,一日而就。傾城人看,闐咽寺中”〔26〕。這種隨機的合作以近乎表演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必然引來無數(shù)游人,寺廟一時因他們的創(chuàng)作而變成喧闐之所。題壁書寫在兼具展示、傳播及記錄等功能之外,還有更值得注意的東西,是不能親臨書寫現(xiàn)場的觀眾很難理解的一部分內(nèi)容。

劉禹錫在《洛中寺北樓見賀監(jiān)草書題詩》中對賀知章的草書大加贊賞:“高樓賀監(jiān)昔曾登,壁上筆縱龍虎騰。中國書流讓皇象,北朝文士重徐陵。偶因獨見空驚目,恨不同時便伏膺。唯恐塵埃轉(zhuǎn)磨滅,再三珍重囑山僧?!薄?7〕他用“龍虎騰”這樣意向性的詞匯形容賀知章的草書顯然不夠具體。而最令他懊悔的,是沒能夠在現(xiàn)場一睹為快。他知道,墻上的書跡早晚會磨滅殆盡,而停留在時空及人們的集體記憶里的,是他那令人“驚目”的書寫狀態(tài)。這樣的書寫不再是單純二維形式的展現(xiàn),它進化為一種整個身體直接參與其中,在時間相續(xù)的狀態(tài)下,所形成的多維度視覺形式。它所具有的時間性和書寫過程的視覺刺激,才是最令人難忘的環(huán)節(jié)。

對于楊凝式的題壁,《宣和書譜》的記載與《舊五代史》的語氣完全不同,在離他更近的年代,人們的印象就是那個身材瘦小、箕踞而書的“縱誕”形象。對于只能看見他的書跡,卻無法到現(xiàn)場體驗的人來說,他們只能通過作品去判斷其“揮灑之際,縱放不羈”的感覺,所以也只能用“或有狂者之目”這樣很不確定的語氣來形容〔28〕。從“風子”到“狂者”,并不是對楊凝式本身或者其書法和人格的定義,而是對他題壁作書時那種狀態(tài)的描述。

[五代]楊凝式 韭花帖 26cm×28cm 紙本 無錫博物院藏

盧慧紋《從神機到人文:盛唐到北宋的草書之變》一文通過唐至五代的草書詩歌,探討從盛唐到北宋草書風格的不斷變化及其內(nèi)涵逐步擴充的歷程。她認為這是從“天縱之書”變而為一種“高度自覺的藝術(shù)實踐”的歷程。她從唐代張旭、懷素等人的“顛狂”出發(fā),去探究這種“新創(chuàng)發(fā)”的創(chuàng)作模式與道教中的某種思想之間內(nèi)在的關(guān)聯(lián)性,因為那個時期以癲狂或醉后進行書寫、繪畫的代表性人物大多生長于南方,這與南方的道教傳統(tǒng)可能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而從8世紀下半葉開始,這種以“狂”為特征的書寫方式開始與佛教僧侶產(chǎn)生聯(lián)系,最主要的代表是懷素〔29〕。懷素曾在大歷三年(768)與張謂同赴京城,以求顯達,在京停留了四到五年,約在大歷七年(772)返鄉(xiāng),途經(jīng)洛陽時結(jié)識了顏真卿。他最具有說服力的才能就是狂草,他想借由這一才能的發(fā)揮而達成某種社會需求,但最終也沒能獲得在御前表演的機會。懷素是帶著明確的目的從長沙來到長安,為的是以自身特有的才華征服京城的人們。盧慧紋談到,懷素雖未在京城獲得御前表演的機會,但卻在長安士人群體內(nèi)部造成了一定的轟動,從任華的《懷素上人草書歌》中可見一斑:

狂僧前日動京華,朝騎王公大人馬,暮宿王公大人家。

誰不造素屏?誰不涂粉壁?

