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依杰
世人總嘆,人生短暫??v是如此,依然有許多人不識人間美好,碌碌無為,一生終了。
你或許聽過這樣的聲音:“每個人的人生都是旅程,只是所走的路徑不同,所選擇的方向不同,所付出的情感不同,而所發(fā)生的故事亦不同?!彼麄兡昧只找虻木渥友鹧b“沒有遵從真實內(nèi)心”的自己并不遺憾。
你或許看過這樣的畫面:那個曾經(jīng)活蹦亂跳,自信滿滿喊著日后要改變世界的孩子,終于囿于狹窄的桌椅間,埋著頭日復一日,好似早已忘記了一直向往的遠方。為什么不追夢了呢?他們說那都是無忌童言了,然后小心翼翼掩蓋住仍憧憬的目光,嘆一句現(xiàn)實。
什么現(xiàn)實呢?生活節(jié)奏加快的現(xiàn)實,還是選擇增多的現(xiàn)實,抑或是被當作借口的現(xiàn)實?本來如果能窮其一生在熱愛的一項事業(yè)里做到極致,是極了不起的事!怕就怕在,你心并不在此,卻又沒有勇氣追求心之所向,于是拿“現(xiàn)實”推脫,為自己辯解,一輩子扎根自己的小隔間,渾渾噩噩,一事無成。心里卻振振有詞地安慰自己,是現(xiàn)實所迫,自己本可以有一番成就,做自己真正喜愛的事情。
可曾想過,眼下所謂的對舒適環(huán)境的“得心應手”,不知不覺成了束縛你的枷鎖。你羨慕他人活得精彩,卻始終欠缺一點點敢于追求心之所向的勇氣,才探了個頭,就急急忙忙退回原“繭”,既如此,又何談成蝶呢?邁出自己心內(nèi)的囹圄,或許才知道自己的人生會有多少可能。正如海倫凱勒所說,人生要是不大膽冒險,便將一無所獲。這邁出的第一步就是你破繭成蝶最重要的一步。一如26歲浙大碩士張韞喆為了醫(yī)學理想,毅然放棄上萬月薪,重新參加高考,終是如愿以償,踏上了學醫(yī)的道路。再如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從未對人生設限,總是有勇氣追求心之所向,先是研究醫(yī)學,再是神學,再是生物學和博物學,一生精彩。他們有所愛有所求,更有勇氣付諸于行動,哪里肯當現(xiàn)實的奴隸?
改變實際上是對自己人生的錘煉,為了追求而改變絕非易事,這意味著自己可能要應對一些耳語非議,可能要學習適應并融入新的環(huán)境。雨果曾說過,“所謂活著的人,就是不斷挑戰(zhàn)的人,不斷攀登命運峻峰的人?!庇赂易非笮闹虬?,畢竟人生如逆旅,你我既是過客,亦是主人。
若能不負韶華,勇敢追求,即便不能成蝶,至少在回望人生時,你我能欣然接受,“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p>
廣州大學附屬中學 (廣東省廣州市 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