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雙 溫昌明 李燕飛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yī)院神經內科 南陽473000)
腦梗死是指因腦部短暫性缺血缺氧而導致的腦組織壞死及軟化,占全部腦卒中的70%,且已成為我國死因第2 位[1]。研究表明,腦梗死后癡呆率為30%,認知障礙率為65%,臨床主要表現為意識障礙、語言障礙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2]。目前臨床針對腦梗死后認知功能障礙的治療以藥物為主,以改善缺血區(qū)的血液循環(huán)、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為主要目的[3]。現臨床基礎治療中常采用常規(guī)降壓、降糖、抗感染等藥物治療,但研究發(fā)現腦梗死病情發(fā)展迅速、病因復雜、病死率高等特點,其單純常規(guī)治療效果不佳,需配合其他類型藥物共同治療[4]。腦苷肌肽作為臨床常見腦保護劑,具有營養(yǎng)與供能、神經保護、神經再生等多重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損傷。因此,本研究探究了腦苷肌肽輔助治療腦梗死后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效果及不良反應?,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符合醫(yī)學倫理道德,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選取2018 年9 月~2020年5 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130 例腦梗死患者為受試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5 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合并危險因素、梗死灶體積等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組別 n 性別[例(%)]男女年齡(歲) 合并危險因素[例(%)]高血壓 冠心病 高血脂 梗死灶體積(cm2)觀察組對照組t/χ2 P 65 65 37(56.92) 28(43.08)40(61.54) 25(38.46)0.287 0.593 60.54±4.73 62.21±5.16 1.923 0.057 17(26.15)20(30.77)2(3.08)3(4.62)0.111 0.946 12(18.46)13(20.00)7.26±2.14 7.34±2.51 0.196 0.845
1.2 納入標準 (1)經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等實驗室檢查確診為腦梗死[5];(2)首次發(fā)病,且發(fā)病至入院時間<72 h;(3)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4)存在輕中度認知功能障礙,簡易精神狀態(tài)評定(MMSE)量表評分≤24 分。
1.3 排除標準 (1)臨床資料不完整者;(2)因外傷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認知功能障礙者;(3)合并活動性癲癇者;(4)懷孕或哺乳期女性。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神經內科基礎治療,包括控制體溫、調脂降壓、溶栓、抗凝藥物改善腦血循環(huán)、降低顱內壓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腦苷肌肽注射液(國藥準字H22025046),靜脈滴注前使用0.9%的氯化鈉溶液250 ml 混合,5~20 ml/次,1次/d。14 d 為一個療程,兩組患者均治療1 個療程。
1.5 檢測方法 分別于治療前、治療14 d 后,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處理,取血清保存待測,以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親環(huán)素 A(CyPA)、單核細胞趨化蛋白 -1(MCP-1)水平,試劑盒來自上海鈺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中樞神經特異蛋白(S100β)、人腦髓鞘堿性蛋白(MBP)、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試劑盒來自上海江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6 神經功能評估標準 分別于治療前、治療14 d后,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6]及 MMSE 量表評分[7]評價。其中 NIHSS量表總分0~42 分,根據分數的高低評估神經功能缺損嚴重性,0~1 分為基本正常,2~4 分為存在輕度缺損,5~15 分為中度缺損,16~20 分為中重度缺損,得分>20 分為重度缺損。MMSE 量表包括定向力、記憶力、計算力、注意力等維度,共30 項,得分>24分為正常,21~24 分輕度認知功能缺損,11~20 分為中度缺損,≤10 分為重度缺損。
1.7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14 d 后神經功能(NIHSS 量表、MMSE 量表)、促炎因子(PAF、CyPA、MCP-1)、 血 清 神 經 生 化 標 志 物(S100β、MBP、NSE)變化情況,并記錄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評估其用藥安全。
1.8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NIHSS、MMSE 量表評分比較 治療14 d后,兩組NIHSS 量表評分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MMSE 量表評分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2。
表2 兩組NIHSS、MMSE 量表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NIHSS、MMSE 量表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P<0.05。