粉壁搖晴光,素屏凝曉霜,待師揮灑兮不可彌忘?!?0〕

就現(xiàn)在來看,懷素的努力是值得的。他成功地將自己的書寫狀態(tài)展示給文化中心的人,并受到王公貴族的歡迎。當然,這與其成名具體有多大關(guān)系還需討論。但是人們“造素屏、涂粉壁”等待懷素題寫的現(xiàn)象,讓我們想到了近二百年后,大家紛紛刷新墻壁等待楊凝式題寫的場景。

院僧有少師未留題詠之處,必先粉飾其壁,潔其下,俟其至。若入院見其壁上光潔可愛,即箕踞顧視,似若發(fā)狂,引筆揮灑,且吟且書,筆與神會,書其壁盡方罷,略無倦怠之色。游客睹之,無不嘆賞?!?1〕

楊凝式將靜態(tài)的文字及吟詠、身體的姿勢融合在每一個瞬間,對于觀者而言,筆墨的變化正是隨著身體的運動和文辭的生成不斷在一方白壁上涌現(xiàn)出來。這比在晴窗之下閱讀馬裔孫的手札更加直接、生動而過癮。漢字的形態(tài)在這時,很可能隨著身體不同的運動節(jié)奏而出現(xiàn)前所未有的變化。手部的姿勢、眼睛和墻壁的距離,筆桿的角度,這一切都與紙面的書寫完全不同,包括在桌面上可能被制約的肘部,這時被解放出來,徹底自由,這或許是楊凝式喜好題壁而“無倦怠”的原因之一。游客中未必都是精通文辭或者書寫的文人,他們所關(guān)心的,或者嘆賞的,是其身體動作與文字形態(tài)之間產(chǎn)生的動態(tài)統(tǒng)一性。贊嘆他將其身體的動作完美地展現(xiàn)在書寫當中,猶如欣賞一段精彩的舞蹈,雖然沒有學習舞蹈的經(jīng)驗,但是常人難以完成的身體微妙的運動,會讓所有人都感到驚嘆。這時的書寫不再是單純地實現(xiàn)寫作或傳達文字內(nèi)涵的外在表現(xiàn),而是將身體動作的痕跡刻畫在一個流動的時空之中。即使數(shù)百后的人們面對它,還能依稀地感覺到時間與運動相互交融的場景。這種感受或許在他的紙質(zhì)作品中難以體會。

北宋文人普遍不能接受晚唐以來那種粗放型的狂草風格,甚至常常以“俗”來看待它們。但是,他們越過形式,接受了其中追求個性、適于抒發(fā)性情的那種特質(zhì)〔32〕。寺院的墻壁為楊凝式提供了實驗和展示的場所,一種有別于記事、紀游和贈答,兼具時間、表演性的書寫,在傳承前人風習的基礎(chǔ)上,為后世延續(xù)了前人重于表現(xiàn)的書寫形式。雖然我們已經(jīng)無法看到楊凝式題壁的情境和痕跡,但宋人通過洛陽寺院的墻壁,可以從中體會到一種生機無限的書寫狀態(tài),并啟發(fā)他們以一種全新的書寫機制改變已有的評價標準。

注釋:

〔1〕 [唐]韋應物《郡內(nèi)閑居》,《全唐詩》卷一九三,中華書局1960年版。

〔2〕 陳炎主編,逄金一副主編,李紅春、劉漢林著《中國風尚史·隋唐五代宋遼金卷》,山東友誼出版社2015年版。

〔3〕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九州出版社2014年版。

〔4〕 原文出自《史記·滑稽列傳》,本文轉(zhuǎn)引自[美]楊曉山《私人領(lǐng)域的變形:唐宋詩歌中的園林與玩好》,第31頁。

〔5〕 吳鋼主編,陜西省古籍整理辦公室編《全唐文補遺》第6輯,三秦出版社1999年版,第214頁。

〔6〕 相關(guān)研究除楊曉山《私人領(lǐng)域的變形》外,還有韓學宏:《“霄漢風塵俱是系”白居易“中隱”思想研究》,載《中華學苑》第52期,1999年2月。

〔7〕 見《私人領(lǐng)域的變形》,第33頁。楊曉山不僅強調(diào)洛陽與當時政治中心的長安有著地理位置上的優(yōu)勢,居住在洛陽的官員可以因此避免朝廷的政治斗爭,同時還引用了韋利的一個觀點,即洛陽宜人的氣候是當時士大夫樂于居住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

