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琪祎
偶像指人們仰慕的對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偶像,他們或智慧、或俊美、或灑脫,似乎是一切美好的代名詞。然而,人無完人,我們應(yīng)當(dāng)辯證地看待偶像,才能避免盲目與狂熱的崇拜。
我們會不由自主地崇拜偶像:他們可能是馬克思、列寧等偉大領(lǐng)袖,為脆弱而蒙昧的人類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他們可能是瓦特、屠呦呦等科學(xué)泰斗,如盜火者普羅米修斯,拯救人類于辛勞與病痛;他們可能是張國榮、邁克爾·杰克遜,他們?yōu)⒚撟匀?、才華橫溢,活成了我們理想中的樣子……偶像能夠吸引我們,憑借的不僅是恣意瀟灑的外在,更是淵博的學(xué)識、深厚文化底蘊和鍥而不舍、勤于鉆研等高尚品質(zhì)。他們志向高遠、意志堅定、個性鮮明,使我們不自覺地模仿和靠近,努力完善自我。所謂“見賢思齊焉”,偶像具備的才德品質(zhì)促使我們向更優(yōu)秀的自我蛻變、向更光明的大道前行。偶像,是我們仰望的方向,是前進的目標(biāo)。
然而,一些人對偶像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盲目崇拜偶像,對偶像不恰當(dāng)?shù)难哉摵筒划?dāng)舉止視而不見,甚至為這些言論和行為辯解,他們淪為一葉障目的葉公,著實可笑。有時,我們需要“打破”偶像。
常言道,人無完人。有些偶像有著光鮮完美的一面,亦有粗俗鄙陋、不為人知的一面。我們在看待偶像時,不應(yīng)自動虛化、淡化其缺點,而應(yīng)當(dāng)保持理性。他們的品德固然值得傳揚和肯定,但是,我們也需要秉承批判和質(zhì)疑的精神,站在客觀的角度,全面地看待偶像。牛頓曾說:“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迸nD雖然非常崇拜自己的導(dǎo)師伊薩克·巴羅,卻并不因此受到局限,他挑戰(zhàn)導(dǎo)師的觀點,勇于“打破”偶像,吸取前人的經(jīng)驗和教訓(xùn),從而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無獨有偶,伽利略無懼世人眼光,在比薩斜塔上做了轟動世界的著名實驗,推翻了當(dāng)時的哲理大師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得到了自由落體定律。在某種程度上,偶像必然受到歷史的局限,我們需要像牛頓和伽利略那樣,從客觀、公正的角度看待偶像,批評其不當(dāng)行為,糾正謬誤?!按蚱啤迸枷?,是對自身能力和思想的尊重,也是尊重、崇敬偶像的表現(xiàn)?!拔釔畚釒?,吾尤愛真理”。“打破”偶像,何嘗不是一種對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對至真、至善、至美之境界的探索?
用智慧的眼光看待偶像,看見他們圣潔的光輝,亦能看見其背后的陰影。
上海師范大學(xué)附屬外國語中學(xué) (上海市 201600)