組別 n 時間 NIHSS MMSE觀察組對照組65 65治療前治療14 d 后治療前治療14 d 后13.25±3.21 5.24±1.24#*13.59±4.12 7.01±2.05#15.25±3.24 24.45±3.15#*15.26±3.56 19.14±3.45#
2.2 兩組PAF、CyPA、MCP-1 水平比較 治療14 d后,兩組 PAF、CyPA、MCP-1 水平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 3 兩組 PAF、CyPA、MCP-1 水平比較()
表 3 兩組 PAF、CyPA、MCP-1 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P<0.05。
組別 n 時間 PAF(pg/ml) CyPA(ng/L) MCP-1(μg/L)觀察組對照組65 65治療前治療 14 d 后治療前治療14 d 237.75±28.58 104.07±14.81#*238.12±29.10 160.17±15.18#6.14±1.59 2.57±0.28#*6.51±1.83 4.48±0.49#125.36±15.24 70.23±8.57#*125.31±15.34 92.16±6.58#
2.3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兩組用藥期間均無持物不能、四肢無力等嚴重癥狀。觀察組畏寒、低熱、頭暈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皮疹、白細胞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例(%)]
2.4 兩組 S100β、MBP、NSE 水平比較 治療 14 d后,兩組血清神經生化標志物 S100β、MBP、NSE 水平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治療后S100β、MBP、NSE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 5 兩組 S100β、MBP、NSE 水平比較(μg/L,)
表 5 兩組 S100β、MBP、NSE 水平比較(μg/L,)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P<0.05。
組別 n 時間 S100β MBP NSE觀察組對照組65 65治療前治療14 d 后治療前治療14 d 5.35±1.04 2.23±0.82#*5.34±1.05 3.27±0.83#8.46±2.27 3.12±1.53#*8.17±2.46 5.84±1.97#18.18±3.35 9.52±2.14#*19.24±5.68 13.83±3.72#
腦梗死通常指的是因各種原因導致腦組織動脈血流灌注突然短暫性減少。該病可造成腦組織損傷,出現生理功能喪失、認知障礙等,臨床稱為損傷級聯(lián)反應[8]。腦梗死后最為常見的癥狀為認知功能障礙,腦梗死患者中心壞死區(qū)腦細胞雖已死亡,但其周圍缺血組織部位依舊存在大量具有活性的神經元細胞,故臨床針對該病的治療原則主要以恢復缺血區(qū)血流灌注,降低炎癥反應,激活神經元細胞功能為主[9]。
近年來,研究發(fā)現腦梗死患者隨著病情的發(fā)展,其神經細胞壞死程度越嚴重,而現代醫(yī)學認為,可能是因為腦梗死患者機體內谷氨酸含量過度增加,促進S-位點半胱氨酸富集蛋白(Scr)激酶磷酸化,進一步引發(fā)門控通道開放,促使Ca2+內流,激活鈣依賴性蛋白激酶活性,以致細胞快速死亡,且還可引起大量基質的溶解,以CyPA 及MMP-8 為代表的基質過量表達,參與組織病變中,影響病情發(fā)展。再者,正常生理情況下,S100β 蛋白作用于腦神經元,有助神經細胞的生長及識別,但研究發(fā)現,該蛋白在組織壞死后,可產生一定的神經毒性,影響神經細胞的信息傳遞[10]。以往常規(guī)治療中常采用多種基礎藥物以對癥治療,但值得注意的是,腦梗死患者病情發(fā)展快、神經功能損傷嚴重、病死率高等,常規(guī)治療在一定程度上可于短期內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總體治療效果不佳,不利于病情的控制[11]。因此,尋找另外安全有效的治療藥物已成為現臨床研究熱點。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NIHSS 量表評分、PAF、CyPA、MCP-1、S100β、MBP、NSE 水平降低更為明顯,而MMSE 量表評分則得到更為顯著的升高,提示,腦苷肌肽對腦梗死患者疾病恢復有積極影響,可促進神經細胞的再生及修復。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腦苷肌肽于臨床屬于興奮性氨基酸毒性拮抗劑,其主要成分為神經節(jié)苷脂,具有較強的感知及傳遞信息的作用,可參與神經細胞的黏著及分化等生理過程,通過對興奮性氨基酸的抑制作用進行提高運氧能力,且該藥物還可同時發(fā)揮抗氧化作用,進而有效保護神經細胞。張紅心[12]研究發(fā)現,腦苷肌肽可通過對細胞內Ca2+濃度的調節(jié),進而發(fā)揮對腦梗死患者體內CyPA、MMP-8 及S100β 蛋白表達能力的抑制作用,可減少血清中各項指標的含量,預防細胞內鈣超載,進而抑制神經細胞損傷。
近年來諸多研究指出,腦苷肌肽雖在治療腦梗死方面具有理想療效,但其不良反應較為嚴重。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畏寒、低熱、頭暈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考慮可能是因為該藥物為多組分生化藥,其來源、成分、結構不清,存在一定安全隱患,而已知成分中神經節(jié)苷脂為半抗原致敏物質,進入機體后較易與體內組織蛋白結合,進而成為抗原,引起超敏反應的發(fā)生,而根據反應的速度及類型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變態(tài)反應,出現畏寒、低熱等。本研究出現的不良反應均較為輕微,但發(fā)生后仍需及時停藥,并給予針對性處理。綜上所述,在常規(guī)對癥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腦苷肌肽輔助治療確可明顯改善腦梗死患者認知功能障礙,有利于神經功能的恢復,且還可顯著降低炎癥介質水平,但其不良反應較多,需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