〔8〕 《舊五代史》卷九十三,晉書第十九,鄭云叟傳。

〔9〕 歐陽修“其跡雖遠而其名愈彰”,載《新五代史》卷三四,《鄭遨傳》。

〔10〕 《舊五代史》卷九十三,晉書第十九,尹玉羽傳。

〔11〕 《舊五代史》卷五十五,唐書三十一,李敬義傳。

〔12〕 李平《宮觀之外的長生與成仙:晚唐五代道教修道變遷研究》,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年版,第286頁。

〔13〕 《新五代史》,卷四十五,《張全義傳》。

〔14〕 [唐]康駢《劇談錄》卷下,載《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

〔15〕 戴軍《唐代寺院教育與文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學位論文,2003年。

〔16〕 路成文著《詠物文學與時代精神之關(guān)系研究:以唐宋牡丹審美文化與文學為個案》,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26頁。

〔17〕 同上,第34頁。

〔18〕 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古典文學出版社1958年第1版,第238頁。

〔19〕 李肇《唐史國補》:“京城貴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執(zhí)金吾鋪官圍外寺觀種以求利,一本有直萬數(shù)者?!标愐≌J為:“ 元和中即樂天賦《牡丹芳》之時代,長安寺觀花事盛日,宮掖貴婦人固有外出觀賞者。”見陳寅恪著,元白詩箋證稿,古典文學出版社1958年第1版,第240頁。

〔20〕 [清]彭定求等編《全唐詩》卷八百八十五補遺,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4466頁。

〔21〕 魏丕植《解讀詩詞大家》唐代卷,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298頁。

〔22〕 《全唐詩》第六百九十卷。

〔23〕 關(guān)于唐代寺院與文人之間的密切關(guān)系,以為作為媒介的牡丹花在期間所起到的作用,可參看邵穎濤《牡丹、寺院與文學》一文。載南開大學文學院《文學與文化》第10輯,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18頁。

〔24〕 《舊五代史》卷一二八,《周書》一九,列傳第八:“每旦,起將出,仆請所之,楊曰:‘宜東游廣愛寺。?仆日:‘不若西游石壁寺。?凝式舉鞭日:‘姑且廣愛。?仆又以石壁為請,凝式乃日:‘姑游西壁。?聞者拊掌?!边@則逸事雖然旨在強調(diào)楊氏的“風”和其所遇而安的處事態(tài)度,但也側(cè)面反映出,因為寺觀游覽之風的盛行,導致其難以選擇?!懊康币部梢哉f明其游覽寺觀之勤。

〔25〕 路云亭著《書法的傳播形態(tài)》,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218頁。對于題壁之風的起源以及其發(fā)展形式,路云亭的專著研究得具體而全面。

〔26〕 [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北京:團結(jié)出版社1994年版,第984頁。

〔27〕 [唐]劉禹錫《劉禹錫集》(上、下冊),中華書局1990年03月版,第312頁。

〔28〕 王群栗校注《宣和書譜》,杭州: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12年版,第180頁。

〔29〕 盧慧紋《從神機到人文:盛唐到北宋的草書之變》,《故宮學術(shù)季刊》第二十八卷第四期,2011年夏季,第158頁。

〔30〕 轉(zhuǎn)引自盧慧紋《從神機到人文:盛唐到北宋的草書之變》,第158頁。

〔31〕 [宋]張齊賢《洛陽搢紳舊聞記》,朱易安、傅璇琮主編:《全宋筆記》第一編(二),大象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151頁。

〔32〕 盧慧紋《從神機到人文:盛唐到北宋的草書之變》,第158頁。

猜你喜歡
牡丹書寫
牡丹
《洛陽牡丹》
賞牡丹
書寫要點(十二)
書寫要點(十一)
書寫要點(十)
養(yǎng)成書寫好習慣
南國牡丹
綠牡丹
書寫春天的“草”
昌邑市| 翼城县| 全州县| 富平县| 九江县| 乐亭县| 山东省| 长春市| 六盘水市| 宜阳县| 错那县| 女性| 西乌珠穆沁旗| 乌拉特中旗| 德令哈市| 双江| 大港区| 城步| 左贡县| 通海县| 西吉县| 成都市| 建水县| 云浮市| 天台县| 南皮县| 澄江县| 长兴县| 土默特左旗| 河津市| 柘城县| 普洱| 吉水县| 郁南县| 搜索| 宁安市| 荣成市| 鲁山县| 罗源县| 潍坊市| 永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